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名言

中医名言

中医名言[推荐] 中医内科名言外感病证伤风【名言】1 有汗当实其表,无汗当发其表。

凡发不可大发也,又当以疏泄之。

【名言】2 治法不宜表散太过,不宜补益太早。

须察虚实,审轻重,辨寒热,顺时令。

中暑【名言】1 治暑之法,以祛湿热清心利小便为主,气伤宜补真气为要。

【名言】2 治法大要,虽贵于驱暑,尤贵于和中。

痢疾【名言】1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名言】2 治痢大法,不过“通”、“塞”二义。

霍乱【名言】凡治霍乱者,必宜以和胃健脾为主。

健者,培补之谓,因其邪气已去,而胃气受伤,故非培补不可也;和者,调和之谓,以其胃气虽伤,而邪犹未尽,故非察其邪正,而酌为调和不可也。

疟疾【名言】1 无汗者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者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

【名言】2 人壮盛者,宜单截也;人虚者,截补兼用也;疟久不愈者,先截后补也;疟已后者,须调养气血也。

湿阻【名言】1 湿热者宜清宜利,寒湿者宜补脾益肾。

【名言】2 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三者尽之。

肺系病证咳嗽【名言】1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

【名言】2 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

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

【名言】3 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咯血【名言】1 先痰嗽后见血,多痰火积热;先见血后痰嗽,多阴虚火动。

【名言】2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

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

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

哮病【名言】1 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扶正气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

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加温补,或子温补中宜量加消散,此等证候,当倦倦以元气为念,必致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

【名言】2 气顺痰自消,气行血亦活。

喘证【名言】1 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

【名言】2 治外感须于实处求虚,治内伤须于虚中求实。

【名言】3 治实者攻之即效,无所难也。

治虚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久成功,其间转折进退,良非易也。

肺痈【名言】1 肺痈毒结有形之血,血结者排其毒;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

【名言】2 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浊秽脓血,日渐下移为妙。

【名言】3 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

……初用疏瘀散邪泻热,可冀其不成脓也,继用通络托脓,是不得散而托之,使速溃也,再用排脓泄热解毒,是既溃而用清泄,使毒热速化而外出也,终用清养补肺,是清化余热,而使其生肌收口也。

【名言】4 用清凉之药以清其火,滋肺之药以养其血,滑降之药以祛其痰,芳香之药以通其气,更以珠黄之药解其毒,金石之药填其空,兼数法而行之,屡试必效。

肺痿【名言】1 热痿宜生津清肺,寒痿则宜温中守液也。

【名言】2 大要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

肺痨【名言】1 治疗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

【名言】2 治疗肺痨,勿忘护肝。

肺胀【名言】1 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

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又风寒郁于肺中,不得发越,喘嗽胀闷者,宜发汗以祛邪,利肺以顺气……【名言】2 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祛瘀,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

本虚者,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

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肺癌【名言】1 治疗肺癌必须处理好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祛邪与扶正的三个关系。

肺癌晚期患者不能手术,不能放疗、化疗,或放疗、化疗的间歇期,患者脾胃尚可,此时当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兼顾脾胃;手术后,一般见虚证为多,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清理余毒为辅,以加速体力和脏腑功能的恢复;放疗时的反应多见热毒伤阴,治以清肺养胃滋肾为主;化疗时的反应,以药毒伤及气血、脾胃、肝肾为多,常用解毒、调脾胃、补气血、养肝肾为主的方药;在用药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攻不能过,过则伤正。

补不能腻,腻则有碍脾胃。

【名言】2 肺癌的虚以阴虚、气阴两虚为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之病理变化。

因此,对于肺癌治疗……以养阴生津、益气养阴、益气健脾、滋阴温阳等扶正为主,佐以化痰软坚、理气化痰、清热解毒的祛邪药物进行治疗。

心脑病证心悸【名言】1 治疗之法,宁其心以壮胆气,无不瘥者矣。

【名言】2 治之之法,怔忡者,与之逐水消饮之剂;惊悸者,与之豁痰定惊之剂……总之,要在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

【名言】3 心律失常一证颇为难治。

一是要善于识脉,二是要善养心神,三是要善治兼证。

胸痹心痛【名言】1 补必兼通,通必兼补。

虚尚不能急补,滞可先予开通。

【名言】2 初病宜温宜散,久痛宜补宜和。

【名言】3 微者但通其上焦不足之阳,甚者必驱下焦厥逆之阴。

眩晕【名言】1 治痰须建中,息风可缓晕。

【名言】2 条其治法,上焦窍络火郁,用泄热法从胆治之;中虚风阳扰胃,用填补法从胃治之;下元水涸火升,用摄纳法从肝肾治之。

中风病【名言】1 此证予历治历效者,良由先为疏通经络,活血调气,然后以补剂收功。

【名言】2 养血则风自灭,顺气则痰自除。

二语乃治风之纲领。

【名言】3 此病宜开者最多,宜于固气以回阳救逆而固脱者甚鲜。

此数十年临症之验耳,不可不察。

失眠【名言】1 失眠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

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名言】2 导痰清火以治其标,稍得效验,仍须养血收神,兼之静定以治其本,则不再复以竭其真也。

