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3 No. 8 2015目前,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主题是“改革”和“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点是亟需突破的任务。
环保产业无论是从资金需求总量,还是从高技术含量需求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行业发展趋势,都使其成为中国在新常态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环保产业近五年内资金需求巨大,地方财政无法负担。
因此,建构以PPP 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是解决其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
中国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中国目前的“新常态”在本质上是一个从传统的稳态增长向新的稳态增长迈进的一个“大转化时期”,是在全面结构改革进程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和新的发展源泉的过渡过程,中国新常态的主题是“改革”和“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点是亟需突破的任务。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在中长期战略中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各种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在改革和结构调整中,金融和环境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并将成为中国新常态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有效推进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其成功完成绿色经济转型。
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环境保护模式是今后环保面临的重大任务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我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污染物排放量已经接近或者超过环境容量。
虽然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都曾经面临环境污染问题,但自工业革命以来,仅仅从人口密度和工业化带来的单位土地面积排放量这一环境排污强度指标来看,我国已经达到了世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已经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日本的2至3倍,所以,中国正面临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环境问题无法等待经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之后再开始治理,环境阀值一旦被突破,其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但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以及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同样不能放松经济增长而单方面强调环境保护。
中国进入新常态决定了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问题。
目前,改革、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中国的环境保护必须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道Constructing the Gr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PP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Fund■文/蓝虹 任子平建构以PPP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环境金融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2013030226)摘 要 环保产业将成为中国新常态下的新经济增长点,但发展环保产业面临巨额资金需求。
因此,建构以PPP 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是解决其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
PPP 环保产业基金在项目包内项目的选取标准和范围、基金收益的来源、基金运营的目标、基金的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的纯金融性基金有所不同,因而是一种创新模式。
同时,以PPP 环保产业基金为融资平台所组合的各种融资工具,包括信贷、债券等,也必须拓展新型模式,才能更好满足环保产业实现腾飞所需巨额资金的需求。
关键词 环保产业;PPP 环保产业基金;创新绿色金融模式;新常态DOI:10.14026/ki.0253-9705.2015.08.005路,将环境保护行动和资金投入,转化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力争将绿色产业培育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展环保产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绿色产业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产业等。
目前,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账很多,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生态维护工程等方面,资金投入都严重不足。
另外,我国现在各种污染治理工程都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比如节能、节电、节水、截污的技术,清洁生产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建设,这一方面是因为环保政策没有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融合;另一方面,则是这些技术的普及和运用需要环保治理的普及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也就是说,真正的环保,不仅需要末端治理,更需要所有产业在其整个工艺流程中进行节能、节电、节水、截污、循环利用资源的工艺改造,这是一个极大的投资市场,极大的内需,而且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以完全取消污染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是不现实的,是与经济发展需求背道而驰的。
例如,虽然我们实施了绿色信贷政策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在经济增长需求的带动下,2006至2011年发展最快的十大行业基本都是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
这些行业是现阶段我们经济增长需要的,而中国人均环境容量的极端有限性又无法再容忍这种高污染、高排放,否则突破环境阀值后不仅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截断经济增长所亟需的资源,导致经济增长无所依托。
