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打造四和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和谐共处。
追求社会。
《论语.学而第一》有云:“礼之用,和为贵”;《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当一个时代成为历史,它留给后人的只有两个字:文化。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基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和谐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特定围、特殊环境逐步发展来的。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天人之和。
"天人之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根本思想,"和谐"又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引导师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爱护环境,构造生态文明。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
明白人对自然是一种敬畏,一种顺应,一种默契。
教师要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是时代和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这是《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必须履行的任务。
二、人际之和。
领导与领导要和谐。
一个学校是否有和谐的氛围,与学校领导是否和谐有很大的关联性。
古人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
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出智慧,团结出成果。
假设一个单位,领导与领导不团结,就会互相之间拆台,而不是补台,将直接影响其发展。
对
于学校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恪尽职守,率先垂,身体力行。
领导与老师要和谐。
一个国家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一个企业要有一种单位特色,一个学校要有一种“和文化”。
中国人一向主“天时、地利、人和”,“和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
校园“和文化”主要靠知识的引领者,即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实现,来发扬光大。
学校领导要关心老师,关心老师的政治进步,关心老师的生活,关心老师的身体,关心老师的家庭。
对老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善意的提醒,绝不能轻易的上岗上线。
老师要尊重学校的领导,有意见可以提,有观点可以摆,但不要动怒,不要动气。
要知道一个学校的领导也不容易,他们既是政策的贯彻者,又是知识的引领者。
他们比普通教师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老师们要支持他们,配合他们,使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以领导和老师的和谐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老师与老师要和谐。
老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更存在合作关系。
老师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
太多太多的“共同”把你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老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彼此之间取长补短。
你们绝不能因为竞争而影响了团结,要坚决克服“文人相轻”的现象。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整个校园,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比其他人有着更强的道德意识、更高的道德觉悟,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师德风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
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荣辱观念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和品德定位作用。
老师与学生要和谐。
这在学校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老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
老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身体,关心学生的生活。
记得四月十六日下午学校党委开展的学习科学发展观感言的研讨会上,基础课部的代表程师老师讲了这样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
她说:“老师的教学理念应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而不是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
”确实,老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要体现出教师工作的职责和本质。
对于关心学生身体和生活,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各系辅导员,因为他们是我们离开父母后最直接的监护人,他们应时刻心系学生、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慰藉,让他们感觉到爱和温暖。
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很重要的一面体现在制的践行,老师的工作一定要体现,特别是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
一名学生的德智体美,在他生活的班级的同学面前是最真实的体现,所以的选举是最恰当的,也是最让人心服的。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杜绝对学生讽刺挖苦。
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对老师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敬教师的光荣传统,师生共奏和谐校园的美好乐章。
学生与学生要和谐。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生一点小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矛盾,我们要本着与人为善的做法去解决矛盾,要善于与人交流思想,减少误会。
和谐同学关系要建立在“团结、互助、真诚、坦然”的基础上,团结、互助即同
学之间要学会互相促进,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体贴,工作互相支持,团结同学,共同奋斗,从友好、互相关心同学都里得到支持会使你更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用一颗真诚地心对待每一位同学,诚实守信,让同学了解,知道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学习进步有很大的影响,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应心平气和地去解决,坦然地正视彼此间的纠纷,这样才能够赢得同学的谅解与信任。
三、安定之和。
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这根弦随时都得绷紧,随时都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
一是尽量减少矛盾的产生。
在对待学校收费、基建等一些敏感问题的决策上,多做“明心、凝心、稳心、暖心”工作,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加强平时排查不稳定因素。
要把排查出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和学校安全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承办谁落实”的原则,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严格落实监控措施。
通过做好稳定工作,确保学校不发生危害大、影响大的恶性事件,不发生集体或越级上访事件,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和教育力度。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广播、电视、板报、座谈、班团活动、专题讲座、印发征求意见信、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师生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进一步加强与离退休教职工和部分辞退民代教师思想沟通工作,主动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位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度晚年。
四、身心之和。
实际上是关注师生的健康。
按国际通行的科学健康理念,所谓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家庭健康三个要素。
学校的大多数教师,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零件要修补的特殊年龄阶段,面临的职称压力、考核压力、学生压力、升学压力、安全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其健康状况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改善教师的健康状况已刻不容缓。
(一)学校领导要帮助教师寻找幸福源(领导肯定、学生可爱、家长支持、同事赞许、家庭和睦),指出教师幸福的秘诀(善待、善待学生、善待自己)。
要求教师明白四个道理:一是最稳的根基;务实,低调。
二是最善的品质;宽容、感恩。
三是最好的心态;无私、不争。
四是最幸福的生活;简单、幸福。
让教师放下包袱,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幸福教师。
(二)深入教师之中,参与到师生活动中去,帮助师生缓解学习压力、工作压力。
让师生学会倾诉,学会宽容,学会解脱,学会理智,正确看待功利。
在评先选优过程中逐步让领导干部退出,让名利于教师。
(三)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
用尊重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让全体师生员工明白尊重的重要性,因为尊重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教养。
多一分尊重就会少一分抱怨。
尊重弱者是天性,尊重朋友是天份,尊重对手是风度,尊重领导是天职。
(四)组织开展有益师生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开展教职工五好家庭和学生全面发展之星的评比,逐步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步伐。
创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学校是育人
的场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核心。
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实现师生员工和谐、人与制度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学校与外部环境和谐为主要容,建设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高雅优美的文明校园、科学的学术校园、健康环保的生态校园、充满活力的开放校园。
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有了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学生们就会茁壮成长,学校就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