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试题

伤寒试题

第一篇传染病第一章伤寒与副伤寒一、选择题(一)a 型题1•伤寒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a .菌血症b .毒血症c .肠壁溃疡d. 心及肾源性水肿e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大单核细胞增生性反应2 •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条件是• a •临床症状消失 b •体温正常后1周c .体温正常后连续2 次粪便培养阴性‘d .体温正常后1 次粪便培养阴性' 'e 。

体温正常后连续2 次尿培养阴性3 .伤寒高热时处理方法宜用•:a .大量退热药物b .激素治疗c .加大抗生素剂量d .物理降温e .不必处理4 .可排除伤寒病诊断的指标是a .白细胞总数减少b .单核细胞增多c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d .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超过0.1xl 炉/le .中性粒细胞减少5 .伤寒病诊断最主要的依据是a .白细胞总数减少b .尿中有蛋白及管型c .细菌培养阳性d .肥达反应阳性e .持续高热6 .稽留热最常见于a. 败血症 b .风湿热c .伤寒d .肺结核e .痢疾,7 .一般可排除伤寒诊断的是a .白细胞计数在(3 . 0—5. ujx l(>,,‘l之间b .嗜酸性粒细胞在2%以下c .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在0. 04xl 妒/l 以下d .嗜酸粒细胞在5%以上e .嗜酸粒细胞在1 %以下8 .玫瑰疹常见于a .伤寒、副伤寒b .斑疹伤寒,c .麻疹d :猩红热e .流行性出血热- •9 .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a .化脓性感染b .急性失血或溶血c .伤寒及副伤寒d .组织损伤如大手术后e .白血病10 .对伤寒的诊断最为重要的是a .脾肿大b .稽留热c .相对缓脉d .白细胞减少e .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11 .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都减低的疾病是a .急性血吸虫病b .伤寒 c .细菌性痢疾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流行性乙型脑炎12 .伤寒最显著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a .肠系膜淋巴结b .回盲部。

c .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d .脾脏e .肝脏,13 .伤寒的原发性菌血症,相当于临床过程中的a. 潜伏期, b .发病初期 'c .增剧期d .极期e .缓解期14 .伤寒患者肥达反应试验阳性反应常开始于病程的a .第1 周b .第2 周c .第3 周d .第4 周e .第5 周15 .伤寒玫瑰疹常出现在病程的a .1-6 天b .7~1,3 天c . 14-20 天d . 2r-28 天e . 28 天以后,.16 .对于伤寒的诊断与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的是a .白细胞计数b .中性粒细胞数•c .嗜酸性细胞数d .嗜碱粒细胞数e .单核细胞数17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 .肠出血b .肠穿孔c .中毒性心肌炎。

d .支气管肺炎e .胆囊炎.18 .伤寒病人病程第1 周阳性率最高的是a .粪便培养b .尿培养c.血培养 d .痰培养e .肥达反应19 .肥达反应是属于a. 沉淀试验 b .直接凝集试验c .间接凝集试验d .补体结合试验e 。

中和试验20 .老年伤寒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e .伤寒杆菌性脑膜炎21 .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发热及中毒症状 ‘ b .大便培养阳性 c .血培养阳性 d .肥达反应“ h ”、“ o ”滴度增高 e .胆汁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 22 .治疗伤寒慢性带菌者应首选 a.万古霉素 b .氨苄青霉素 c .羧氨苄青霉素 d .氯霉素 e .青霉素加链霉素23 .持续发热6天的病人疑为伤寒,最简便而阳性率又高的 检查是 • , 。

