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2017版

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2017版

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生化指标是临床上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类、糖代谢、心肌类、特定蛋白、胰腺类及电解质等方面,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酶类、多糖、脂质及多种离子等,为临床医生的确诊和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生化指标项目繁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汇编了最具临床意义的生化指标。

由于各医院所采用的指标参考区间并不统一,故在此没有列出,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和误导。

肝功能检查指标临床意义指标名称缩写临床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可见于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变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中AST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中AST的升高,中毒性肝炎时可更高。

血中AST 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心肌病变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

血清转氨酶增高程度与病变程度平行。

转氨酶下降可能是疾病恢复的标志,但也可能是肝细胞坏死殆尽的结果。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急性肝炎时多小于1;慢性肝炎多大于1;酒精性肝病时常大于2,原发性肝癌时AST/ ALT > 1 (约半数> 3)。

严重肝细胞坏死时,AST/ ALT 比值升高。

比值为0.31~0.63者预后较佳,1.20~2.26者往往进展为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

比值愈大肝损害愈严重。

AST线粒体同工酶ASTm来自线粒体者为ASTm,来自胞浆中可溶性者为ASTs,肝细胞坏死时ASTm 显著升高。

ASTm 长期升高表示病变转为慢性。

胆道疾病时,如胆石症引起梗阻,虽肝细胞无病变,仍可见ALT 轻或中度增高,一般不超过3倍,且梗阻解除即于24~48小时大幅度下降,若同时有肝细胞损害则可更高。

原发性肝癌时AST/ ALT > 1 (约半数> 3),慢性肝病尤其ALT 无明显升高,ASTm 处于高值者,应疑及肝癌。

谷胱甘肽S转移GST测定GST 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极敏感指标。

当GST 活性下降2017-11-20CACLP体外诊断资讯酶时,即使转氨酶仍高,肝细胞损伤不再继续。

目前认为血清GST活性是反映肝细胞坏死最敏感的指标,其敏感性优于转氨酶。

正常人血中碱性GST(B-GST) 约占肝GST 总活性的90 %,急性肝炎时可达参考值上界6-7 倍,慢性肝炎为参考值的3 倍以下,肝硬化及胆管炎多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 LDH同工酶由5型构成,正常人血清中LDH2 > 1 > 3 > 4 > 5。

肝病时其同工酶LDH5增加为主,心肌病变时LDH1 增加为主。

肝病时LDH5增高率:急性黄疸型肝炎84.4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66.7 %,慢性肝炎中、重度82.5 %,慢性肝炎轻度50.8 %。

急性黄疸型肝炎在黄疸前期即开始升高,出现黄疸时渐为正常。

肝癌时LDH5、4显著上升,原发性肝癌LDH5 > LDH4,转移性肝癌LDH5 <LDH4,但不是必定出现的情况。

血清胆碱脂酶CHE CHE 由肝脏生成后分泌入血,反映肝实质合成蛋白的能力,与血清白蛋白的减低大致平行,比白蛋白更敏感地反映病情变化,随着病情好转CHE迅速上升,而白蛋白恢复较慢。

急性肝炎时CHE下降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成正比;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如持续减低示预后不良,肝功能衰竭时显著降低;在营养不良、感染、贫血性疾病、有机磷中毒时CHE 也下降,应注意判别。

脂肪肝及肾病综合征时CHE往往上升,反映肝脂质代谢异常,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症,可能与肝代偿性合成、分泌增加有关。

原发性肝癌时也可见CHE升高,可能为肝癌细胞产生CHE。

碱性磷酸酶ALP,AKP 其活力测定常用于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可见于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

血清ALP 与胆红素增加一般多呈平行关系,但两者发生解离时,如胆红素/ ALP 比值增大,表示肝脏损害严重且不断发展;其比值减小应考虑局限性肝病(肝癌、肉芽肿、脓肿等引起肝内胆管闭塞)、胆管炎、不完全胆道梗阻等。

ALP 显著增加,胆红素和ALT 不高,应疑及肝癌。

ALT/ ALP 比值:各型肝炎平均都在5 以上,阻塞性黄疸及原发性肝癌都在2以下。

γ- 谷氨酰转肽酶γ- GT ,G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特氏壶腹癌时,血清GGT 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GGT在多数情况下与ALP的变化一致,但骨病时GGT正常。

GGT活性增高程度;肝外胆道梗阻> 原发性肝癌> 肝内胆汁淤积> 急性肝炎> 肝硬化> 慢肝中、重度> 正常对照组。

急性肝炎时GGT 升高,在病变恢复期GGT下降至正常较转氨酶为晚,当其他肝功能均已恢复正常,而GGT尚未恢复正常,提示肝内残存病变,肝炎尚未痊愈。

如反复波动或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则应考虑肝炎有慢转趋势。

慢肝轻度、肝硬化代偿期GGT多正常,慢肝中、重度常可高出正常1~2 倍,如长期持续升高,表示病情继续发展。

但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时,GGT 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若GGT升高,胆红素及转氨酶不高应考虑肝癌。

