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江南山风景区资料

镇江南山风景区资料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悦听读书声。

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石案一块,长约一点三米,宽约 半米,厚约十厘米,为太子伏案处。 读书台北还有济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寿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 招隐寺碑记。 读书台右边为增华阁,是当年昭明太子编辑文选的地方。阁内正中墙有《增华 选文图》,左墙角有一博古架,陈列昭明文选样本。门旁楹联为: 景仰古贤风,此地得江山之助; 熟精文选理,斯人与翰墨为缘。
玉蕊亭
在增华阁东南,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联曰 :“绝
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让,何处访玉树
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
唐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 园和翰林院地允许植种,是稀世奇葩,开放时如瑶林 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
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

读书台建于山腰,为小巧平房三间,门旁柱上有楹联曰:
竹林寺
位于南郊夹山下的竹林寺本名夹山不见寺禅院,东 晋法安禅师始建,颓废已久。明末崇祯年间,林皋 大师在此搭建草房,独居二年,创建名蓝。因寺处 大片竹林中,远远望去只见竹林不见寺,故名。 竹林寺依山而建,一组石阶,一层平台,上下五层, 层层登高,竹林繁茂,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引人 入胜。寺前有月牙河,河周有数株古老银杏树,高 耸入云。山门前原有凝翠亭,背山面水,风景优美, 可供游人小憩。倾圯后未修复。山门天王殿已修葺 一新,共五间,门上石额为"竹林禅寺"。从天王殿 大门入寺,拾级而上,至第三平台,地面宽广,两 旁建东西客堂,各五间,设计精巧,形象古朴,修 整后面貌一新。竹林寺的特色是幽而秀,夹山原有 万竿修竹,千株巨松,古老的栎、柏、枫、银杏等 错杂其间,风景优美如画。
南郊游览路线
招隐寺--招隐坊--听鹂山房--虎跑泉--鹿
跑泉--玉蕊亭--增华阁--昭明太子读书台-珍珠泉--鸟外亭 竹林寺--林公泉--挹江亭--伯先墓 鹤林寺--杜鹃花--苏公竹院--茂叔莲池-米芾墓
招 隐 寺

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yú)隐居于此,拒不出仁 而得名。招隐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戴颙只生一女,戴颙死 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 招隐寺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殿宇宏丽,甚负盛名。唐宋 以来,几经兴废。清咸丰间,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间,慧传和尚重 建大殿、读书台等,规模已不如前。抗战时,又遭日军毁坏,现在正全 面修复,大部分胜迹已焕然一新。
镇 江 南 山 风 景 区
景区简介

南山风景名胜区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 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 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 龙》著作刘勰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增华阁编纂了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北宋大 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 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 戴颙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广陵"、"游弦"、"止 息"三首古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 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茂叔莲池"等。 在竹林景区东侧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将军的 陵墓,还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莲花洞。
听鹂山房
听鹂山房坐落在增华阁东北山腰里。过去这里古树参天, 浓荫蔽日,风凉清幽。招隐山上花鸟众多,万以黄鹂为最, 终日鸟声不绝,黄鹂叫声万为宛转动听。戴颙隐居此山中时, 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 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此俗耳针砭, 诗肠歌吹。"这就是著名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来 历。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这座听鹂山房。有门联曰: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虎跑泉


虎跑泉在山路左侧,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明嘉 靖年间袁继祖重砌方池,改名"万古常清池",表明泉水常年清澈见底,故虎 跑亭又称"万古常清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为明崇祯年间 知府程峋所书。 虎跑泉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昭明太子来招隐寺读书,环境十分幽雅, 但苦无水喝。他闲暇无事就满山跑,寻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 忽然一阵风过,树叶沙沙作响,直落地上。古语说:"云从龙,风从虎。"太 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岗下有个小山洼,一猛虎前脚落空,一下陷了下去。 太子一见,暗暗吃惊。只见这只虎大吼一声前爪猛刨这处,留下一个跳有三 尺深的塘儿,虎便咆哮而去刹那间,塘内便有清泉不断向外渗出,太子双手 掬着泉水,尝了一口,只觉清凉香冽,甘美香甜。这时泉水源源不断向外涌 流,太子惊喜之余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来,泉眼四周石头砌成池子,因虎 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
招隐坊
在进山的山道上,有一座石牌坊, 牌坊上有上额、下额,外联、内联。 上额是“宋戴颙高隐处”几个字,讲的 是戴颙第一个隐居在此;下额“招隐” 的来历是这样:戴颙才华横溢,在音 乐和雕塑上有十分深厚的造诣,宋武 帝刘裕对他极为赏识,屡次招他出山 做官,但戴颙拒诏不出。一招一隐, 便有了“招隐”二字。 内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读书人指的是南朝时梁武 帝 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他不恋宫中锦衣玉食,在此寒窗苦读十年,召集文士 在此编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下联就是指的戴颙。 外联“烟雨鹤林开画本,春咏鹂唱忆高踪”。上联指米家父子在此开创了 “米 家山水”、“米氏云山流派”,特别是米芾把南山的烟雾比喻成烟雨,他认 为 南山本身就是一幅秀丽的山水画,无需宣纸的点绘;下联则指春天的清晨, 当人们听到黄鹂悦耳动听鸣唱时,不由得就会想起这里是以戴颙隐居而得


珍珠泉
在招隐山北脚下,传为昭明太子所凿,泉水
涌上如珍珠,故名"珍珠泉"。泉旁原有亭, 宋李迪建,名"珍珠亭",久已废圯。解放后 在泉附近山谷中筑一水库,取名"珍珠水库", 有灌溉和防洪作用。现珍珠泉亭建于水库大 堤山坡上。
鸟外亭
位于招隐山顶,因亭高出飞鸟, 故名。始建年不详,清初尚存,毁 于太平天国战火。现重建,为混凝 土仿木结构,圆形,单檐尖顶,直 径六米,亭内有石凳石桌,供游人 休憩。登临远眺,江山景色,尽收 眼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