a .大便培养b .血培养c .骨髓培养d .肥达反应e .尿培养24 .伤寒慢性带菌者隐藏细菌■■官是. a .肝、脾 b .骨髓 c ,肠系膜淋巴结 d .胆囊 e .肾脏25 .最适宜于治疗伤寒所致胆囊炎的药物是 a .氯霉素 b .复方磺胺甲基异曙唑 c .氨苄青霉素 d .呋喃唑酮 e .黄连素26 .伤寒血培养阳性率最高时期是 a .潜伏期 b .原发菌血症期 c .发病初期 d .发病第1-2周 e .有严重并发症,27 .伤寒便秘不当的处理是 a . 50%甘油60ml 口服 b .液体石蜡100ml 灌肠 c . 50%硫酸镁50ml[21服d .生理盐水300-500ml 低压灌肠e .肥皂水300-500ml 低压灌肠28 .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主要标志是 a .体温下降 b .血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 c .体征消失 d .肥达反应阴转 e.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阴性(二)b 型题a .血培养及肥达反应b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培养c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d .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e .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a .支气管肺炎' c •肾盂肾炎b .肠出血、肠穿孔 d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29 .伤寒应做 30 .流脑应做31 •钩端螺旋体病应做 •' a .血尿 b .休克、惊厥、呼吸衰竭 c •头痛、腰痛、眼眶痛 d •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e .相对缓脉 、32 .中毒性痢疾的症状有 33 .伤寒的症状有34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有 a. 伤寒 b .伤寒带菌者 c. 骨髓炎 d .斑疹伤寒 e .细菌性痢疾 ‘35 .长期发热、脾大、粒细胞减少,骨髓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 者可诊断为 36 .慢性腹泻患者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可诊断为 a .氯霉素 b .复方磺氨甲基异曙唑 c •痢特灵 d •氨牙膏青霉素 e .氟哌酸37 .对氯霉素敏感的伤寒患者首选38 •不能使用氯霉素治疗灼伤寒患者首选 39 .慢性带菌者首选 a. 血培养 b .骨髓培养 c •粪便培养 d •尿培养 e .玫瑰疹培养40.伤寒第 1、 2 周阳性率最高的是 ‘' 41 .伤寒第 3、 4 周阳性率最高的是 42 .伤寒任何病期阳性率最高的是 a .轻型伤寒 b .普通型伤寒 c .迁延型伤寒 d .逍遥型伤寒 e .顿挫型伤寒43 .起病急,似典型伤寒症状,但 1 周左右迅速痊愈属 44 .中度发热,全身毒血症状较轻, 1 —3 周可恢复属 45 .症状轻,照常工作,部分患者肠穿孔为首发症状属 (三)d 型题46 .由伤寒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并发症有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中毒性心肌炎 d .中毒性肝炎 e .肾盂肾炎 '47 .伤寒患者的饮食应是 a. 流质 b .细软无渣饮食 c .粗糙食物 d .多纤维渣滓的食物 e .饮食不限制48 .伤寒在诊断上具有参考意义的有 a . vi 抗体阳性 , b . c . (10' '凝集价在 1:40 以上 e .“ h ”凝集价在1: 160以上49 .在伤寒治疗上,用于抗菌的药物有 a .黄连素 b .氯霉素o ”凝集价在1: 80以上 d .“ h ”凝集价在1: 80以上c .四环素d .多粘菌素je .氟哌酸(四)x 型题50 .伤寒有并发症发生时可出现的临床表现有a .脉率增快,相对缓脉消失b .血压正常者可能降低c •肥达反应“ h”、“ o”效价增高d •白细胞数增高e .稽留热型有变动或骤降51 .伤寒的并发症有a. 肠出血b .肠穿孔c .胆囊炎.d .中毒性心肌炎e .中毒性肝炎52 .与伤寒相比,副伤寒的特点有a .起病与体温升高缓慢b .消化道症状明显c .肠道并发症较少见d .皮疹出现早,数量较多e .病程较短53 .典型伤寒在1-2 周时可出现的临床表现有a. 稽留热b .肝脾肿大c .白细胞及中性细胞数减低d .大便与尿培养多数呈阳性e •肠出血发生率最高54 .夏秋季发病较多的传染病有a .伤寒b .霍乱c .菌痢d .流脑e .钩体病,55 .伤寒的临床表现有a. 稽留热b .特殊中毒状态c .相对缓脉d .玫瑰疹e •脾肿大56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杆菌培养的正确说法有a. 血培养在第1 周阳性率最高b .骨髓培养在第1 周阳性率可超80%c .粪便培养在第1 周阳性率最高 d .尿培养早期多为阳性 e .玫瑰疹刮取物也可查到细菌,57 .应与伤寒相鉴别的疾病有a .败血症‘b.急性血吸虫病c .恶性疟疾d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e .胆道感染。

58 .伤寒发病第二次菌血症时临床表现有a .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b .玫瑰疹c .血培养阳性率高d .“ h”滴度明显升高,而“ o”滴度不高e .相对缓脉59 .符合伤寒临床特点的有a. 突起高热、表情紧张、脉搏加快b .起病较缓、体温递增、表情淡漠c .白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增高d .嗜酸粒细胞减少、肥达反应阳性e .血及骨髓培养,伤寒杆菌阳性60 .伤寒玫瑰疹的特点有a .淡红色小斑丘疹。

,压之退色b .直径约2-4 毫米,多在10 个以内c .分批出现,分布于胸腹部d .多在2—4 天内消失,e .不会再发61 .除典型伤寒外,伤寒的临床类型还有'a .轻型b .迁延型c .逍遥型d .暴发型e .顿挫型62 .伤寒复发的特点是a. 恢复期后1—2 周发生 b .复发时症状较初次发作轻c .复发可以是1 次或多次d .复发与再燃时血培养可有伤寒杆菌,:e .复发病程较初发长,。

63 .伤寒常见的肠,道并发症有,,a .坏死性肠炎b .肠穿孔,c .肠套叠d .肠出血e .肠炎.64 .伤寒患者肥达反应效价不高或呈阴性,可能的原因有a .轻型感染b .早期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c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d .过去曾接受伤寒菌苗注射 e .全身情况差、65 .可供治疗伤寒的药物有a .氨苄青霉素b .复方新诺明c .氯霉素d ,氯林霉素e .氟哌酸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66 .玫瑰疹67 .复发68.再燃69 .肥达反应(二)填空题70 .伤寒的传染源是 --- ,从大小便排出的菌体污染或通过 ------- 接触和-------- 作为媒介而传播本病。

71 .典型伤寒患者临床上经过 ---- 期、----- 期、--- 期、------ 期。

72 .伤寒的临床分型有:73 .伤寒主要临床表现有:74 .伤寒的白细胞总数 ---- ,嗜酸粒细胞 ------75 .伤寒第1 周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的标本是兰-----76 .伤寒的一般治疗的内容包括(三)判断题77 .伤寒杆菌可产生内毒素,但也分泌外毒素。

78 。

伤寒杆菌培养的阳性率随病程发展而不同,粪便及尿液的阳性率较高。

79 .肥达反应在发病第1 周以后阳性率逐渐增高,至第2-3 周可达90%。

80 .》口嗜酸粒细胞高于5%,绝对计数超过0.04x109/l 者,则一般可排除伤寒。

81 .伤寒患者如持续排菌2 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