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棉织物生物酶退浆工艺研究

全棉织物生物酶退浆工艺研究

全棉织物生物酶退浆工艺研究
2011-1-25 14:39:11
传统高温浓碱型棉织物练漂加工过程需消耗大量的水、热能、化学助剂,排放出大量含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水,严重制约纺织印染企业的运行和发展。

研究应用能耗低、排放少的节能降耗练漂工艺替代传统的高温浓碱型练漂工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
生物酶属于催化活性很强的蛋白质类物质,其处理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特征,能够高效地、有针对性地作用于特定对象,并且可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的温和条件下完成。

酶处理法应用于棉织物的前处理加工,与常规碱剂前处理工艺相比,具有能耗低、织物强力损伤小、设备要求低、排污大幅减少、废水处理简单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绿色”前处理工艺。

本文通过对纯棉织物生物酶练漂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对比和分析,优化出纯棉织物的生物酶练漂工艺,以供印染企业实际生产参考。

1 技术原理
适合于棉织物前处理加工的生物酶主要有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3 类。

淀粉酶的作用对象是淀粉,可用于织物退浆处理,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催化淀粉分子链中a-甙键,使淀粉糊化,并从织物上降解脱落,从而达到退除淀粉浆的目的。

L-2000 退浆酶是温宽型a-淀粉酶,能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对a-1.4甙键起催化作用,使淀粉水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再经水洗去除。

在退浆的同时,还能去除织物上部分其它杂质。

[2]
2 工艺实验
2.1 材料与助剂
织物:18tex×18tex平纹机织物,上浆率:4%-5%;苏宏酶2000L(工业品,诺维信苏州生产);滲透剂JFC-10(工业品)。

2.2 指标测试
2.2.1 毛效: 将半制品沿经向裁成5cm×35cm 布条,一端固定,一端竖直浸在蒸馏水中,测量30min 内水沿经向上升的高度。

2.2.2 棉籽壳:目测比较。

2.2.3 白度:采用datacolourSF600测色仪测定织物的白度指数。

2.2.4 退浆效果:碘-点滴法
2.2.4.1 退浆后的织物样品滴上几滴碘液(0.005 N),根据试液的呈色将退浆效果分为4 个等级:优-棕黄色(原色),良—里黄外偏蓝,中—蓝色,差—紫蓝或深蓝色。

2.2.4.2 测试用碘液的配制方法:取18 克碘化钾和13 克碘溶解于水,使总量为1 升,再取此储存液5ml稀释到100 ml 即为测试液;储存液及测试液都要存放在深色瓶里,每次使用前需在淀粉上浆的织物原坯上点滴以检查其效能。

2.2.5 断裂强力:将织物沿经向或纬向裁成5cm×35cm布条,采用YG2026型电子织物强力机测定。

2.3 生物酶退浆工艺实验
2.3.1 浸渍法
工艺流程:酶退浆→热水洗→温水洗→冷水洗→烘干
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酶处理工艺结果,见表1。

采用直观分析法求出极差,极差大者为主要因素,说明这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相应结果的影响较大,极差小者为次要因素,根据计算结果:
传统高温浓碱型棉织物练漂加工过程需消耗大量的水、热能、化学助剂,排放出大量含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水,严重制约纺织印染企业的运行和发展。

研究应用能耗低、排放少的节能降耗练漂工艺替代传统的高温浓碱型练漂工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
生物酶属于催化活性很强的蛋白质类物质,其处理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特征,能够高效地、有针对性地作用于特定对象,并且可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的温和条件下完成。

酶处
理法应用于棉织物的前处理加工,与常规碱剂前处理工艺相比,具有能耗低、织物强力损伤小、设备要求低、排污大幅减少、废水处理简单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绿色”前处理工艺。

本文通过对纯棉织物生物酶练漂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对比和分析,优化出纯棉织物的生物酶练漂工艺,以供印染企业实际生产参考。

1 技术原理
适合于棉织物前处理加工的生物酶主要有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3 类。

淀粉酶的作用对象是淀粉,可用于织物退浆处理,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催化淀粉分子链中a-甙键,使淀粉糊化,并从织物上降解脱落,从而达到退除淀粉浆的目的。

L-2000 退浆酶是温宽型a-淀粉酶,能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对a-1.4甙键起催化作用,使淀粉水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再经水洗去除。

在退浆的同时,还能去除织物上部分其它杂质。

[2]
2 工艺实验
2.1 材料与助剂
织物:18tex×18tex平纹机织物,上浆率:4%-5%;苏宏酶2000L(工业品,诺维信苏州生产);滲透剂JFC-10(工业品)。

