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开原市原化工厂区域。
建筑面积2089.0平方米,建筑物距自然地面总高度15.90m 。
底框、砖混结构。
建筑总长度为43.76m ,跨度为:一层14.24m.二层以上为:11.86米.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脚手架拟采用扣件式钢管单排脚手架。
钢管采用ф48×3.5mm钢管,ф48mm连接扣件,钢管有硬伤及严重锈蚀的严禁使用。
二、总体构造做法:结合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及实际施工特点,在建筑物四周搭设落地式全高全封闭的扣件式单排脚手架。
此脚手架用于外墙抹灰施工同时兼作安全防护,荷载按抹灰施工荷载考虑。
立杆间距结构间距1450mm,大横杆间距1500mm。
立杆纵距:楼的南、北为1550mm。
立杆纵距::东为1500mm、西为1500mm。
立杆步距为:1500mm。
连墙件:二步三跨剪刀撑:两侧必设,中间间隔小于15m。
扫地杆:距地200mm,纵横设置。
总高度:高出檐墙1500mm,东、西高出檐墙1500mm。
外围护:全封闭密目网。
扣网:距地面2.0M挂安全平网。
4层挂安全平网。
三、基础做法:建筑物基础回填土并夯实,最上层回填混砂,高出自然地面100mm,并由墙面向外做5%排水坡,脚手架立杆底部采用50mm厚,250mm宽垫木,垫木长度应大于2垮,平行于墙面铺设。
立杆底部设置“铁鞋”(3mm铁板,不小于是120×120mm)上焊ф63钢管,长度大于60mm)。
四、构造做法: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
(2)总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总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1/3。
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接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小于150m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3、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离开墙面120—150mm。
(2)木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脚手板可采用对接平铺,也可采用搭接平铺。
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mm—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
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小于150mm,其板长两段均应于支撑杆可靠的固定。
4、立杆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有垫板。
(2)脚手板必须设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3)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
(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按两步三跨布置。
(5)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街头中心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②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
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
(6)立杆顶端宜高出檐口上皮1.5m 。
5、连墙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墙件按两步三跨设置,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3)连墙件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一断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6、剪刀撑的构造要求:(1)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4跨,但不应小于6m。
(2)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两端各设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间刀撑之间净距不应大于15m。
五、脚手架的架设:1、搭设程序:基底处理—摆放立管垫木、穿铁鞋、绑好扫地管—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安第一步大横杆与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与大横杆扣紧—安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第三、四步大小横杆—安连墙件—接立杆—加设剪刀撑—挂密目网、安全扣网。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临连墙件以上二步。
3、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4、开始搭设立杆时每隔6跨设置一根支撑,垂直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拆除。
5、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
纵横水平杆后立即设连墙件。
6、横向水平杆不应设置在下列部位:(1)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1/2高度范围内,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上。
(2)门窗洞口两侧200mm,转角处450mm范围内。
7、剪刀撑搭设应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进行。
8、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9、各扣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
六、脚手架拆除:1、脚手架应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在需要时方可拆除。
2、拆除前的准备工作:(1)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3)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3、拆除工作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6、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7、脚手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至上而下逐层进行。
8、拆下的钢管、配件应成捆、成袋用机械吊运传至地面,防止碰撞,严禁抛掷。
七、脚手架的安全管理: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超载,严禁将电源线等其它物品悬挂在脚手架上。
4、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
5、临时搭设脚手架时,外侧设有防止坠物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八、脚手架计算:由于本工程属于50m以下敞开式单排脚手架,按上述规定做法布设后,其相应杆件可不再进行计算,但连墙件、立杆和地基承载力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
脚手架倒塌事故,几乎都是由于连墙件设置不足或连墙件被拆掉而未及时补救引起的.为此连墙件计算作为脚手架计算的重要部分.1、连墙件计算:N l=N lw+N o N lw=1.4·W k·A wW k=0.7µz·µs·W o(查表得µz=2.09, µs=1.3,W o=0.55KN/㎡)W k=0.7ⅹ2.09ⅹ1.3ⅹ0.55=1.05KN/㎡A w=2ⅹ1.5ⅹ3ⅹ1.45=13.05㎡N l=N lw+N o=1.4·W k·A w+N o=1.4ⅹ1.05ⅹ13.05+3=22.18KN连墙件长度按最不利因素考虑,l o=1.7mλ=l o/n (查表得ф48ⅹ3.5mm钢管,n=15.8)λ=1500/15.8=94.94查表得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系数φ=0.434N l/φA=22.18ⅹ10³/0.434ⅹ489=104.52N/mm²K f=0.775ⅹ17.40×10=134.85N/ mm²> N l/φA=104.52N/ mm²;安全 2、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根据现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规定要求基槽分层夯实回填,根据工程实际基槽采用回填夯实土,其允许地基承载力保守取值按f ak=100N/ m ²计算,则f a=k e·f ak=0.5ⅹ100=50KN/ m²=50000N/ m²ρk=N/A脚手架自重:N1=ɡk·h=0.1770ⅹ17.40=3.10KN=3100N(该工程内最高脚手架为17.40m四周)施工荷载(一层装修十一层作业脚手板)N2=(2+2ⅹ0.35)ⅹ1.5ⅹ1.45=5.87KN=5870NN0=N1+N2=3100+5780=8880N底座采用50ⅹ250mm垫木A=0.25ⅹ1.50=0.360 m²ρk=N/A=8880/0.36=21911.00N/ m²< f a=32000 N/ m²安全。
施工用电的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开原市原化工厂区域。
建筑面积均为2089.00平方米,建筑物距自然地面总高度15.90m 。
底框、砖混结构。
建筑总长度为43.76m ,跨度为:一层15.24m。
二层以上为:11.86m。
二、根据现场勘察,确定施工现场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详见供电总平面图。
同K座共用。
三、负荷计算及导线选择:1、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设备名称数量功率(1)塔吊 1台 21.3 kw(2)搅拌机 2台 15.0kw(3)电焊机 1台 10kw(4)钢筋切断机 1台 2.2kw(5)钢筋调直机 1台 2.2kw(6)钢筋弯曲机 1台 3.0kw(7)电锯 1台 4kw(8)振捣棒 2台 3.0kw(9)手电钻 4台 1.5×4=6kw(10)照明 3kw2、总负荷计算:P=105×(K1×∑P1/cosφ+K2×∑P2+K3×∑P3)K1、K2、K3为需用系数,分别为K1=0.6、K2=0.6、K3=0.8Cosφ为功率因数取0.7P=1.05×[0.6(21.5+15.0+2.2+2.2+3+4+6)/0.7+0.6×10+0.8×3]=1.05×(39.8+6+2.4)=59.6KVA、根据查表得现场提供75KVA电源即可。
3、导线选择:(1)总导线:I线=KP/⺁×U线×cosφ=0.6×59.60×1000/⺁×380×0.7=56.1A选用BV-4X70+1X25铜芯电缆(空气中敷设),接至施工现场总配室。
(2)分支导线:①分箱1:P=1.05(K1·∑P1/cosφ)=1.05×0.6×(21.5+15.0)/0.7=29.70KVAI线=KP/⺁·U线·cosφ=0.6×29.7×1000/1.732×380×0.7=36.9A选用0.6/1KV聚氯乙烯铜芯绝缘电缆(埋地敷设),4×25²+1×10²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