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一)具有直接感受性(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四、广播的传播特点(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五、电视的传播特点(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七、广播电视体制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

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

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

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二)信息来源单一(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五)节目更新慢十三、广播电视体制之公共机构经营型也称公共事业型。

广播电视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

它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私人。

领导机构或由民间团体代表所组成的委员会任命。

大多数公共广播电视和政府关系密切,常常反映政府的立场,可以称为半官方机构。

但是在名义上,它们是独立自主的,不代表任何政治集团谋求商业利润,也不对政府负责。

十四、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特点(一)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府的方针政策表面上强调独立立场,但实际上往往采取“小骂大帮忙”的方法。

(二)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严格控制广告数量,例如BBC NHK均不播广告,重视受众调查,重视传播的社会效益。

十六、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点(一)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二)品位不高的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趣味高雅的娱乐性节目,甚至大量播出黄色、暴力节目,(三)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无孔不入地插入各档节目之中。

十七、广播电视的功能新闻传播、宣传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十八、广播电视的任务(一)经济建设(二)政治建设(三)文化建设(四)思想建设(五)社会建设(六)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广播电视的负面影响(一)过度接收使得人们之间的真诚沟通减少,失去社会交往和行动能力(二)降低了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成为思想懒汉(三)弓I起了消费主义的浪潮,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四)侵占了大部分休息时间,妨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五)大量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造成文化帝国主义,消弭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二十、广播电视媒介的听觉符号(一)有声语言有声语言是指人类发出声音的口头语言,是以说和听为形式的语言,又可称为口语、言语。

(二)音乐(三)音响二十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有声语言形式(一)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是播音者对所播报稿件仅限于语音呈现层面的二度创作。

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定位是“转述”,即代别人发声,是一种代主体语言。

是对记者、编辑、编辑部等提供的文字稿的口头再现。

作为代言人,播音者(在不同的传播文化、电台电视台、节目中,被称作播音员、主播、新闻主播、新闻报道员等)对文字稿口语表达的准确性负个人责任,而一般不对文字稿传达的内容信息的正确性负个人责任。

(二) --------------- 新闻报道语言新闻报道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

(新闻主持人、记者以第一人称亲自进行播音报道,但他是讲给非现场观众和听众听的,他的面前并没有听众观众即时反馈意见,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独白式的单向传播的语言, 必然地具有完整、连续、合乎语言和逻辑等规范性特征。

这是与新闻播音语言相似的,只不过因为以第一人称报道,它有了更多的人际传播的色彩,更人格化,显得更为亲切可信。

)(三)实况语言一一是摄录到的事件发生现场和新闻采访活动现场的具有事实性价值的语言,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它大致相当于电视领域的人物语言同期声和广播领域实况音响(广义)当中的语言部分。

二十三、新闻播音语言的特点(一)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二)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三)信息形式:规范性语言二十四、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节目形态(一)演播室口播新闻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形态。

(二)新闻节目和栏目起承转合的串联词也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形态。

(三)播音者播报新闻报道词也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常见形态。

(四)各种特写、专题节目乃至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旁白(解说)也时常采用新闻播音语言。

(五)编辑部配合新闻发表的言论。

二十五、新闻播音语言常用的表达样式(一)播报式多用于新闻消息的播音。

特点:语调情感色彩较含蓄,态度表现客观,语速较快。

根据媒介定位的不同, 方式上也有不同。

强调权威性的,口语而偏“读”,强调媒介性的,口语而偏“说”(二)宣读式多用于权力机构发布的意义重大的法令、公告、声明、章程、决议等文件的播音。

其特点是语气庄重、内敛,语速稍慢而较有力度。

(三)讲述式语调中带感情,发音规范、专业,语言表达根据内容和体裁而有丰富变化,包含讲解、说明、叙述、描写、评述等多种样式。

一般不用于消息类新闻的播报,它多用于新闻评论、特写及专题类节目等广义新闻类节目的播音。

在一些非常软性的、故事化的“新闻故事会”之类节目以及一些地方性的民生新闻栏目、评论节目中,更是发展了一种聊天式的新闻播报二十六、新闻报道语言的特点主体语言、单向传播、规范性语言二十九:实况语言的价值从信息传播的意义来说,它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的品格。

(实况语言的传播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它保证了语言事实初始条件的确定性。

)它确定了语言与信息发出者的责任关系,因而增强了报道的客观性。

这对于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十六、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作用(一)引起听众和观众的兴趣,避免平淡单调。

(二)突出节目主题,增加感染力。

(三)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创造气氛和情调,烘托意境,加深印象。

(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

(五)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

(六)作为节目的间隔与过渡。

三十七、音响“音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就一般意义而言,它可以作为“声音”的同义语;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它常常被用来指除了人的有声语言之外的各种各样的声响和音乐;我们在与语言、音乐概念并举时所指的“音响”,是除去有声语言和音乐以外的所有声音,更确切地说,是没有纳入有声语言逻辑表达序列和音乐逻辑表达序列的声音。

它们当中也包括某些语言和音乐,但只能是那些处于具体表达系统之外的语言和音乐。

三十九、实况音响的作用(一)再现事实、事物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二)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

选择并组织典型实况音响,可以在受众的想象中再生成事物、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达到叙事的目的。

(三)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仓U造蒙太奇效果。

(四)在电视传播中,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

(五)在电视传播中,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六)发挥编辑作用,提供内容起承转合的信息,使节目承转自然、流畅。

四十、音响效果的作用:(一)创造主观化音响,传达创作者或节目中人物的主体音响感受。

(二)仓U造现实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境、画面。

(三)营造、渲染气氛,烘托意境,加强印象。

通过音响强弱、动静等的变化,配合特定的有声语言或画面,往往可以创造出摄人心魄的氛围来。

(四)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所谓“转场”,就是划分段落。

音响转场,多采用夸张的形式,以引起受众特殊的知觉注意,产生隔断的传播效果。

例如,电视风光片、地域形象宣传片中用明显的声源的近景或特写画面,配以夸张的音响,完成某一段落,接着,转入下一个段落。

四十一、广播电视媒介的视觉符号(一)图像(二)画面(三)影像(四)镜头五十一、屏幕文字的特点(一)屏幕文字处于一种“过时不候”的动态中。

(二)屏幕文字出现的语境要比单纯的文字语境复杂。

(三)文字信息必须集中注意力专注接收才能获得,且屏幕阅读距离与人们日常的书报阅读距离不同,相对较费力。

(四)文字对受众的识字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五十五、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殊性(一)带机采访与出镜采访(二)现场性的原生形态纳入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三)新闻报道形式与采访方式密切相关(四)记者的角色定位增加了新的内容(五)采访和传播对摄录器材的依赖性(六)电视采访的合作采访方式五十六、出镜采访的作用(一)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三)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二)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四)使采访更加深入五十九、广播新闻体裁(一)口播广播新闻与音响广播新闻1、口播广播新闻这是由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或记者口头播出的广播新闻。

体裁又可分口播广播消息、口播广播通讯、口播广播特写、口播广播评论等等。

2、音响广播新闻(音响报道)音响广播新闻是指带有新闻事实实况语言、实况音响(乐)、真实资料录音(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与新闻报道词一起组合的广播新闻。

(二)广播评论——在广播中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加以评述和论证。

属于新闻评论的一种体裁、表明电台的政治倾向。

(三)实况广播(现场直播)在事件进行的同时向听众播送全部实况音响的广播形式,又称现场实况转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