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套零件工艺分析

轴套零件工艺分析

零件工艺分析
零件图纸:
一、零件结构工艺分析
1.零件的选材;
1) 通过图纸可知,零件需要渗碳处理,且对渗碳层深度有要求,
2)图纸给出,该零件有焊接的需要,
3)图纸上零件给出的材料是20Cr,
4)图纸给出代用材料,允许使用20CrMo ,
5)20Cr晶粒为粗晶粒,20CrMo晶粒为细晶粒,材料性能更好,
6)20CrMo淬透性较高,无回火脆性,焊接性相当好,形成冷裂的倾向很小,可切削性及冷应变塑性良好。

相比20Cr,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且满足材料代用原则,
7)考虑到零件是成批生产,为了提高加工的效率,考虑选用铸件或者锻件,
8)图纸零件并不复杂,用模锻可以满足零件毛坯要求。

同时锻件相比于铸件的力学性能更好。

9)综上所述分析,零件材料选用20CrMo带孔锻件毛坯。

2.零件结构工艺分析,零件的主要、次要表面划分;
(1)、零件结构工艺分析
由轴套零件图可知。

轴套属于一个轴类零件,它的外表面上有3个平面需要进行加工,中心有一个通孔。

因此可将其分为两组组加工表面。

它们相互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现分析如下
1)、以外圆面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42.2外圆面、φ32外圆面、φ27外圆面的加工;其中φ42.2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8Ram,其余为1.6Ram。

2)、φ20孔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孔,粗糙度为1.6Ram,以φ20孔轴线为基准的两端面。

(2)、零件的主、次要表面划分
主要表面:①φ42.2的外圆表面,②φ20孔,③φ32孔,
次要表面:①φ27外圆面,②两端面,③各台阶面
3.机械加工的工序基准选择。

粗基准选择:主要支承孔作为主要基准。

即以轴套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支承孔作为粗基准
精基准选择:精基准的选择应能保证轴套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①以轴套端面为基准加工φ20孔轴线;
②以φ20孔轴线为基准,加工以外圆面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

二、零件技术分析
1.尺寸精度分析
φ42.2的外圆表面、φ32的外圆表面、φ22的内孔、26的尺寸精度的精度等级为IT7级。

2.形状与位置精度分析;
①、图中有以内孔轴线为基准的垂直度0.02的要求,其精度等级为IT8级。

②、图中有以内孔轴线为基准的同轴度φ0.015的要求,其精度等级为IT7级。

3.表面质量、有无特殊要求分析.
φ22内孔粗糙度为1.6Ram,φ32的外圆表面粗糙度为1.6Ram,端面的粗糙度为1.6Ram,精度等级为IT7级。

φ42.2的外圆表面的粗糙度为0.8Ram精度等级为IT7级。

特殊要求:要求渗碳,渗碳层深0.8-1.2,表面硬度58-64HRC,芯部硬度30-45HRC,但φ32外圆及端面A、B倒角C1区域不能有渗碳层。

三、毛坯成型的选择:
毛坯选择锻件,采用模锻成型
四、热处理工艺的安排:
1、完全退火: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可以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并为加工后零件的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工序安排的位置:粗加工之前
2、渗碳处理:使零件表层得到高含碳量和一定的浓度梯度,提高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而心部仍保持良好的塑性及韧性。

工序安排的位置:精车之后,磨削加工之前
五、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拟定
1、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
模锻锻造毛坯→毛坯完全退火→粗车φ42外圆及右端面→精车φ42外圆及右端面→粗车φ32外圆、粗车φ27外圆及左端面→精车φ32外圆、精车φ27外圆及左端面→精车A、B面→精车φ22内孔→粗磨φ22内孔→渗碳处理→低温回火→倒角C1、R1→精磨φ42外圆→钳工去毛刺→检验入库
方案二、
模锻锻造毛坯→毛坯完全退火→粗车φ42外圆及右端面→精车φ42
外圆及右端面→粗车φ32外圆、粗车φ27外圆及左端面→精车φ32外圆、精车φ27外圆及左端面→渗碳处理→低温回火→精车A、B面→精车φ22内孔→粗磨φ22内孔→倒角C1、R1→精磨φ42外圆→钳工去毛刺→检验入库
方案三、
模锻锻造毛坯→完全退火→粗车φ42外圆及右端面→精车φ42外圆及右端面→精车φ22内孔→粗车φ32外圆、φ27外圆及左端面→精车φ27外圆及φ32外圆和左端面→倒C1、R1→渗碳处理→低温回火→磨φ32外圆→粗磨A、B面及倒角→粗磨φ22内孔→精磨φ42外圆→修磨C1倒角→检验入库
综上所述,结合生产批量、结构工艺性、技术要求等方面,最终选定使用工艺方案三。

2、零件名称:从动齿轴套
材料牌号:20CrMo
3、毛坯种类:锻件
毛坯尺寸:φ46×φ30×30
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φ22内孔,φ32的外圆表面:采用粗车、精车、磨削加工
φ42.2的外圆表面:采用粗车、精车、表面渗碳、磨削加工
A、B面:采用车削与磨削
倒角C1及圆角R1:采用车削与铣
5、加工设备的选择
粗车:CA6140 精车:CA6140
磨削:M1432A 热处理:WH-VI-160
六、检验工序的安排
1、检验工序的安排:每道工序自检,加工完成后抽检
2、量具的选择
测量外圆轮廓尺寸:外径千分尺
R倒角:R规
轴向尺寸:游标卡尺0-100 精度0.02
同轴度、垂直度、其他:三坐标测量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