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会展劣势以及补充

上海会展劣势以及补充

一、上海会展行业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对加强展览业法制化管理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较高评价。

主要起草者之一、上海市外经贸委吴根宝副处长指出,在起草过程中,不少本应做出规定的问题由于找不到上位法,只得放弃。

六省(市)的同志一致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展览行业法律法规,明确展览业的管理部门、市场主体资格、依法限定展览会的冠名,展会评估、品牌认证机制以及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加强对展览活动的市场监管,建立违规处罚机制,引导行业组织、展览主办单位和场馆等发挥自律作用,为经营者创造一个法治的、可预见的市场环境。

2.会展业管理手段落后
上海会展业仍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对会展业的过多干预,违背了会展业的发展的规律,长远来说不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摆脱“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制定宏观政策来规范整个行业。

上海会展业行业管理比较分散,外经贸委管理国际展览会、出国展,工商局管国内展览会,会议与节事活动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况。

管理分散造成的后果是信息不对称,虚假广告、代报批等现象严重。

3.审批管理机构缺乏,重复办展严重
上海缺乏统一的审批管理,在实际运作中导致了低水平的会展重复举办和会展行业统计的不便。

“你很难统计上海到底举办了多少个会展和会议,就是因为分属于不同的部门领导,需要向不同的部门报批。

”这种多渠道的审批制度以及审批各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的缺乏,造成会展低水平重复举办,会展吸引力不足,参展商分流,造成市场混乱的局面。

4.保护与监管制度缺失
第一,无专利保护,这导致任何人都可以随便选择办展主题,主题冲突严重。

第二,优质项目没有有效机制保护,导致很多品牌会受到非法冲击。

第三,信息无人监管,导致虚假广告、骗展现象时有发生。

5.现有从业人员,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二.上海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
1.场馆内建设有待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展馆面积排名中,上海的展馆总面积以及单体大型的展览中心面积在逐年下降,除了新国际博览中心外,其他场馆均相对较小,基本都是多层结构且布局分散,既不规范,周边的配套交通也不完善。

2.会议、展览有待平衡
上海的展览活动发展较快,但会议(论坛)尤其是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同新加坡、香港、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由于会议带来的社会效益相对滞后,经济效益是隐性的、长效的,经济上的难以获利影响了组织者的办会积极性,也制约了上海会议(论坛)活动的发展
3.配套服务有待完善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目前上海会展服务的配套设施仍不理想,会展场馆经营、广告策划、设计施工、设备租赁等配套服务企业也不够完善,展业同旅游业之间的发展协调性也欠佳。

4.缺乏适当的行业标准
一个行业完善需要有适当的行业标准作为基础,而目前上海市会展行业恰恰缺乏了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

无论是从展览会评估标准、行业企业标准还是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都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

2.上海会展行业的优势分析
上海作为目前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有其独到的发展优势,这也是近些年来上海市会展行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依托上海完善的产业基础。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拥有其他城市和地区无法比拟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

上海不仅能为会展行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还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相关配套服务。

同时上海强大的消费和采购需求也为各类展览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2)借助上海高度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伴随着近些年来上海在国际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会展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个展览会(尤其是国际展览会)单靠当地或国内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已经无法达到其国际化的要求,因此上海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强大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得以逐年发展壮大。

(3)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发展机制。

上海是国内会展行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通过20年的自我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行业发展链条和适合自身发展的机制。

同时作为中国对外发展的一个主要窗口,上海也不断地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在会展行业发展上的经验和优点,这些都是行业进一步提高的基础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