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机会主义行为,会带来X非效率。
三、企业的目标
1. 所有者(委托人):利润最大化 2. 经营者(代理人):利润最大化、企业规模最大、 企业价值最大化、收入与声誉最大化等
其他: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宜被对手效仿
eg: 技术、制度、企业文化等。
研究企业生产者(厂商)的行为
经济学中,假设厂商的生产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4) 到一定点之后才出现的;
5) 连续增加的投入要素是同质的。
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先增后 递减的趋势 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下降 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 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E.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企业理论
第二节 技术效率: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第三节 经济效率:成本与收益
第一节
一、企业分类
企业理论
1. 业主制 企业分类:
组织形式
2. 合伙制
3. 公司制
三种企业组织形式的比较
企业类型 业主制
优
•容易建立 •决策过程简单 •只交个人所得税
点
缺
•决策不受约束
点
•所有者承担无限责任 •企业随所有者的死亡而结束 •形成统一意见困难 •所有者承担无限责任
Q
L
2、等产量线的特征
1 )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 斜的线。 2 )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 数条等产量线
K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 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 线。
Q
L
K
Q1 Q2 Q3 Q4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 量水平;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 量水平。 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 越高 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 组合量大。
二、短期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一)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技术条件不变,一种可变动投入(劳动)与
另一种固定投入(通常是资本)相结合,只生产
一种产品,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Q),通常又
称作短期生产函数:
Q =f (L)
(二)产量
1.总产量TP: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
部产量,可表示为:
三、长期技术效率: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一)规模经济
长期中,企业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所有生 产要素的变动,也就带来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企业规 模变动对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规模经济研究的是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两种生产要素配合
的比例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1.生产规模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技术水平不变,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 即生产规模扩大。
4、TP、AP、MP关系-2
4、TP、AP、MP关系-3
TP
C
TP
B L MP AP
F MP E AP L
O
L1
L2
L3
图示 Q
MP>AP AP
MP<AP AP
MP<0 TP
Ⅰ
Ⅱ
MP=AP
F
MP=0 TP最大
TP
Ⅲ
AP最大
E
AP
0
A
B
L MP
(三) 生产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需要投资量大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大。
(2)市场条件。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 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
一般来说,下列企业规模中最大的行业是? 服装业、钢铁业、饮食业
5、范围经济与外在经济
范围经济:企业本身通过多元化经营,扩大经营范围所 带来的好处。
思考:多元化经营是否一定会带来好处呢?
西方经济学
Economics
主讲教师:邹小玲 E-mail:rudy_xl@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 利 经 济 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合伙制
•容易建立 •决策多样化 •合伙人退出仍可存在 •只交个人所得税 •所有者承担有限责任 •筹资容易 •管理不受所有者能力限制 •永远存在
•合伙人退出引起资本短缺
•管理体系复杂、决策缓慢 •要交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公司制
上市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制 有限责任公司 非上市
企业分类:
责任
无限责任制
第三节
经济效率:成本与收益
一、短期成本分析
二、长期成本分析
三、利润最大化原则
一、短期成本分析
(一)成本C: 生产费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是企业购买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1.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会计成本又称为“历史成本”、“显性成本”
2.机会成本: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 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或好处)。——隐性成本
(二)短期总成本(STC)
1.短期成本分为:固定成本FC和可变成本VC。 STC = TFC + TVC
固定成本FC: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
动,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 要素的费用。
短期不能调整。随 着产量增加,短期 固定成本不变 。
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
可变成本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短期内可
TP
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
(一个和尚挑水吃)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 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 (二个和尚抬水吃)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 总产出绝对下降。 (三个和尚没水吃,需减员增效)
O MP AP I II MP
TP
L III
AP
生产合理区域在第二个阶段
O
L2
L3
L
(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E Q
•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L
参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K
2)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K
B N
C E D A Q3 Q2
B N
C E D Q2 L M A
Q1
L M
5、生产扩张线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 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 产要素最适合点; 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 出生产扩张线。
c.规模收益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 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O
c
L、K
3、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内在经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内在不经济:企业生产规模过 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管理阶层的增加,管理效率
时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使用更先进技术; 实行专业化生产; 提高管理效率; 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MPK---资本K的边际产量 MPL---劳动L的边际产量 MPm---单位货币的边际产量
(三)等产量线分析法 1.等产量线Q: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 量的一条曲线。 •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同,但产量却相同。
思考: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关系
K
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 斜
L
3、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
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 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 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 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 (K,L) 最大组合的线。
O 300 注:与消费预算线 比较 K 600
L
4、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K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 切于一点,实现生产要素 最适组合。 •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业主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
股份两合公司
两合制 非股份两合公司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企业的本质
1. 科斯:产权和交易费用
2. 市场交易通过众多经济主体的大量合约完成,由价
格机制从外部进行调节;
3. 市场中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存在交易成本,为了
使交易成本内部化、最小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便应运而生。
4.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会带来
微 观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框 架
本章导学
生产者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 技术效率 经济效率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生产决策
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 各类产量的关系及计算、各类成本的关系及计算、利 润最大化原则。 理解: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技 术效率与经济效率、生产要素的最优决策、总收益与 边际收益的关系。 了解: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机会主义行为、范围 经济、规模经济、短期成本与停止营业点的关系。
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1、产量Q与生产要素投入的关系——技术效率 2、收益P*Q — 成本C的关系——经济效率 3、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问题——市场交易
第二节
技术效率: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一、生产函数 二、短期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三、长期技术效率: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一、生产函数
• 1.定义: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
相等的边际产量。
2.边际产量分析原理
(1)将所有的投资都用在的生产要素上;
(成本花完) (2)使每一块钱用在不同生产要素上的边际 产出相等。 (每一元成本都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