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摘要】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加之小学生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注意抓住“引发兴趣,乐学乐记”这一环,采取多种字词教学方法逗趣激发小学生学习识字,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许多工作要做。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加上小学生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注意抓住“引发兴趣,乐学乐记”这一环,逗趣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主动识字、认字。

主要运用以下几种字词教学方法:
一、象形法
所谓象形法就是将学到的每一个象形字,从原始图形到今天的演变流程图描绘出来,引导孩子们观察、思维、联想,一步一步地认识字形,理解字义。

在教“日月山水田”等字时,就采用此法,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自己试着发现这些字与图在外形上的联系,教师再总结矫正,这样学生对字的音、形、义记忆一步到位,很快就能达到熟记牢记状态。

二、联想法
联想法就是在学生掌握汉字部首和声旁的基础上,利用熟字分析“新字”,并联想出字义。

如在教“众、男、尖”等字时,可以让学生这样联想:人+人+人=众,三人会和,即是“众人”,田+力,表示在田里劳动出力气的是“男人”,上小下大就是“尖”。

像这样一联想,学生对字形义就印象深,不易忘记。

三、谜语法
谜语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游戏。

“字谜”是汉字的“专利权”,猜谜语是帮助儿童识字的好方法。

特别是有一些形近字。

所涉及字的特点是在音形义都有共同之处,朗读、使用都容易混淆,可以编成谜语让学生猜、读、记忆、辨析。

如:包字家族大,兄弟姐妹多。

有火能点炮,有水吐泡泡,伸手把人抱,有足飞快跑。

四、儿歌识字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儿歌琅琅上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例如:如:“已半巳满不出己,”已经的已字口只封了一半,巳字上面那个口是封住的,自己的己字上面一点都没封。

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易混生字。

五、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运用游戏,利用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使认得的字更加巩固。

如“找朋友”游戏法,把学过的字按部首和声旁拆开,分别制成卡片,随便放在一起。

游戏时,老师读一个字,如“想”,让学生在纷乱的卡片中找到“相”和“心”,放在一起成为好朋友。

再如“汉字扑克”游戏:两个学生合作,准备字卡,平均分。

游戏开始,一人出牌,一人读,读对了就把这张牌送给他,如果不会,就由出牌者当老师教,并作为礼物送给出牌者,直到牌都交换了,然后重头再来。

游戏结束后又可以寻找别的伙伴重新再玩一次。

类似的识字游戏很多,这样既增加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其他的识字游戏还有“摘字宝宝”、“抢读生字卡片”、“开火车”、“摘苹果”、“汉字大考场”、“翻字卡”、“藏字”、“邮差送信”、“剪刀石头布”、“字卡传传传”、“找朋友”等等。

六、查字典法
字典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

a版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分别设计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学生掌握了查字典方法后,就可以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自己查字典,了解字义,教师检查落实自学效果。

既减轻了教师的识字负担,又锻炼了学生查字典的技能,一举两得。

七、直观图画法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对图画特别感兴趣这一特点,把一些笔画繁多较难掌握的字,根据其特点,设计成简笔画,把字幻化为图形,利用图形的特点是学生记住较为复杂的生字。

八、阅读中识字
就是在感悟课文时认识生字。

“读”是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内化吸收的过程。

感知性的读文过程便是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过程,这一阶段学生会完成两个主要目标: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读准字音。

这样就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挖掘。

九、生活中识字
识字教学中除了重视课堂学习之外,也注重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校园有宣传标语、校训、学生规范、黑板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学习资源。

孩子最爱看动画片了。

儿童一般对动画片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及相关内容,如数家珍,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动画片有关的字。

同时与家长进行配合,在学生上学、放学的路上以及日常生活上,注意提高儿童识字兴趣,对广告栏里、店铺的墙上、商品的包装上、报纸上、说明书上的字主动念给儿童听,提高其识字的兴趣。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使用这些儿童喜欢的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的质量和数量,收到的良好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