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伯牙绝弦》教材课件PPT

《伯牙绝弦》教材课件PPT


•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 • “洋洋”,广大。 •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 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 •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 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 • “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 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 摔碎。 “复”,再,重新。 •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 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 弹琴了。
• 绝:断绝。 • 鼓:弹。 •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 峨峨:高。 • 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 洋洋:广大。
•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 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 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 高大的泰山啊!”伯牙心里想到流水, 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 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 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 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 不再弹琴了。
解 题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 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 也不弹琴了。
伯牙 :姓俞,
名瑞,字伯牙, 春秋战国时期楚 国郢都(今湖北 荆州)人, 晋国 的上大夫,春秋 时著名的琴师, 被人尊为“琴 仙”。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ຫໍສະໝຸດ 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课文
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 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 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 后翻译整个句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鼓”,弹。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 “善哉”,太好了。“峨峨”,高。 “兮”,啊。“若”,好像。 •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 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 大的泰山啊!” • • • •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 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 牙 善 鼓 琴 ,
钟 子 期 善 听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让我们也来做一做伯牙的知音吧(将短语对号入座) 依依兮若杨柳 茫茫兮若沧海 潺潺兮若流水 袅袅兮若青烟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 • 伯牙鼓琴,志在嘉木,钟子期曰:“善哉, _____________!” • 伯牙鼓琴,志在大海,钟子期曰:“善哉, _____________!” • 伯牙鼓琴,志在山泉,钟子期曰:“善哉, _____________!” • 伯牙鼓琴,志在云烟,钟子期曰:“善哉, _____________!”
• •

• •
依依兮若杨柳 茫茫兮若沧海 潺潺兮若流水 袅袅兮若青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嘉木,钟子期曰:“善哉, 依依兮若杨柳!” 伯牙鼓琴,志在大海,钟子期曰:“善哉, 茫茫兮若沧海!” 伯牙鼓琴,志在山泉,钟子期曰:“善哉, 潺潺兮若流水!” 伯牙鼓琴,志在云烟,钟子期曰:“善哉, 袅袅兮若青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 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 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 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古人常以琴言志,将 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 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 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 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 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 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 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高适----董 大) (王勃----杜少府)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元二使)
(岑参----武判官) (李白----孟浩然)
现在我们常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来比喻知己或 知音,含有象征深厚友谊的意思。事实上,这个成语是从《列 子· 汤问》所记载的故事里概括出来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 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俞,名瑞, 字伯牙。他还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经 历磨炼,终成誉满京城的宫廷乐师。但他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 知音。后来,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 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 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 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伯牙大惊,便问道: “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 “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 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 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 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 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 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 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 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 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 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 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 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 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 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 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 击祭台,琴破弦绝。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 畔筑一琴台,作为纪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