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数学第4册教案

中职数学第4册教案

教学重点
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教学难点
1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2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课程设计
1问题探究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已经学习完毕,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会和余弦公式有哪些相似相通的地方呢?
利用公式 ,得到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和上节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类似,变化角度可以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2课时
授课章节
15.1 二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使用教具
(教学资源)




知识目标
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3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4两脚差的正弦公式
能力目标
1学习简单角度加减
2熟悉判断特殊角度的组合
3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4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德育目标
情感目标
(素质目标)
1通过角度运用增加逻辑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
新课引入
以错误的例子 ,打开问题匣子,这种做法对不?错在哪里?
5min
实施步骤
1从错误公式引入正确思考方式
利用向量理解三角函数和差来由,和理论依据
从而得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根据角度变化公式,得到两脚和的余弦公式
3例1讲解
4例2讲解
已知 ,且 为第二象限角,求 的值
解:因为 为第二象限角,所以
再根据角度变化的方式得到
例1
例2已知 ,且 为第二象限角,求 的值
解:因为 为第二象限角,所以
课堂练习
(1) (2)
(3)
(4)
(5)
(1)参照例1进行解答
(2)参照例1解答,注意正负号
(——(5)反向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课后作业
P8 1,2
作业参照例题解答
第二题较难,以字母为主,注意变化
教学后记
例3
例4已知 , ,求 的值
解因为 为第三象限角,所以
课堂练习
(1)
(2)
(3)
(4)
课后作业
P8 3.4.5第五题,难度较大,不做要求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
新课引入
回顾上一节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猜测是否存在正弦公式,正弦公式较余弦公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0min
本章节内容,不算太难,主要是以角的和差变化,以及和差的余弦公式运用,难度适中。但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所以解题速度较慢,正确率相对较差。通过多题的训练,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因为特殊的三角函数值一共只有五种类型,共10个。所以学生多次练习后能较快的掌握。当然态度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3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4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德育目标
情感目标
(素质目标)
1通过角度运用增加逻辑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教学难点
1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2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课程设计
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分析公式来由,从向量角度出发: ,得到
5课后练习训练
(1) (2)
(3)
(4)
(5)
(1)参照例1进行解答
(2)参照例1解答,注意正负号
(3)——(5)反向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10min
5min
15min
20min
25min
苏州市医药化工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蔡智伟
科目
数学
授课形式
讲授法、讨论法
授课日期
3.9
班级
13-5
教学时数
15min
10min
20min
15min
10min
苏州市医药化工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蔡智伟
科目
数学
授课形式
讲授法、讨论法
授课日期
3.2
班级
13-5
教学时数
2课时
授课章节
15.1 二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使用教具
(教学资源)




知识目标
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3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4两脚差的正弦公式
能力目标
1学习简单角度加减
2熟悉判断特殊角度的组合
实施步骤
1利用公式 ,得到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2和上节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类似,变化角度可以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例3
例3一共两道题,分别是和与差两种类型,通过两种不同模式,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也作为范例给学生解题作为参考
例4已知 , ,求 的值
解因为 为第三象限角,所以
课堂练习
(1)
(2)
(3)
(4)
由于这一节内容相比上一节课难度要大,所以课堂练习时间不足,可以转为回家作业的补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