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交织、卷积、Turbo)
第六章 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交织、卷积、Turbo)
特点:只改变码元的传送次序,不需另加监督位,不会降低传 输效率;
应用:在DVB-S卫星传输系统中,在RS码和卷积编码之间加入 交织器,在DVB-C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中也用交织技术。 (RS编码之后是数据交织,数据交织是在不附加纠错码 字的前提下用改变数据码字传输顺序的方法来提高接 收端去交织解码时抗突发误码的能力)
入以前的对编码作出贡献的比特数)。
N------约束长度N=m+1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17
二.(2,1,3)卷积编码器
特征数据:存储深度m=2;约束长度N=m+1=3;编码率R=1/2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频率交织——应用在DAB无线传输系统处理中。指在多载 波系统中,将要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在相 应的载波上传送。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4
交织也称交错,是对付突发差错的有效措施。 突发噪声 使信道中传送的码流产生集中的、不可纠正的差错。如果先对 编码器的输出码流做顺序上的变换,然后作为信道上的符号 流,则信道噪声造成的符号流中的突发差错有可能被均匀化, 转换为码流中随机的、 可纠正的差错。
(a)发送数据序列d(k)的排列顺序
-3 0 3 6 9 12 15 -2 1 4 7 10 13 16 -1 2 5 8 11 14 17
(b)d(k)经码间隔开关后分成三组
-3 0 3 6 9 12 15
-11 -8 -5 -2 1 4 7
-19 -16-13-10 -7 -4 -1 2 (c)延时后的三组信号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10
3、举例
设交织器的L=3(分成3行),S=3(延时3个码周期),d(k)为
发送数据序列。
D(k)经码间隔开关后将位号分成三组分别送入第1,2,3行。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寄存器状态下 10 01 10 11 11 01 00 一个状态
d1,d2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19
(二)状态图
状态图:表示移位寄存器在不同输入时输出的不同状态及其转移关系 的图。
解释该状态图:
圆圈中的“0”“1”组合代表编码器中移位寄存器的状态, 共4种状态:
纠错编码完成后,寄存器中k×l个信息码元和r×l个监督码元 通过信道传送,通常是一行一行传送,次序是:
Crl……Cr1……c1l……c11 akl……ak1……a2l……a21a1l……a12a11
接收到的信息按和发送端同样的次序(如图4-51b)存储并完 成差错校正解码,去掉监督码元,数据移出寄存器。
性能;但译码电路复杂,译码的运算量随着约束长度按指数规 律增加;)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23
译码的基本思路:VB译码中应用了最大似然算法,其基本思路是: 将接收序列与所有可能的发送序列进行比较,从中选 择出一种码距最小的序列作为原来的发送序列译码出 来; 即译码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序列、信道统计特性 和编码规律,力图寻找原来编码时通过格形图的那条 路径,只要找到了那条路径,就完成了译码,同时纠
信道编码(交织,卷积编码)
数据交织技术
一、交织技术的基本概念
误码纠错特征:单个分散存在的错误要比成串集中出现的错误更 容易得到纠正的原理;在发送端加数据交织器,在接 收端加解交织器,使信道的突发差错分散,把突发差 错信道改造成独立随机差错信道,提高系统的纠错能 力;
方法:在传送(或记录存储)之前先打乱数据的排列次序,在 接收端(或重放输出)再重新恢复原排列的编码方 式;
S0(0,0),S1(0,1),S2(1,0),S3(1,1)。 解释状态的变化与输入的关系。
1/10
0/01
011 0 0/11
11 1/00 1/01
10 0/10
1/11 00
0/00
2009-12-30
每条路径旁标记的数字表示状
态过渡路径。如从“00”到“10”旁
1/11表示输入“1”时,编码器输出
-19 0 –8 -16 3 -5 -13 6 -2 -10 9 1 -7 12 4 -4 15 7 -1 18 10 2 21 13 5 24
(d)交织器的输出序列(按列读出)
-19 0 –8 -16 3 -5 -13 6 -2 -10 9 1 -7 12 4 -4 15 7 -1 18 10 2 21 13 5 24
