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PPT课件
“世再无知音”
钟子期死了,伯牙 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 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 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 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 也是对知音的悼念。Fra bibliotek作业布置
• 1、背诵课文。 • 2、课后搜集表现知音 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 句。
教学设计
• 25 伯牙绝弦 •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 讲讲这个故事。 •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PPT课件 • 教学时间:一课时
体会一下朋友间的 深情厚谊!
•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 我情。
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 语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 故神韵。 事 《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高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 山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流 水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 》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
清风徐徐
芳草萋萋 春雨绵绵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白雪皑皑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 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些 空虚、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 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 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中秋之夜, 伯牙泊船在山崖下抚琴一曲,在山间砍 柴的钟子期被琴声所吸引,来到了岸边。 令伯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山野村夫, 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25. 伯牙绝弦
制作:
丁少
解 题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 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 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朗读课文,注意 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 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
前两个是;擅长 善于 后两个是:好啊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 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
• • • • • • • • • • • • • • • • • •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 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2人一组 相互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求教。 弄懂课文的意思。 3.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 翻译整个句子。 4.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伯牙和子期 是什么关系? 5.请同学们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6.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炊烟袅袅”,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 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 光灼灼 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7.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9.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 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一个善听的子期,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 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 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 • • • • • • • • • • • • •
• •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 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前面两个 是(擅长 善于) 后两个是(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那么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 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 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 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 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 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 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 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 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 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翻译课文
•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大 家两人一组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 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 求教。
翻译课文
• 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 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 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 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 后翻译整个句子。
• • •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善哉”,太好了。“峨峨”,高 。“兮”,啊。“若”,好像。 •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 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 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
•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 ,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 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 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 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 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 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 • “洋洋”,广大。 •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 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 •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 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 • “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 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 把琴摔碎。 “复”,再,重新。 •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 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 不再弹琴了。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 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 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 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 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 。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 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 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 :“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 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 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 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 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 ,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后人感其事, 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我们来谈谈话题什么是朋友?
古人说朋友
1、金兰之好—情谊契合,亲如兄弟。 2、君子之交—源于互相宽怀的理解。 3、患难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 4、酒酒之交—吃喝而结交的朋友。 5、贫贱之交”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6、刎颈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7、患难之交-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8、莫逆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9、知音之交—知音也谓知己,指非常了解、 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