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三章


论的方式教学,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1、掌握月经周期的内分泌调节轴;
2、 掌握卵泡的发育及性激素的分泌
【熟悉】1、熟悉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2、熟悉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宫颈黏液、阴道细
胞及基础体温)
3、 熟悉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了解】1、了解如何学好妇产科的方法
2、了解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组织丰富。 2、 大阴唇 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
襞,自阴阜向后延伸至会阴。 3、 小阴唇 系位于两侧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
皱襞。 4、 阴蒂 位于两小阴唇顶端下方,部分被阴蒂包
皮围绕。 5、 阴道前庭 为一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
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包括:前庭球,前庭 大腺,尿道外口,尿道口及处女膜
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 尖端朝下通宫颈管。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 掌握 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
2>组织结构:宫体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 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3>位置: 4>子宫韧带 共有四对:圆韧带、阔韧带、
主韧带、宫骶韧带 3、 输卵管 定义:输卵管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
2、静脉
盆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在相应器官及其周
围形成静脉丛,并相互吻合,使盆腔静脉感染容
易蔓延。
3、淋巴
女性生殖器官和盆腔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
淋巴结通常沿相应的血管排列,成群或成串 了解 分布,其数目及确切位置变异很大。分为外
生殖器淋巴与盆腔淋巴两组
4、 神经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由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
3、了解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月经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
重点:1、重点讲解女性骨盆的形态结构及意义:骨盆的组成、骨盆的分
界、骨盆的类型
2、重点讲解女性内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阴道,子
宫,输卵管,卵巢的形态、大小组织结构与功能,包括子宫的韧带。
3、重点讲解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卵巢的功能:生殖和内分
异常产褥等);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学
妇科和产科疾病多有互为因果关系。 如产时盆底软组织损伤可以
导致子宫脱垂。产后大出血造成希恩综合征。 输卵管慢性炎症可
以引起输卵管妊娠,盆腔肿瘤可以对妊娠或分娩造成不良影响等。
二、妇产科学的特点
三、妇产科学近代进展
1、产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性转变
2、产前诊断技术不断创新
3、生殖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了解
第二节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 输卵管和卵巢。 1、 阴道 定义:是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
胎儿娩出的通道 位置和形态 组织结构
2、 子宫 定义: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 器官 1>形态 :子宫是有腔壁厚的肌性器官,呈前
15分钟 5分钟
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授课教师 付灵梅 所属系、部 临床医学系 所属教研室 妇产科教研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时间 2011年2月21日 第1周 星期一 第1-2节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临床医学 专业(本科√ 专科□) 2007 级 临床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 妇产科学第七版 乐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
共同支配。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第四节 骨 盆
女性骨盆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
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胎
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态直接影 了解
响分娩过程。
1、 骨盆的组成
1、 骨盆的骨骼
2、 骨盆的关节
3、 骨盆的韧带
2、 骨盆的分界
3、 骨盆的类型 根据骨盆形状,分为四种类型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增殖期(早期、中 期、晚期)—分泌期(早期、中期、晚期)—月经期
2、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酸性粘多糖、 血管收缩因子、甾体激素受体、水解酶
二、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宫颈粘液周期性变化 2、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 3、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第六节 卵巢性激素生理作用 一、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作用广泛。雌 激素受体除分布在生殖道和乳腺外,还存在于心 脏、骨骼、心血管等器官 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需要在雌激素作用的基 础上发挥作用 三、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孕激 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女性生殖器 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别条件,两者有协同作 用; 四、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1、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2、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
熟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7个阶段,但各阶段并无 截然界限。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一、月经的定义: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 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1、月经血的特征 2、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 二、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始基卵泡—窦前卵泡 —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 2、排卵 3、黄体形成及退化 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四、卵巢的其他分泌功能: 抑制素、生长因子
4、女性生殖内分泌学的飞跃发展
了解
5、妇科肿瘤学发展极快
6、妇女保健学的建立
四、怎样学习妇产科学课程
学习妇产科学课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理论
学习阶段和毕业前临床学习阶段。
学习妇产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过程中,首要的也是最重
要的是任然是要坚持为妇女健康服务的问题。必
须要扎实的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
知识,一定要认识到理论是基础。在毕业前必须
性管道,位于阔韧带上缘内,内侧与宫角相连 通,外端游离呈伞状,与卵巢相近。
了解
4、 卵巢 定义: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
第三节 血管、淋巴及神经
一、概述
了解
女性生殖器官的血管与淋巴管相伴行,各器官
间静脉及淋巴管以从、网状相吻合。
二、1、动脉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 了解
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道内动脉。
它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期任务是通
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诊治方法,妇女保健、围生期保健,以
及计划生育措施,并介绍在围生医学、妇女保
健、妇科炎症、肿瘤及计划生育方面的新进展及
今后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使学生全面了
解产科和妇科、计划生育工作,为今后从事临床
医疗、计划生育等工作及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奠定
教研室意见: 该老师教案书写规范,重点、难点清楚,讲课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手段先进,能将多媒体
技术与板书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但教学方法可结合讨论法、PBL等多种方 法。
教研室主任签章: 周毅 2011 年 2 月 22 日 课后记:
1. 可举生活中更多实例,让同学们结合针灸内容理解相关知识。 2. 可尝试PBL教学方法,在课前提出思考题,待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在课堂上以点评、讨
泌功能。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
化。卵巢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4、重点讲解月经调节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难点:1、月经调节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2、女性骨盆的形态结构及意义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
掌握
1、 外层 由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
横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
2、 中层 为泌尿生殖隔由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
肌组成
3、 内层 为盆隔世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
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渐进的生理过程,也 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的过 程。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 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
1、 女型 骨盆入口呈扁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
径稍长
了解
2、 扁平型 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横径大于
前后径
3、 类人猿型 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
大于横径
4、 男型 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
第五节 骨 盆 底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
承托并保持骨盆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油外向
内分为三层
理论和实践基础。
产科学的定义: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
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
的医学学科。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
包括:产科学基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等)
生理产科学(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保健、正常分娩、正常产
褥等)
病理产科学(妊娠病理、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分娩期并发症、
第四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个复杂过程,主要涉及下丘 脑、垂体和卵巢。 一、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 1、化学结构 2、产生部位及运输 3、分泌特点及生理作用 4、分泌调控 二、腺垂体生殖激素 1、促性腺激素 2、催乳激素 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 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期 变化
10分钟
要历经一年的医疗实践,才能够做到初步掌握妇
5分钟
产科的基本技能,包括写好病历, 学会体格 了解
检查,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逐步掌握妇产
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重视临床思维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