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调练习曲
• 演奏风格各有不同,但都体现出肖邦希 望波兰胜利的决心。
• 这节课的内容认识肖邦聆听与鉴赏《c 小调练习曲》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 们在欣赏肖邦音乐的同时更应该向肖 邦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以 后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 力量。
• 作业:
• 1:回家听熟《c小调革命练习曲》。
• 2:收集更多萧邦的音乐,下节课跟大家 一起来分享
四个创作时期
华沙时期:(早年~1830)
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末~1831年)
巴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全盛时期:(1832~1845) 晚期(1846~1849)
《C小调练习曲》欣赏
• 同学们说说这音乐作品给你一个最直接 的感受是什么?
• 速度快、紧张、激昂悲愤
《练习曲》
• 练习曲原指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 通常包括一种或数种特定的技术。但是以 肖邦为创始人,出现了艺术性练习曲和音 乐会练习曲,这些练习曲将艺术跟技巧完 美结合在一起,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里面有几种伴 奏的乐器,并说 说与前面的钢琴 独奏有什么不同。
增加了3种伴奏乐器
• 马克西姆在演奏《c小调练习曲》时候加 入了流行的元素,有小提琴伴奏,大提 琴伴奏,爵士鼓伴奏。使音乐更饱满更 具有动感性。此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 悲愤之情外又增添多了一分对革命成功 的决心。 而前面听的傅聪老师的钢琴独奏是钢琴音 乐会最常见的演奏形式,也是最传统的 演奏形式。比较单一,只有钢琴部分。
肖邦创作《c小调练习曲》的背景:
历史知识点——华沙沦陷!
《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在动身前往巴黎途中听到波兰华沙 起义失败的消息时,感到非常震惊,所以激起了他极大的 悲愤,在这样的情感驱赶下,他便创作了《c小调练习曲》 也称《革命练习曲》也有人称它为《华沙的陷落》。
作品的感情发展
• 1.肖邦听到消息之后的不可抑制的痛苦和悲愤。 • 2.主旋律出现,好像是冲锋陷阵的角号。仿佛是愤怒中的
高中一年级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
历史的回响
夜曲,萧邦
▪ 弗雷德里克·肖邦 (1810-1849,年终39 岁)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
▪ 代表作:《马祖卡舞 曲》、《圆舞曲》、 《葬礼进行曲》、 《革命练习曲》
• 肖邦(Chopin Fryderyk rauciszek)
• 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虽身处异乡巴黎,却始终心系祖国; 他的音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积极地向世人传播当地的 民族文化。
• 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在吸取古典 音乐养分的同时,勇于创新,赋予了夜曲、练习曲、前奏 曲、波洛乃兹、圆舞曲、叙事曲和谐谑曲等体裁新的意义, 拓宽了它们的表现力。
• 他一生创作了两百多首作品,主要代表做有:2部钢琴协 奏曲,3首奏鸣曲,4首叙事曲跟谐谑曲,以及27首练 习曲,19首夜曲,60多首玛祖卡和十多首波罗奈兹。
抗争,痛苦中的挣扎。 • 3.内心与现实的对比,出现片刻的幻想(华沙革命凯旋而
归) • 4主旋律再次出现,而且力度更强。顽强抗战,坚定不移
的信念 • 5悲伤的音调 ,对革命牺牲者的哀悼。 • 6在很强的力度下结束,表示出斗争并未结束,未来属于
光明的力量。 好像在“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马克西姆有 伴奏演奏 《C小调练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