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在求得区域土地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相互作用机理及调控对策的研究,进而为决策、规划、计划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与研究原则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称土地承载力或资源承载力,一定的行政区域内,土地资源在其自然生产潜力及其不同投入水平(物质、技术)条件下所生产的食品,能养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根据土地承载力研究的任务与目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整体上把握土地承载力系统的结构(组合方式)、功能(承载能力)及其作用机理与发展变化规律。

并据此对各要素(或子系统)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以管理、规范其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PRED)关系,求得系统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这是进行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主体。

②综合性原则:在分析系统各个要素性能(尤其是主导要素)基础上,综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的机理。

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认识系统的整体性能,并根据系统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和一定的物质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改造系统结构,实现系统优化的目的。

③超前性原则:土地承载力研究是一项超前研究的战略性课题,它着眼于未来,因此,承载力研究必然在区域土地资源及其人地关系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开发前景与人口增长机制,正确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各地段人地关系的可能状况。

④区域性原则:遵循特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区研究。

⑤生产性原则:针对实际国情,寻找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承载更多人口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⑥持续性原则:对土地承载力的估算一定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运转,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这一基础上。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涉及生态、经济、技术与社会等多个方面,既着眼于现状,又要考虑未来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的研究,根据国内外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可将其研究内容与步骤归纳如图5.1。

从研究步骤可看出:
(1)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土地的数量与质量是土地承载力估算的基础。

土地质量越高,其生产潜力就越大,面积数量越大,总产越高,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就越
多。

通过土地资源评价,不仅可揭示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未来开发前景,而且能够为合理利用土地、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也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点。

(2)土地生产潜力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核心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究竟能承载多少人口,主要取决于该区域土地能生产多少可供人类食用的物质,即土地生产潜力的高低。

(3)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前提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片面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

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在掌握一定区域土地生产潜力的基础上,便可根据生活水准的要求算出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可用下式表示:
P = Y/L
式中:P: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可承载人口数量;Y:土地生产潜力;
L:人均生活水准。

(1)计算方式具体的计算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每年人均多少千克粮食计算,不考虑人的年龄、职业等,也不考虑粮食品种,实际上是一种概算(贫困温饱型)。

另一种方式是按每人每天需多少卡的热和蛋白质,并将按不同年龄、不同劳动强度与不同性别的人折合成一个“平均人”,并将不同作物产品分别折合成热量与蛋白质,再折算成相应区域内的单位面积上的生产量,两者相除即得单位面积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潜力。

一般作物的热量转换系数与蛋白质含量和人均营养水平需要可参考表5-9、5-10。

(2)计算标准计算标准也就是生活水平的标志,如果生活水平定得较高,则土地承载人口的
能力即下降,反之则升高。

如果仅以人均粮食消耗量计算,每月20 kg,年均250 kg就足够了,但是尚有副食消耗,种子、饲料以及工业用粮等。

表5-10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日消耗量。

如果以热量和蛋白质消耗量计算人均营养水平,则以热能10878J/(日、人),蛋白质75g/(日、人)计算。

四、人口承载力的区域分析
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不仅是向国家提供一个不同行政区的人口承载力的一览表,更重要的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区域分析,找出一些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限制因素及解决途径,以提高区域土地生产潜力来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

在这方面可做以下工作,其中包括各种专业图件的绘制在内。

①耕地现实生产力分级图
将各行政区范围内的各农业生态小区的耕地以现在实际最高产量进行统计分级,分析不同面积单产的分布规律与土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投入等级之间的关系。

②耕地增产潜力的绝对差值图
各行政区内各生态小区生产潜力减去其现实最高产量的差值。

差值也可进行分级并分区制图,从中可看出最大增产潜力区,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没有达到最大潜力的原因,克服这些因素的难易程度与投入条件,进而可以决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方向。

全国各省区潜单产与现单产比较柱状图
③耕地增产潜力的相对比值图
即“潜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其比值愈大,则潜力愈大,反之,则潜力愈小。

④对各行政区今后不同时期内(如2010年、2050年等)最高人口承载能力与现实的具体人口数进行比较,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建设,人口等作为决策的参考。

⑤通过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全面比较和宏观分析,为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以及开发措施提供建议。

本章小结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要回答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土地资源食物生产以及人口的承载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而其中对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