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上海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别从发展背景、会展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角度来解说,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前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最后根据世博会和APEC会在上海的召开预测出上海会展业的前景。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国际展览;现状;前景目录绪论近几年来,我国的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业余到专业,在我国,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而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龙头,上海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出海口,国际化程度比较高。

因此研究上海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可以让我们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上海会展业能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一)会展业发展背景1.地理环境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性会展业协会。

2.发展过程(1)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

(2)90年代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

1990年,上海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

到了1999年,上海的会展数量达150个,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

(3)21世纪以来上海市会展猛增至270个,会展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元。

2001年上海会展业更呈现蓬勃生机,交易额达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

专业的会展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已逾百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会展业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方兴未艾的上海会展业,有力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行业基本情况(1)企业构成根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对目前310家会员单位的统计情况来看,上海市会展行业企业已呈多元结构发展,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占%;民营企业占69%;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占%。

另外,从会展行业基本运作流程上来划分,基本包含了如下图四种类型的企业。

(2)基础设施基本现状目前上海市可举办大型国际性展览会的场馆面积总合为205081平方米,其中只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可提供展出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其他7大展馆均小于5万平方米。

上海市八大展馆总展出面积汇总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103500上海光大会展中心31400上海展览中心21743上海世贸商城21600上海国际展览中心12000上海农业展览馆7600东亚展览馆4500上海国际会议中心2738合计205081(二)上海会展行业的发展优势1.会展发展基础较好上海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

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

表一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心,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是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中心,还是全球第二大钻石现货交易中心。

上海的金融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全国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归人才选择到上海工作创业,亚洲第一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吸收外资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同样位居国内第一。

上海工业总产值占中国的十分之一,主要以钢铁、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造船、精密仪器、电气工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工业等为主。

2010年上海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 ,预计上海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将超一半。

2.高度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伴随着近些年来上海在国际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会展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个展览会单靠当地或国内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已经无法达到其国际化的要求,因此上海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强大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得以逐年发展壮大3.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发展机制上海是国内会展行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通过20年的自我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行业发展链条和适合自身发展的机制。

同时作为中国对外发展的一个主要窗口,上海也不断地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在会展行业发展上的经验和优点,这些都是行业进一步提高的基础所在。

(三)上海会展行业的发展劣势1.硬件条件(1)展览场馆供应相对不足上海的展览场馆供应相对不足。

目前上海市可举办大型国际展览的8大展馆总的供给场地面积只有20万平方米,已经严重制约了上海市国际展览会的进一步发展。

同国际上着名的展览中心相比,上海的展览场馆供应明显不足。

(2)布局不合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先后兴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世贸商城、光大会展中心等场馆,但这些场馆展览面积有大有小,而且场馆布局分散,资源分散导致有些场馆规模和影响很小,不足以吸引足够的客商。

2.软件条件(1)会展主题不明确举办会展除了搭建展台、布置会场,把展品呈现给观众以外,最重要的是应该融入参展者的科技、环保和文化等元素。

而目前中国最缺少的就是这些元素。

长期以来,中国的展会设计都是由建筑师、装潢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独当一面,而且中国展会主要在商业销售方面徘徊。

而国外一些世界着名展城已把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给人们领略世界文化、畅游科技创新的空间。

在2005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海车展在规模上已可比肩国际五大车展中的任何一届车展,在数字统计上似乎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一些国际大车展。

但是给人感觉却有点乱纷纷。

这边展示的最新科技的概念车,那边却在展示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产品,一个展馆同时在大量展示着最新科技的概念车和在市场已销售多年的老款车,不知明确的主题在哪里。

展会就是一张名片,是一个窗口,它需要经济型的集合和知识型的交融。

而实际上,我们的展会离国际化还有不小的距离。

(2)缺乏专业人才会展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开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遇见性及熟练的外语水平和娴熟的沟通能力。

相关院校培养出来的会展专业人才其理论与行业现实有较大差距,同时会展行业目前未到达一个成熟期,其相关知识和业务流程还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中。

上海目前会展人员少,高级人才少,专业性人才少,十来个工作人员又没有专业的水平和专业的素质,大都来自各行各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了解国际惯例和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十分匮乏,许多会展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尚停留在商品展销、成就展览的水平上,成为制约上海会展业务开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提高的“瓶颈”。

(3)缺乏适当的行业标准一个行业完善需要有适当的行业标准作为基础,而目前上海市会展行业恰恰缺乏了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

无论是从展览会评估标准、行业企业标准还是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都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

二、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一)统一认识,明确定位世界上许多着名城市是伴随着会展业的同步发展而闻名于世的,如英国的伦敦、伯明翰,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汉诺威、多塞尔多夫,意大利的米兰等大城市,都因大型的展览会或国际博览会的巨大影响而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

因此,会展应该被明确定为会展经济产业,纳入经济规划和城建规划。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发展会展经济的现代观念现代意义上的会展经济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兴起的。

会展业是一个集旅游、商业、物流、通讯、餐饮、住宿等多方受益的产业。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它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不仅可以促进餐饮、住宿、购物等传统服务业的繁荣,还可以刺激金融、保险、物流、广告、旅游、航空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聚集和扩散功能,既可以为企业掌握国内乃至全球最新行业信息提供渠道,又可以为宣传企业、推广品牌搭建平台。

从重要性上看,会展业必将成为上海的主导产业。

政府应制定详细的行业发展规划,明确会展业发展的宏远方向。

(三)整合上海会展资源,创立独特的会展品牌会展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品牌经济”。

当前国内的会展业竞争十分激烈,同类展会层出不穷,只有名牌会展才能在同等的竞争中立足和取胜。

因此,实现会展活动品牌化势在必行。

首先要不断改进一些展会运作模式,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本省的一些会展机构积极与国内外大型会展场馆合作,吸引国际着名会展公司来郑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会展业务,提高展会的档次和专业服务水平。

把有些会展活动进行组合或合并,以大会展塑造名牌会展,精品会展。

(四)培养专业人才会展场馆的建设只是基础条件,上海会展业的腾飞还需要插上软件的翅膀。

软件的建设首先应从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抓起。

根据国际惯例,开拓会展业的关键是建立一支活跃在国际会展市场上的专业队伍。

目前,上海比较缺乏这一类人才,应加快培养。

超前培养。

三、上海会展业的前景预测(一)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2002年,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上海申办世博的成功,带动了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展览业的发展,它更是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助推器”。

上海市政府已把会展业列入其后5-10年要发展的都市型服务业,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长远看,上海抓住世博会的契机,将各种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展会到上海来举办。

使上海迅速成为中国的知名会展城市,世博会之后上海很可能如日内瓦、汉诺威、巴黎等欧洲展览城一样,成为国际着名展览城。

此外,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也会提高上海这个城市的知名度,基础设施也得到改进,专业人才也会培养出来,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品牌不断涌现。

(二)APEC会议在上海的召开尽管上海会展业水平与国际上相差胜远,但上海会展业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从2001年APEC会议成功的举办我们就看见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通过筹备APEC会议,上海旅游、商业、交通等硬件设施得到了发展。

所有四星级以上酒店全部消除移动通信盲点;建立详尽的“宾客档案”,在了解客人的习惯、喜好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上海将APEC会议与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将会议和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APEC会议提升了上海会展业的地位。

目前,40多个在海内外享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性和国际性展览会都选择在上海定期举办,内容囊括了汽车、电子、通信、服装、食品等各个领域。

在会议方面,包括国际商会年会、环太平洋论坛年会、亚太法官会议、国际引航员大会等700多个国际性会议,也先后在上海举行,为上海赢得了国际会议中心的声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