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翻译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
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
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
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耍蛇人喜爱它不同于其它蛇。
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
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
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
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
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
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就没精打彩地走了。
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
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
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
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
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
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
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小蛇才吃。
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
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
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
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
一般对耍蛇人刷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
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
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
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
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
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
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才走了。
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
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
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
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
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
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
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
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终不如小青好。
这时,小青已长得比小孩子手臂都粗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
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长,身围有碗口粗。
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
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
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
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
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
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二青也就放开了他。
它转而用头触箱笼。
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
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
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
”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
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
”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
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后,往山中爬去。
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间分开。
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
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心意,况且它听从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
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几十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之下了吗。
4.李生论善学者【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②李生说之曰音义③不应而还音义④迨年事蹉跎音义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答案:1.①zhì;同“识”记②shuì;劝说③xuán;同“旋”,转身④cuō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4.C5.要点: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5勤训《恒斋文集》【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阅读训练】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答:答案: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6、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4分)①啖.粥而读音:dàn义:吃②辄.以水沃面音:zhé义:就③食不给.音: jǐ义:供给、供应④乃至被谗.受贬音:chán 义:说别人坏话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2分)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晚上疲惫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3分)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2分)6.翻译全文:(三)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①患.记问不若人担心②众兄弟既.成诵已经③迨.能倍诵乃.止等到才④咏.其文吟咏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2分)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划分句子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2分)用力多者/收功远咏其文 / 思其义/所得多矣4.翻译句子。
(3分)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译: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5.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C)(2分)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6.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2分)7.翻译全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7、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
(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