4、交织度
交织方阵中,其总列数L为交织度。只要满足突发错误长度
b≤L(针对只能纠一位错误的编码) ,都可以得到纠正。
结论:
分组交织编码将传输码元按行排列,按列进行纠错处理,将
突发的连续错误分散在每一列中,只要每列的误码没有超出其 纠错能力,错误均可得到纠正。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两个码,则输入为:1011100, 将状态图沿时间轴展开,可以得到网格图,从起点出发,bin
输入0时路径沿实线走,输出则为路径旁标注的码元值。因此,输 入序列1011100……时输出为11,10,00,01,10,01,11.为 11100001100111。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c11 c12 ………… c1l
c21
c22
… …………
c2l
… ……………………… ………
R监督码元/ 列
cr1 cr2 ………… crl
图…4-51
b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块交织原理图
各码元的下标中:
第1个数字代表本码
字中的码元序号(1,
2…,k,一个码字中
共k个信息码元)。
22
三.维特比译码
(一)基本概念
卷积码可以用来纠正随机错误,突发错误或两种错误的组合。
卷积译码分两类:
代数译码——基于码的代数结构(即信息元和监督元的约束关 系),不考虑信道的统计特性;
维特比译码——根据信道干扰的特性和编码规则进行概率译码。 (在DVB和DAB系统中,按维特比原则进行译码的。有最好的
“11”。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20
(三)格形图
卷积编码演示
把状态图按时间轴展开,能清楚的表示有连续输入时
的状态及状态转移过程——格形图。
2.1.3卷积码网状图
格形图中每一行代表移位寄存器的一种状态,每一
列代表一个时间周期;
每种状态有二条转移路径,上面一条是输入为0的
转移路径,下面一条是输入为1的转移路径;线上的
(交织编码演示)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13
4.应用:(交织编码演示)
由于在DVB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信道编码采用了(204,188,8) RS码编码,为了进一步提高纠错能力,对每204个字节组成的数据 帧实施符号交织处理,交织深度I=12字节。DVB中的交织电路如图 如图所示
17字节*12交织深度=204字节
2009-12-30
4.2.4~4.2.7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系zlh
14
卷积编码与维特比译码
一 、卷积编码的基本概念 二.(2,1,3)卷积编码器 三.维特比译码 四、DVB-S卷积交织
一 、卷积编码的基本概念
线性分组码:各码组之间独立地进行编码和译码。 卷积码:码元与前后码元之间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卷积编码器每一
个数据码元为一组,按每行L个码元,共k行装入移位寄 存器,组成一个交织码阵。最先进的码是在akl ,而最 后的码是在a11。
Kl个信息码元
2009-12-30
a11 a12 ………… a1l a21 a22 …………… a2l ………………………… ……… ak1 ak2 ………… akl
…
k比特/列
18
(一)从编码器直接推导输出码元 已知输入码元为“1011100”。从图(2
,1,3)卷积编码器中可得到编码输出码元和
寄存器的状态如下表: 表4-13 寄存器状态、输入、输出关系
寄存器状态 00 10 01 10 11 11 01 d1,d2
输入码元 1 0 1 1 1 0 0
输出码元 11 10 00 01 10 01 11
单关位,时而间且内与所以输前出一的段n时0个间码内元输不入仅的与信此息时码输元入有的关k。0个信息元有 特点:编码实现要比分组码简单(在同等编码率和相似的纠错能力
情况 下);译码方法较为复杂。 约束关系N——用约束长度表示:所有参与编码过程(在某一时刻)
的码元总数,用N表示,N = m + 1。 注:(约束长度:编码输出的n比特的码组值不仅与当前码字中的k个
9
三.卷积交织
1、原理电路
把原来顺序发送的数据变成分散发送。
2、方法(数据按列输入“排列”,每行错位“向后延迟 几个周期”,按列读出)
在发送端用交织器将原串行数据分行(按列排 列),并且每一行采用不同的存储单元(移位寄存 器)将原同一列的数据(即原是相邻的数据)错 位,使通过信道的码序列发生交织。
第2个数字代表码字
的序号(码阵中共有L
个码字)。
7
1、纠错编码过程
纠错编码处理中,各码元是以列为单位进行处理,
上a2一1监,列督…的码a信k元1,息,c码形11元,成ack121个1,,信a…2息1c,码r1)…和为ark个1一作监个为督码一码字个的。未码编字码,字如,(对a1它1,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