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学儿童语言的发展
• 阅读
• 阅读的基本方式:朗读、默读。
• 阅读中的理解:
• 对语词的理解,小学生对词义和词性的掌握水平都较 低。 • 对句子的理解,能理解句子的意义,但很难分析句子 的结构。
• 对逻辑关系的理解水平较低。
•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包括:
• 复述课文内容、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中心
思想。 • 复述课文内容,小学生经训练基本可以进行,但概括 和思维发展的水平相联系,就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也 很难独立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第四章 小学生语言的发是人们创造的一套符号系统。此系统以语音为 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规则。
• 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表述的过程。
二 、语言获得理论
• (一)环境论
• 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作用。 • 1、模仿说 • 提出者:阿尔波特 • 观点:儿童的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
•
2、选择性模仿
• 提出者:怀特赫斯特 • 观点:儿童的模仿是有选择性的,更多的是对功能的 模仿。
• 3、强化说
• 提出者:斯金纳等。 • 观点: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 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成人 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必要条件。
• (二)先天决定论
• 1、先天语言能力说 • 提出者:乔姆斯基 • 观点:儿童语言的获得是人具有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普遍的 语法规则,而不是经验和学习。
二、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
• 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迟后于口头言语的发展,可以从小学生书面
叙述用词数量和口头叙述用词数量之比看出: • 一年级:20:40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42:46
73:75 106:76
• 从四年级开始,书面言语开始占优势。
• 识字:
• 小学生识字一般都能达标,但年级越低越易两极分化; • 小学生识字后有回生现象,年级越低回生率越高。
• 作文
• 是衡量小学生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志。 • 趋势:从说到写、从模仿到写作。
• 二、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 小学阶段,内部言语发展大致经历三个过程: • 出声思维时期 • 过度时期 • 无声思维时期 待发展。 小学低年级; 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 小学中高年级,但不完善,还有
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 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主客体相互作用
的结果。
• 2、社会相互作用理论
• 观点:儿童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是儿童和成人的语 言交流。
第二部分:小学生语言的发展
• 一、小学生口语发展的趋势
• 基本趋势: • 一年级儿童以对话言语为主, • 二三年级独白言语开始发展, • 四五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
• 2、自然成熟说
• 提出者:勒内伯格 • 观点: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 • 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 • 语言的获得有关健期。
• (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 1、认知相互作用论
• 提出者:皮亚杰等。
• 观点: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