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易错点总结1.“百家争鸣”是指一百个学派在争论。
错误。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并不是指“一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
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最受统治者重视的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孟子提倡的“仁政”就是孔子提倡的“仁”。
错误。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政”是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施政纲领。
4.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专制。
正确。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
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思想专制。
5.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
正确。
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
“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
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理学)外衣。
6.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正确。
两者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支撑。
但它们在宇宙观方面有所不同,理学属客观唯心主义,心学主张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7.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错误。
主流思想仍是儒学(理学)8.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在农业上被大规模使用。
错误。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使用,主要是用来制作礼器、兵器。
9.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错误。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10.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
错误。
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
1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错误。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除了小农经济模式外,还有皇室经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租佃经济。
12.唐朝“柜坊”的职能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错误。
唐朝“柜坊”的职能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是邸店。
13.唐朝扬州、成都是当时政治、商业中心。
错误。
唐朝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它们是商业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
14.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土地国有制,所以性质相同,内容相近。
错误。
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义上的贵族土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15.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地主、官僚、豪强的强取豪夺。
错误。
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地主、官僚、豪强的强取豪夺是其直接原因。
16.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国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错误。
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发展缓慢,中国社会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程度有限,远未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17.闭关锁国是禁止对外贸易。
错误。
闭关锁国不是禁止对外贸易,更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18.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错误。
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19.“重农抑商”政策错在“重农”。
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不是错在“重农”,而是错在“抑商”。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统治阶级仍然坚持“抑商”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中国社会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重视农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20.长子一定(就)是嫡长子。
错误。
“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嫡妻(正妻)所生为“嫡子”,其妾所生为“庶子”;“庶子”可能比“嫡子”年长。
诸“嫡子”中长子为“嫡长子”。
因此,长子不一定是嫡长子。
21.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内容相同。
错误。
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22.西周分封制分封的诸侯都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
错误。
西周分封的对象不仅有王族,还有异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但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3.大宗和小宗是绝对的,周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
错误。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24.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一样的。
错误。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间的掠夺战争;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在性质上是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和统一战争。
25.秦朝既是君主专制国家,也是中央集权国家。
因此,君主专制国家就是中央集权国家。
错误。
在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统一的,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而近代以来,君主专制的国家越来越少,但是,大多数国家实行中央集权。
26.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没有本质的区别。
错误。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而中央集权是指全国各种军队财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27.封建专制就是封建制度。
错误。
封建专制是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等同于君主专制;而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28.封建制度就是封邦建国。
错误。
“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这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9.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都是中央官制。
错误。
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
30.“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正确。
汉朝初年基本沿袭秦朝制度,但有所变化,如汉朝初年地方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
31.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开始于科举制。
错误。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开始于郡县制。
32.汉朝实行察举制,是通过考试而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错误。
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推荐的主要标准是孝廉,而非考试。
33.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错误。
元朝的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西藏由宣政院直辖;其它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34.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错误。
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置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
35.明朝的内阁和英国的内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错误。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的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两者的社会属性不同。
36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都体现了民主。
错误。
三省六部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而三权分立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37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点是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正确。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清朝军机大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决策权。
38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专制趋势,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罗马)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但不能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因为东西方政治制度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西方文明。
39.西服传入中国后,完全取代了中式服饰。
错误。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40.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正确。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变化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却变化不大。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41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错误。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42朝末期无线电报全用于军事。
错误。
清朝末期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43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在全国大规模“断发易服”。
错误。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这一时期只是倡导,大规模“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
44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始了解西方发达的根源。
错误。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主要是从地理、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45期维新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错误。
早期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
46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是康有为。
错误。
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是早期维新派。
47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时,抛开儒学的外衣,直接反封建。
错误。
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48启超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学说引入中国,为维新变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错误。
中国近代最早将进化论学说引入中国的是严复,他翻译了《天演论》。
49.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错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