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习题精选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习题精选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习题精选
一、稳扎稳打基础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指()
A.从马列主义出发
B.从群众愿望出发
C.从客观实际出发
D.从科学知识出发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
A.客观世界和人的关系
B.客观和主观的关系
C.主观愿望与结果的关系
D.决定和符合的关系
3.“守株待兔”主要讽刺了()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本本主义
D.唯心主义
4.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

从客观上看,这是因为()
①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②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④人们的立场、观点和知识构成不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03年4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5~8题。

5.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是()
A.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B.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C.经验主义拜金主义
D.本本主义自由主义
6.主观主义的出发点是()
A.个别事实
B.狭隘的局部经验
C.书本上的个别词句
D.人的主观意识
7.主观主义违背了下列哲理()
A.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8.上述材料中的要求说明()
A.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B.意识有时候反作用于物质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二、高考体验零距离
9.(2000·春季高考)“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10.(2000·浙苏吉高考)鲁人大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11.(1997·全国高考)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

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三、研究性学习创新题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强调,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据此回答12~13题。

12.之所以要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是因为()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D.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是()
A.办事情必须把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出发点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人民网》曾载文指出,在我们的领导干部中,不乏好于造假编谎、沽名钓誉者。

有的甚至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醉心于做虚报浮夸的“泡沫”经济文章,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述材料中的领导干部
A.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他们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B.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他们只会照搬书本知识
C.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他们只强调个人的局部经验
D.犯了唯心主义错误,他们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5.上述材料中领到干部的做法违背的哲理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物质决定意识
伯乐在《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

有一天,他的儿子按
照书上说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

”据此回答16~17题。

16.伯乐的儿子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是属于()
A.唯物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错误的意识
17.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B.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观点
C.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D.把个人的愿望作为立足点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今后的奋斗目标。

在农村,各地政府要针对当前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2003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为应对入世的挑战,把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作为2003年工作的重点。

据此回答18—19题。

18.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理,从方法论角度看,符合()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9.对于国家有关决议和决定应()
A.坚持不折不扣地执行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全面学习,认真整理上报材料
D.准确领会其精神本质,深入研究本地实际情况
20.一鞋厂推销员到某国去推销鞋子,发现某国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而回。

另一鞋厂的推销员也到这一国家发现同样的情况,但他预测到鞋子在这里将大有销路,建议厂长根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子向该国出口。

结果,该厂获利丰厚。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稳扎稳打基础题
1.C 2.B 3.A 4.D 5.B 6.D 7.C 8.A
二、高考体验零距离
9.B评析: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考察学生理解能力。

该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成语的理解,这里的“图”是指地图、图纸、是意识的东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实际而非主观,因此应该选B。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0.A评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知识点。

从题中故事素材的本意出发,发掘故事所想给人提供的思维教训,告诉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劝说者所陈述的两条理由看,显然是劝“鲁人”不要盲目行事,注意从事实出发,所以A项正确。

B、C、D项不符合题干的本意,故应选A。

11.该地区的做法是: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

(2)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

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

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评析:本题是一道扩展性论述题,考查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为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审此题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此题的解题思路应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必须从该地区的实际出发;其二要全面地把握本地区实际;其三要把握本地区的特殊性。

依据这几点来回答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研究性学习创新题
12.C 13.A 14.A 15.D 16.C 17.A 18.D 19.D
20.(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各种事实的总和,又是变化发展的。

这要求我们从具体的变化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获利丰厚的厂子其推销员的做法,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