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形象(已整理)

诗歌形象(已整理)


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高考中对形象鉴赏 怎么考查?请分析例一二三高考题相关答案,找
出答题关键点。
例一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表达人物(诗人自己)什 么感情。答案中“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点明 了情感。
例二要求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强调了情景交融。 答案就指出了景(“片云”“孤月”)中情(“孤独 寂寞”)。景语即情语。
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4广
西、海南卷)
象征义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 声?
一起找一找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
情感
• 枯藤老树昏鸦
(04年全国卷1)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 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 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 样的情感?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04年广东卷)
江 汉 杜甫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
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正面
肖像、神态、 动作、心理、
心理活 动
侧面 景物形象(意象) 衬托 情感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04年广东卷)
江 汉 杜 甫 作者感受 空中飘荡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 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抓意象特征 比喻自己漂泊他乡,孤独寂 品诗人感受 寞。
课堂达标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 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如何理解词中的“绿肥红瘦”?
答:绿肥红瘦写出了雨后海棠的特征,绿肥写 出了海棠叶子长得更盛了,红瘦写出了海棠花 在一夜的风吹雨打下雕零殆尽所剩无几,这一 比拟性的描写透露了作者惜花,惜春之情,更 有青春易逝(以花喻人)的伤感以及对一切美 好事物遭摧残的痛惜。
痛苦忧伤
• 杏花春雨江南 喜悦赞美
• 铁马秋风大散关 豪壮奔放
牛刀小试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本诗写到的意象: 缺月 、疏桐、孤鸿、寒枝
创造的意境: 沉寂(寥)、凄凉 孤寂处境和高洁自 表现的主旨:(抒发的情感):许的、心不 境愿随波逐流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景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 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 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4
广西、海南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意象)
意象
暗含诗人孤独的情感 孤 月
具体物象
物象
意象
作者的主观情感
形象(实)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
的物象(象),与景物形象相似。 是“意”(虚写)与“象”(实
情感(虚)写)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
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
导 指 请 敬 临 光 迎 欢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一讨论思考: 1、从下面的三道高考题分析,古典诗 歌中的形象指什么?有哪些类型?
2、对例二中出现的“意象”“意境” 你是如何理解的?
3、诗歌中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1、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 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 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 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 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 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 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 (或孤清)意境。 3、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 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 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例三问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看答案可知也 是为抒情(思乡之情)服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解题指导
如何鉴赏诗歌 中的形象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04
年全国卷1)
环境衬托
秋 思 张籍 动作细节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阅读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回答问题。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作者在白乐天被贬之前也被贬。幢幢 (chuáng),摇曳不定的样子。无焰:失去光焰, 指灯光昏暗。试分析诗中诗人自我形象
“惊”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心理描写,“坐起”,是作 者自我形象的动作描写,“惊”得“坐起”,说明惊的 程度之深。“暗风吹雨入寒窗”的周围环境描写, 衬托 了诗人的悲苦心情。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 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诗歌形象小结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 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披文入情,联想想象
意: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
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神以 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 高考中对形象鉴赏怎么考查? 请分析例一二三高考题相关答
案,找出答题关键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