痫病【名言】1 治此者,当察痰察气,因其甚者而先之。

【名言】2 治之不需分五,俱宜豁痰顺气,清火平肝。

【名言】3 治法要以补肾为本,豁痰为标,随经见证用药。

癫病【名言】1 治癫先逐其痰,次复其神,养其阴。

【名言】2 欲去病根,非求之情志不可。

狂病【名言】初病者,宜泻其实;久病者,宜安其神。

脾胃病证胃痛【名言】1 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

夫通则不痛,理也。

但通之法,各有不同。

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名言】2 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应知肝为刚脏,内寄风火,若一味刚燥理气,则肝木愈横,胃更受伤矣。

【名言】3 治疗慢性胃炎用药方面,一须注意“灵通”二字;二须注意“升降”二字;三要在辨证用药的同时,注意结合辨病用药。

痞满【名言】1 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

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久之固中气……【名言】2 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忌破气、攻下、湿润、苦寒。

宜健脾,兼散结滞、甘温、辛香。

腹痛【名言】1 治之皆当辨其寒热虚实。

随其所得之证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内积者逐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闭则通之,血则消之,气则顺之,虫则追之,积则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调养气血,斯治之要也。

【名言】2 理气滞不宜动血,理血滞则必兼行气也。

古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痛大法,不外温散辛通,而其要则初用通腑,久必通络。

呕吐【名言】1 治呕吐必泄肝安胃。

用药主苦降辛通,佐以酸泄。

【名言】2 当以祛饮为主……热者宜佐苦寒以降火,寒者宜佐辛温以暖中。

【名言】3 停食痰积者,则当顺气和胃而消导之。

呃逆【名言】1 寒呃宜温宜散,寒去而气自舒;热呃宜降宜清,火静而气自平;虚脱呃则非大补真元,必难镇慑也。

【名言】2 呃逆证凡声强气盛而脉见滑实者,多宜清降;若声小息微而脉见微弱者,多宜温补。

噎膈【名言】1 初期运用疏肝理气,豁痰化湿,活血通络治其实;后期重在滋阴润燥,益气养血治其虚。

【名言】2 凡治噎膈大法,当以脾肾为主。

盖脾主运化,而脾之大络布于胸膈;肾主津液,而肾之气化主乎二阴。

故上焦之噎膈,其责在脾;下焦之闭结,其责在肾。

治脾者宜从温养,治肾者宜从滋润,舍此二法,他无捷径也。

泄泻【名言】1 凡泻皆兼湿,初值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提,必滑脱不禁,然后用药涩之,其间有风胜兼以解表,寒胜兼以温中,滑脱涩住,虚弱补益,食积消导,湿则淡渗,陷则升举,随证变用,又不拘于次序,与痢大同。

【名言】2 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

【名言】3 久泻虚中挟实,不宜分利,不宜纯补,以免伤阴恋邪,要注意邪正关系,调虚实,调寒热,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

便秘【名言】1 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

【名言】2 治阳虚者,但益其火,则阴凝自化;治阴虚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

【名言】3 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

【名言】4 肠胃皆腑,以通为用。

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

吐血【名言】1 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吐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慑血。

此治疗之大法,不可违也。

【名言】2 凉血必先清气……气凉则血自归经。

若有瘀血凝滞,又当先去瘀而后调气,则其血立止。

便血【名言】1 大要,初起当清解肠胃之湿热,久则调和中焦之气血。

【名言】2 胃热肝火宜乎清,凉血柔肝常同进;若遇血涌当急止,为防瘀留应祛瘀;生血统慑赖乎脾,见虚当补理易明。

胃癌【名言】1 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以补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育阳,健脾调胃,佐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名言】2 临症每多注意兼顾,用药亦多寒温并用,升降并用,补泄并用。

肝胆病证黄疸【名言】1 阳主明,治在胃;阴主晦,治在脾。

【名言】2 阳黄者,湿热证也,宜于清利;阴黄者,血气败也,宜于温补。

【名言】3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须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胁痛【名言】1 治之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而导其气。

【名言】2 胁下有瘀血,行气药中加桃仁不去皮尖,并香附之类。

胆胀【名言】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

临床当辨虚实,虚者宜补中宣通,实者宜泻中通降。

鼓胀【名言】1 证偏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者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证偏重气滞、瘀血、水饮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总之,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

【名言】2 疏肝调郁为主,配合活血化瘀、咸寒软坚,调整阴阳,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治疗。

【名言】3 此病本虚标实,岌岌可危。

其治在中焦。

应从长计议,以扶正调理为主,祛水攻邪为辅。

单纯攻伐,有失整体治疗精神,为医家所忌。

肝癌【名言】1 肝癌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为虚实挟杂,既有毒瘀之实,又有气血亏损之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