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七含解析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七含解析

专题32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七)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好天气罗纳德·邓肯天气冰冷,像慈善事业。

东风抽打在脸上,脸像砂纸打磨过似的粗糙。

靴子漏水,袜子和泥浆凝结在一起,空荡荡的小路似乎连个弯儿也没有。

我拖着疲惫而沉重的脚步寻找走失的母牛,诅咒起当农夫的命。

好像当农夫还不够惨,命运还让我在一片长年累月都是冬天的土地上耕种。

皱眉打量那片黑土地,四周树篱狰狞凌乱,我厌恶地瞪了一眼,觉得整个世界都丑陋无比。

平坦无奇的耕地,光秃秃的树干,一个个泥潭映照出一片泥糊糊混浊的天空。

浑身上下,唯一发热的是心头的火气。

“是个好天哪。

”有人说了一声,那愉悦的语调令人生气。

“是吗”我没好气地答道,两眼瞪着那个坐在农舍外的老头儿,“好在哪儿呢”“哪儿都好。

”他平静地说,那老成持重的声音逼着我应战。

我争辩道:“哦,不,天不好。

哪儿都不好;整个倒霉的乡村就像一座济贫院一样丑陋不堪。

只有多愁善感的糊涂虫才敢念今天的好,或念一月份的任何一天的好,或者念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的任何好。

念好的人无非是想同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老掉牙的交谈。

”说完这些,我的火气消了一点儿。

那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

我大获全胜,却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特别骄傲。

过了一会儿,老头儿用手指着一排大榆树的上方,身子却没离开长凳。

“看到那些榆树了吗”他问。

“那些树看起来像患了溃疡病。

”我随口答了一句。

“你搞错了,往树的上方看。

”他接着说,“看看那些剽悍的大白马,看看它们随风飘动的鬃毛,看看它们由雷电驱动的双翼。

”我顺着他那不能伸直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

“没看见什么马。

”我说。

他说:“你看的是地上。

朝天上看,刮东风时,云总是像马群越过榆树林,不是吗”我又放眼望去。

千真万确,一团白云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圆顶。

那云团看起来的确像一匹矫健的马。

我还发现马套在战车上;不,不是战车,那是一副由黄金般的光芒构成的犁铧,是它在灰暗的天空耕出了一道道金灿灿的犁沟。

“太阳肯定快要落山了,”那老汉说,“因为我女儿烧水准备沏茶时,太阳总是要落山了。

”“是她等着太阳,还是太阳等着她呢”我问道。

“这无关紧要,”他回答说,“你得承认是个好天,对吗”“对,”我敷衍道,“前提是你得看得久,看得远。

”他指着小路旁的水沟继续说:“看看这儿。

看见躺在下水管旁的那些枯叶了吗那可都是些山毛榉叶子啊,是从一英里外的树林里飘到这儿的,都是。

难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我说的不对吗”老头儿抬起头看着我。

“你得承认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就连一条臭水沟也不例外。

”我没有回答。

他展示给我的排水口处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甚至几乎没有觉察到他女儿已走出农舍,并搀扶他站了起来。

她把一根白色的棍子放到他老树皮一般的手里;这时我才发现他的两眼覆着一层白膜……“怎么,您……”“不,”他说,“我并不比你瞎。

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是一个农夫,由于母牛走失,不得不四处寻找,加之天气不好,道路泥泞难行,因而心情懊恼,觉得整个世界丑陋无比。

B.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老头儿主动与“我”搭讪,以天气为话题,循循善诱,让我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一条臭水沟,也蕴藏着美。

C.文章第5段反复强调“今天”“一月份的任何一天”“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等时间点,以此凸显“我”内心的怨愤情绪。

D.“我”与老头儿对比鲜明。

“我”眼睛明亮,却只看到世界的丑陋;老头儿眼睛失明,却能感知无处不在的美。

可见感知美不必用眼睛,而需要用心灵。

2.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3.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我并不比你瞎。

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答:【答案】2.①描写景物和人物的心情,为后文“我”与老头儿交谈勾勒背景。

②描写“我”主观感觉到的恶劣天气,与标题形成对照。

③交代“我”的农夫身份和心情的恶劣,与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成对比。

3.①瞎与不瞎,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

老头儿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灵却能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

所以老头儿并不瞎。

②这句话也隐含了对“我”的讽刺与批判。

“我”虽然身体健全,眼睛不瞎,但是心灵已经丧失了感知美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比失明的老头儿眼睛更瞎。

③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全篇主旨,启示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世界,更要保持心灵的明亮,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世界之美。

【解析】1. A项,“我”觉得世界丑陋无比的原因,不仅是丢了母牛和天气不好,更主要的是对身为农夫的命运的不满。

况且“天气不好”是“我”的主观感受,并非实情。

B项,老【题型】现代文阅读【难度】较难二、语言文字应用4.下列各句中,加点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A.经典历史之作《万历十五年》的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黄仁宇自己又将之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诘屈聱牙之处。

B. 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被多次提及,“创新驱动”更是成为会议炙手可热的焦点。

C.③中国式扶贫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描绘了波澜壮阔的脱贫画卷,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D.④跨越千年,重读苏轼,不仅因为他是鸿儒硕学,有极高的文化造诣,他那融坚毅、豁达于一身的高贵品质,更值得我们学习。

E.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然而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让大堡礁陷入令人叹为观止的危险境地。

4.【答案】BE【解析】A项,诘屈聱牙: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恰当。

B项,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不恰当。

C项,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恰当。

D项,鸿儒硕学: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恰当。

E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不恰当。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B.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巨变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

C.演员是文化作品的重要承载者,演员的职业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精神产品的质量,而一个民族欣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民族高雅的文化气质。

D.大连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的复制推广,提高通关效率,与口岸相关单位携手打造新型口岸监管体系,全面促进贸易便利化。

5.【答案】B【解析】A项,语序混乱,应将“在”提到“大批子弟兵”前面。

C项,成分赘余,两面对一面,应删掉“高雅”。

D项,成分残缺,应修改为“加大……复制推广力度”。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的审美感受,总要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

人通过大脑的作用,依靠多种分析器的共同参与,①反映客观对象多种多样的特征和属性,②产生完整知觉。

③在欣赏某些艺术作品时如此,在欣赏自然风景时亦如此。

④在文学作品欣赏中,对文字的视知觉所占地位虽然并不重要,但文学形象所激起的美感,却是建筑在回忆的表象基础之上的,⑤表象实质上又是知觉在记忆中概括的保留和复现。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感受始终脱离不开知觉因素。

6.【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

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①,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戏弄历史的作品,②,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

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③,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7.【答案】①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②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③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题型】语言表达【难度】较难8.观察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并描述画面内容。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5个字。

(2)请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

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20个字。

8.【答案】(1)标题:攀比画面描述:画面上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指着三个戴眼镜的同学,对他妈妈说:“妈,他们都有眼镜,我也要买一副。

”他妈妈一脸惊讶的表情看着他。

(2)寓意:讽刺了当前社会一些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解析】首先,要明明确试题要求解答三个问题:拟一个标题,描述画面内容,写出漫画的寓意。

然后读懂漫画,尤其是读懂漫画上的文字内容,这往往是理解漫画内容的一把钥匙,再依据试题要求写出答案。

【题型】语言表达【难度】较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