癌组织使血GGT升高,与肝癌大小及范围亦有关,肿瘤切除后可下降,复发时又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 GGT比值可作为肝硬化预后指标。

其比值> 1.0 时存活率仅为12 %,< 1.0时存活率可达66 %。

GGT/ ALT 比值:正常人1.53,各型肝炎均小于1,阻塞性黄疸时可升至10 以上,有利于黄疸的鉴别;原发性肝癌时平均12.98 (3.48~38.6),特别在无明显黄疸的病例,其比值越大,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也越大;酒精性肝病其比值常大于5。

总蛋白TP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见于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

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并非蛋白质绝对量的增加。

临床上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

球蛋白GLB球蛋白浓度增高:炎症或感染反应,如结核、疟疾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播散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总胆红素TBIL根据血清胆红素分类,判断黄疸类型。

血清总胆红素和以间接胆红素增多为主的为溶血性黄疸,例如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等;血清总胆红素和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为梗阻性黄疸,例如胆石症。

异柠檬酸脱氢酶ICD ICDH在肝脏中含量最多, 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浆中, 检测ICD H的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肝细胞病变程度, 尤其是坏死性变化。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ICDH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升高程度由高到低:急性肝炎>肝癌>慢活肝>肝硬化>慢迁肝。

但主要见于急性肝细胞损伤。

病毒性肝炎早在潜伏期血清ICDH活性已开始升高, 1周后达高峰, 比ALT敏感性更高, 出现更早, 升高程度更高, 一般早于胆红素的变化, 若向慢性肝病转变可持续数月不降。

ICDH可用于肝癌与肝外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肝癌时ICDH/ALT比值显著增高, 肝外恶性肿瘤不变或降低。

恶性肿瘤患者ICDH增高是肝转移的信号。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内含量较丰富。

大多数肝胆疾病时LAP与ALP呈平行改变,两者的阳性率和敏感度相似。

转移性肝癌时LAP稍敏感。

骨病时LAP 不升高。

LAP 的阳性率及增高幅度:恶性肝外梗阻> 良性肝外梗阻> 肝癌>肝内胆汁淤积> 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胰腺癌肝转移引起胆汁淤积时升高最显著,可达正常的3.5 倍以上。

腺苷脱氨酶ADA ADA 以同工酶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肝细胞内90 %存在于胞浆内。

血细胞内酶活性约为血清的40~70倍,故检测时避免溶血。

急性肝炎时其敏感性不如ALT,但在恢复期ADA的恢复迟于ALT,因此在判定急性肝炎的残存病变方面ADA优于ALT。

若ADA持续不降则趋于慢性。

慢性肝炎中、重度ADA 80.5 %升高,慢肝轻度只8.5 %升高。

慢肝向肝硬化演变过程中,ALT 值不太高或正常,而ADA 多数升高,故对隐匿进展的慢肝ADA 比ALT能更好地反映肝内病变情况。

在反映肝硬化实质损害方面,ADA 优于ALT。

不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阳性率低(15 %) ,伴肝硬化的肝癌患者阳性率达60 %,故ADA 升高与癌肿本身无关。

此外检测ADA对黄疸鉴别诊断有价值,肝细胞性黄疸ADA 升高阳性率为57.3 %~80.9 %,阻塞性黄疸为16.1~21.0 %,后者即使升高亦属轻度。

甲胎蛋白AFP AFP是胎儿时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出生后一周消失,当肝细胞恶变后又重新获得合成该蛋白的能力。

至今,AFP仍为肝细胞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我国肝癌病人60%~70%AFP高于正常值。

成人AFP的升高也常见于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受损等肝病中。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的升高多出现于病变早期,与肝细胞坏死后再生有关,随着肝功能的恢复AFP亦会下降。

此外,在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胚胎瘤等患者中,AFP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胆汁酸TBA TBA 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与代谢、肝细胞损害3 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 对肝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肝胆疾病时,首先表现出的是TBA 增高, 且在肝细胞仅有轻微坏死时, TBA的升高常比其他检查更敏感。

TBA的上升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TBA 对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情况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谷氨酸脱氢酶GLDH GLDH分布于机体肝、心肌、肾、小肠、胰腺及脑等组织,以肝细胞含量最为丰富,且几乎都集中于线粒体基质内,健康人正常情况下血中含量很低,血清中GLDH活性明显增高提示肝细胞损伤或坏死,通过检测GLDH可以准确反映酒精性肝损害程度。

GLDH作为诊断酒精性肝炎的指标明显优于其他指标。

GLDH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中均有升高,大致为正常值的2倍左右,而酒精性肝炎和急性肝炎升高最明显,跃至正常值的5倍。

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AFU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AFU对PHC诊断的阳性率为70%-85%,特异性达90%左右。

可见AFU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指标,对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前白蛋白PAB PAB主要由肝脏合成,由于它在体内半衰期只有1.9d,故它比白蛋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因此肝病时血PAB水平改变优于ALB,它是一个良好的早期指标,更能及时的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