比如,目前各种工艺流程和机器设备,只能允许不低于四类水质的水进入,否则机器会严重损害,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整个生产流程无法运转。
目前,水污染和水稀缺并存,而水等自然资源又是生产中必需的投入要素。
在这种环境与经济增长尖锐的矛盾中,应该要求对这些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实施绿色生产,要求其采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严格降低污染物排放,争取通过源头治理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很多人担心对污染产业的高环境指标要求,会影响经济增长。
但实际上,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必须支付的环境成本,可以成为投资机遇,并创造就业岗位,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从当前的实践看,市场对这些行业产品的需求是极具刚性的,否则不会在绿色信贷政策、产业限制政策的高压下仍然迅猛发展,因此提高环境标准,那些具有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就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普及运用,中国才能实现绿色经济转型。
环保投资需求正不断扩大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中国在未来几年的环保投资需求非常大,大概有8至10万亿,而且这个投资没有重复建设,可以让中国长期受益。
2015年4月16日发布的“水十条”更清晰明确地指出,到2020年,5年间,中国的水污染治理的资金需求将达到4至5万亿元。
回想当年,我们为了应对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拉动经济增长,而现在对环保产业来说,还没有计算大气、土壤的投资需求,5年内仅仅治理水污染的资金需求就要达到4至5万亿元,所以,从资金需求总量来说,环保产业是可以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的新经济增长点。
另外,环保产业,特别是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其发展趋势体现出高技术创新需求、高资金密集投入需求,以及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这也符合中央在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密集投入转换为靠技术创新拉动新经济增长点的选择需求。
中国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发展特点需要绿色金融创新如何筹集8至10万亿元资金,既满足环境保护的资金需求,又可以将其转化为新增长点,这是绿色金融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新常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在中长期战略中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3 No. 8 2015下,中国环境与金融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为复杂。
这就要求绿色金融实现复合立体模式,包括技术、商业模式、金融运作模式三层创新的共同发展。
以金融创新满足环保产业的发展需求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需求特点,决定了金融必须创新才能满足其需求。
特别是以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环境治理的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这必然要求实现金融模式和金融制度的全面创新。
过去,工业污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业自行解决。
但由于企业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减排意识淡薄,往往使得污染得不到良好治理。
如果实行第三方治理模式,排污企业与环境服务公司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就可避免超标排污现象的发生。
环保部门也只需要监管环境服务公司,监管对象大为减少,执法成本也大幅降低。
同时,治理设施转由专业的环境服务公司运营,也可以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效率。
环境第三方治理,是环境治理走向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的重要标志,实现了由原来的分散治理走向集约式治理。
环境第三方治理为金融业带来巨大商机环境第三方治理模式为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也要求其加快创新。
这是因为第三方治理具有环保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特征,从而使其融资特点和其他产业有很大不同。
第一,融资额度十分巨大,比如,一个污水处理厂群,往往需要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规模。
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南、福建、河南公布的计划以PPP 模式融资的项目中,环保项目占162个,总融资需求是523亿元,其中16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需求是315多亿元;安徽省安庆市的石塘湖综合治理项目,融资需求就高达62亿元。
这样大的融资额度,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通过贷款方式予以解决,一般是通过组建一家全新的项目公司来运作。
第二,融资主体是全新的项目公司,由于新成立,没有良好的财务报表、没有抵押担保。
第三,融资采取环境第三方治理,由于买单者是排污企业,在污染者付费的法律规定和环境合同的保障下,只要渡过建设期,项目未来的运营收益才能长期稳定。
环保产业未来收益稳定目前,因为各种污染治理费的收取,新兴环保产业具有未来收益稳定的优势,因为环保产业天然垄断的特性,一旦进入营运期,收益就很稳定,市场风险较小。
例如一个污水处理厂群,一旦通过招投标拿到政府的特许经营,就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风险。
所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从未来收益角度分析,新型环保企业的风险反而比有市场竞争性的其他产业风险小,其风险主要集中在最初的建设期,在这一阶段,环保企业除了未来营运的长期合同之外一无所有,却要求巨额资金的融通。
这就要求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创新融资模式和金融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注重环保产业未来收益的长期稳定性,并开发出新的风险管理方式以有效管理其在建设期的风险。
总之,新常态下环境保护的特殊性,要求环境保护必须与市场结合,注重盈利性,这就给金融的进入提供了机遇。
另外,新常态下环境保护的巨额资金需求,也绝对不是国家财政可以负担的,必须通过金融运作引入社会资本。
在这种背景下,催生了环境保护对金融的迫切需求,不仅是对传统金融模式,而且对包括绿色银行、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产生了强烈需求,也要求创新金融模式,以建构更大的融资平台,采取更加多样的融资方式,例如PPP 模式、项目收益债等,形成全面立体的绿色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将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常态下的新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