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3.答题必备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作用请参看以下各条: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开篇点题,引出 下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 铺 结尾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 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回 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Ⅰ)小说阅读 (Ⅱ)散文阅读
(Ⅱ)散文阅读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线索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1 概括要点类题 ➢综合考法2 剖析思路类题 ➢综合考法3 品味语言类题 ➢综合考法4 鉴赏手法类题 ➢综合考法5 作用类题 ➢综合考法6 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
1.常见题型 赏析画线的景物描写,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阅读文中的景物描写,说说作者的描写意图。
2.答题必备 景物描写一般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时间、地 点、气候、景色、场面等;②渲染气氛,奠定 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③烘托写作对象(人 或物),突出其某种特征;④具有象征、暗示作 用。
综合考法6 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
再次,准确概括答案。可先说“窗子”的表层 含义,再分析其深层含义,最好分条表述,使 答案更清晰。
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 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 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 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 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4.注意事项 (1)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 (2)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综合考法5 作用类题
(一)句段作用题 (二)人称作用题 (三)标题作用题 (四)景物描写作用题
(一)句段作用题
1.常见题型
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好处)?
×××句(段)话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句(段)话对文章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中心,统领全文;含意深刻,耐 人寻味。 情感句——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直抒胸臆。 线索句——使文章结构紧凑,成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 警策句——寄寓作者深刻的用意;揭示文本深 刻的内涵;表达某种深刻的见解。
(二)人称作用题
1.常见题型 (1)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实与虚
染与点
微与著
离与合
直与曲
古与今
物与我
命题者的评价。复述部分着重看复述是否准确, 评价部分着重看分析是否恰当。如本题,A项 对应原文第2段,复述及评价均准确。B项对应
原文最后两段,“通过健康的旅行……就会获得 深刻的认识”错,根据最后一段“那无形中的 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 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 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 色……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 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健康 的旅行”可以使人“领略”到一些窗外的气息, 但人仍与外界有隔膜,无法“获得深刻的认 识”。C项主要对应原文最后一段,对“时髦的
综合考法4 鉴赏手法类题
1.常见题型
▶ 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 文章运用了×××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艺术效 果。 ▶从表现手法中选择一个角度,对×××段作赏 析。
2.解题方法 一弄清手法的所在位置;二确认运用了什么手 法;三体味手法在文中是怎么运用的。
3.答题步骤 (1)运用术语,点出所使用的手法。 (2)结合文本,阐述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3)简述好处,鉴赏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 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
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 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 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 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 ,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 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其次,由外及内,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 本质、精神)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 本文中,最后一段提到“无形中的窗子”,可见
“窗子”还含有象征义。从文段来看,无形的 窗子具体指向“罐头食品”“帆布床”“零星 用品”“钞票”,这些具体的物品指代的是 “窗子之内”舒适的生活,象征的是将自我封 闭在“窗子”之内的生态与观念。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应试基础必备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线索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分类
写景状物散文 写人叙事散文 议论说理散文
散文的线索
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以事物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象征 托物言志 衬托
渲染 对比 借景抒情
欲扬先抑 以小见大 联想与想象
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
考例
[课标全国Ⅱ2017·4~6,14分]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1~3题。
【文本主旨】作者通过精巧的构思,对窗子以 外多样的远近生活做了铺陈,既写了鲜活的人、 事、景,又透过描写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主 题:要打破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窗子”,才 能真正与外界融合。
学者”的复述准确,语带讽刺,分析正确。D项 主要对应原文第1段第1句,开头独具匠心,分 析准确。 再次,确定答案。确定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 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 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 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考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
【应考思路】对于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物象的 题目,首先需结合原文内容,明了形象的外在特 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在本题中, 通读原文可以看出,文中提到了诸如铁纱窗、玻 璃窗等各种具体的窗子,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存在 于客观现实中,分隔了“我”“你”与外界不同 的生活场景。
3.答题模式
(1)概括抽象的句子要具体化。 (2)生动具体的句子要概括化。 (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要突出其特点。 (4)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要进行切分。
(二)赏析语言特色题
1.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从句式入手 (2)从修辞手法入手 (3)从用词角度入手 (4)从表达方式入手
2.分析整篇散文或某一段落的语言风格 先指出散文的语言特色,然后结合具体段落和 句子进行分析。
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1 概括要点类题 ➢综合考法2 剖析思路类题 ➢综合考法3 品味语言类题 ➢综合考法4 鉴赏手法类题 ➢综合考法5 作用类题 ➢综合考法6 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
综合考法1 概括要点类题
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题
(1)概括某些原因 (2)围绕标题关键词进行内容概括 (3)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探讨作者的创 作意图
【应考思路】对于考查人称使用的题目,首 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交替使用 ……两个不同的人称”体现了文本中人称使用的 独特性,“态度”指明了答题的思考方向。 其次,结合文本分析。每种人称都有独特的 表达作用。人称一旦转换,既可表示观察对 象由一方转变为另外一方,也可表示对本体 观察角度的变化。文中先写“我”,“我”往往主 观色彩较浓,后将观察描写对象转变为“你”,
1.常见题型 本文以“×××”为题,有什么好处? 文章为何以“×××”为题?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2.答题必备 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①线索作用;②突出 叙述的对象(人、物);③点明主题,强化作者 情感;④具有象征意味,或有着特定的寓意; ⑤吸引读者(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景物描写作用题
使观察角度更客观,由此可见作者对“无形的 窗子”造成的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隔膜的冷静 审视。“我”和“你”混用,写“你”也是写“我”: 写“你”的浅陋、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对“我”的 自嘲;写“你”的“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及 其原因,实际上是对自我的反思。
再次,梳理逻辑关系,分中作者的态度。
?
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作者写这些句(段)的用意是什么?
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或某一段)删去,好不好?
2.解题方法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 用也不同。因而这是答作用题首先要考虑的。 (2)紧扣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把握句段、材料 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另外,还要抓 住句段、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 (3)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解答。
(一)体会语句含意题
1.常见题型 ▶ 怎样理解×××句在文中的含意? ▶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 结合文本,说说你对×××句的理解。 ▶ ×××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解题方法 (1)句内三看:①看关键词。②看内部结 构关系。③看本身表达特点。 (2)句外三看:①看句子位置特点。②看 相邻句。③看段、章的中心。
【答案】B
【考点】分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 结构
【应考思路】对于分析鉴赏类的综合性选择题,
首先,快速浏览选项,把握选项的关键内容。 A项解说的是原文第2段的描写,B项解说的是 通过旅行改变“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的效果, C项解说的是对“时髦的学者”的讽刺,D项解 说的是文章开头的结构。
其次,分析选项哪些是对原文的复述,哪些是
【写作特点】①在对日常生活的体察入微中 反映深刻主题;②文笔清淡细腻,富有张力, 略带嘲讽;③善于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和 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