2.2 指标测试
2.2.1 毛效: 将半制品沿经向裁成5cm×35cm 布条,一端固定,一端竖直浸在蒸馏水中,测量30min 内水沿经向上升的高度。

2.2.2 棉籽壳:目测比较。

2.2.3 白度:采用datacolourSF600测色仪测定织物的白度指数。

2.2.4 退浆效果:碘-点滴法
2.2.4.1 退浆后的织物样品滴上几滴碘液(0.005 N),根据试液的呈色将退浆效果分为4 个等级:优-棕黄色(原色),良—里黄外偏蓝,中—蓝色,差—紫蓝或深蓝色。

2.2.4.2 测试用碘液的配制方法:取18 克碘化钾和13 克碘溶解于水,使总量为1 升,再取此储存液5ml稀释到100 ml 即为测试液;储存液及测试液都要存放在深色瓶里,每次使用前需在淀粉上浆的织物原坯上点滴以检查其效能。

2.2.5 断裂强力:将织物沿经向或纬向裁成5cm×35cm布条,采用YG2026型电子织物强力机测定。

2.3 生物酶退浆工艺实验
2.3.1 浸渍法
工艺流程:酶退浆→热水洗→温水洗→冷水洗→烘干
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酶处理工艺结果,见表1。

采用直观分析法求出极差,极差大者为主要因素,说明这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相应结果的影响较大,极差小者为次要因素,根据计算结果:
温度影响最大,温度提高,退浆效果也明显提高;其次是浓度和pH 值;影响最小的是时间。

即:B>D>A>C.
由此可得出酶退浆最佳工艺:苏宏酶2000L 为0.5%(o.w.f); JFC-10为0.1%(o.w.f);pH 值=7;温度90-95℃;时间40min;浴比为1﹕10.
在苏宏酶2000L退浆中,JFC-10是一高效渗透剂,实验证明与苏宏酶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织物的毛效。

2.3.2 汽蒸法
工艺流程:坯布→浸轧退浆液(室温,二浸二轧,轧余率100%-110%)→汽蒸(98-100℃,45-50min)→热水洗(85℃以上)→温水洗→冷水洗→烘干。

不同浓度苏宏酶对退浆工艺结果的影响,见表2。

由表2结果可看出,酶浓度的变化对毛效的影响不是太大,浓度的增加,白度略有提高,但达到9g/L时,反而下降。

总体看浓度对强力影响不大。

浓度达到2g/L 时就可达到好的退浆效果。

综合考虑优选的汽蒸法工艺处方为:苏宏酶浓度为2-3 g/L;JFC-10为0.5 g/L 。

时,反而下降。

总体看浓度对强力影响不大。

浓度达到2g/L 时就可达到好的退浆效果。

综合考虑优选的汽蒸法工艺处方为:苏宏酶浓度为2-3 g/L;JFC-10为0.5 g/L 。

2.3.3 冷堆法
工艺流程:坯布→浸轧酶液(室温,二浸二轧,轧余率100%-110%)→打卷堆置(18-20 小时)→热水洗(85℃以上) →温水洗→冷水洗→烘干。

不同浓度苏宏酶对退浆工艺结果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看出浓度达到2 g/L 就可以取得好的退浆效果,另外浓度的变化对毛效、白度、强力的影响都不是太明显由此得出冷堆法的工艺处方为:苏宏酶浓度为2-3 g/L;JFC-10为0.5 g/L。

3 结论
1)用苏宏酶2000L 对纯棉织物退浆可以获得较好的退浆效果,退浆后织物的吸水性、渗透
性都较好,且对织物的强力损伤较小,手感较好,可以替代传统的碱退浆工艺。

其工艺简单,适合于企业生产。

但棉籽壳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适用于高支或精梳织物。

2)对比3种工艺,浸渍法效果最好,毛效达到13cm,白度指数可达14.87;汽蒸法和冷堆法效果略差些,毛效约11cm,白度指数在13 左右。

但从能源消耗上考虑,冷堆法用量少、能耗低、成本较低,属于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工艺。

3)生物酶处理工艺,酶的用量是决定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

从实验结果看,浸渍法中酶用量0.5%(o.w.f), 汽蒸法和冷堆法酶用量为2-3g/L,3种工艺酶用量都较小。

4)生物酶退浆工艺完全符合绿色清洁生产工艺,消除了排放浓碱废水给污水处理带来的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实现生态纺织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在生物酶工艺中,棉籽壳的去除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还需研究开发一种既不影响生物酶的功效,又能较好去除棉籽壳的环保型助剂,使生物酶处理工艺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学军,张均康.节能降耗练漂工艺研究[J].广西纺织科技,2005(4):9-11.
[2]纪惠军,范雪荣.棉织物生物酶冷轧堆前处理工艺研究[J].印染,2005(7):1-4.
[3]徐谷仓.棉织物生物酶前处理工艺[J].染整科技,2004(1):21-29.Stud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