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天文学

古天文学


读史基础

娄:通搂。搂,《说文》:“曳聚也”,《集韵》:“曳也,通作娄”, 《公羊》:“牛马维娄”,注称:“系马曰维,系牛曰娄。”《史记 天官 书》:“娄为聚众。”古代的天文典籍中把娄宿视为主管牧养牺牲或兴兵聚 众的地方。 胃:《释名》:“胃,围也,围受食物也。”《史记 天官书》:“胃为天 仓。” 昴:《史记 天官书》:“昴曰髦头”,髦,《说文》:“发也”。昴又称为 留,留有簇聚、团属之意。古人用昴宿来定四时,《尚书 尧典》:“日短星 昴,以正仲冬”,是指如果日落时看到昴宿出现在中天,就可以知道冬至到 了。 毕:《仪礼》:“宗人执毕先入”,注称:“毕状如乂”。《诗 小雅》: “有捄天毕”,朱熹注:“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史记 天官书》 上说:“昴毕间为天街”,是指日月行星常经过这里。《诗经》称:“月离 于毕,俾滂沱矣”。是指月亮经过毕宿时雨季来临。 参:《西步天歌》:“参宿七星明烛宵,两肩两足三为腰”。参宿在夜空中 的夺目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从冬季到次年的初夏,参宿都是夜空中最醒目的 一个星座。《唐风》:“三星,参也。”参是象形的写法,象征了腰带三星。 《左传》上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 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 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辰即心宿,参宿一和心宿二的赤经相
读史基础

井:《史记 天官书》:“东井为水事”,井宿八星的形状有如一个水井,故 名。 鬼:又称舆鬼。舆,《集韵》:“众也”,因此舆鬼可理解为众鬼之意; 《说文》:“舆,车底也”,鬼宿四星呈方形,似车,这或是另一层意思。 《步天歌》:“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观象玩占》:“鬼 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气。一曰天尸,主死丧祠。” 柳:原名为咮,咮是鸟嘴的意思,这与角为龙角的意义相似。《尔雅.释天》: “咮谓之柳,柳,鹑火也”,注称:“鹑,鸟名;火属南方”。柳宿八星, 形状弯曲,像鸟嘴,也像垂柳,《步天歌》:“柳八星,曲头重如柳”。 星:《礼记.月令》称:“孟春之月,旦七星中”,指的便是它。《史记.天 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 索隐》:“颈,朱鸟颈也。 员官,喉也。物在喉咙,终不久留,故主急事。” 张:《尔雅》:“鸟张嗉”,注称:“嗉,鸟受食之处也。”可见张宿取意 于朱鸟。《史记 律书》另有所指:“张,言万物皆张也。”张宿六星,其形 状像张开的弓矢。 翼:也取意于朱鸟,《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翼宿二十二星,形状 就如张开的鸟翼。 轸:在曾侯乙墓的漆箱盖上写作车,《史记.天官书》:“轸为车”,《索 隐》:“轸四星居中,又有二星为左右辖,车之象也。”《说文》:“轸, 车后横木也”,辖是指车轴上插着的小铁棍,可以使轮子不脱落。
读史基础
古代纪年


岁星纪年法,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由西 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星次。 《国语· 晋语》:君之行也,岁在大火。
读史基础



殷人称十日为一“旬”,一旬之内的未来日为“翌”,一 旬之外的为“来”,过去的日子为“昔”,旦:清晨,夕: 晚上,明:黎明,昃日:下午,昏:黄昏,大采:朝,小 采:夕。 周代开始称每月第一天为朔,初三为腓,月中为望,隔日 为既望,末日为晦。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 在的两小时。
读史基础
古代纪日


东汉以前用干支纪日,由天干单数与地支双数合成六十组。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 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 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 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 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 壬戌 60.癸亥
读史基础
十二 次 星 纪 玄 枵 娵 降 大 实 鹑 鹑 鹑 寿 大 析 訾 娄 梁 沈 首 火 尾 星 火 木
斗 虚 室 奎 昴 觜 井 柳 冀 角 房 尾 娄 星 牛 亢 《国语》:武王伐纣,岁在鹑火。 女 危 壁 胃 毕 参 鬼 张 轸 氐 心 箕 二十 八宿
《滕王阁序》: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物华天宝,龙光射 十二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牛斗之墟。
读史基础
古代纪月
冬 至 ( 子 月 ) 丑月 寅月 特定名称。岁首的月份叫正月(秦代因避始皇赵政讳改为端 古代地支纪月法,规定每年各月固定用十二地支纪月,即 月),又叫孟陬;二月叫如,三月叫寎,四月叫余或除,五 把冬至所在的月(即夏历十一月)为“子月”,下一个月 阳历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月叫皋,六月叫且,七月叫相,八月叫壮,九月叫玄,十月 即为“丑月”,依此类推(闰月视为上一月的重复,无地 叫阳,十一月叫辜,十二月叫涂。 支)。 夏历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建寅 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殷历则以丑月(夏历十二月) 《诗 .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 为正月,周历则以子月(夏历十一月)为正月。(这种制 聿云莫。”郑玄笺:“四月为除。” 殷历 十二月 正月,建丑 二月 度被称为“月建”,上述情况分别称建寅、建丑、建子)。 《国语.越语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 周历 正月,建子 二月 三月
辰 分野 州 吴 扬 州 齐 青 州 卫 鲁 魏 赵 秦 周 楚 郑 宋 燕 并 徐 冀 益 雍 三 荆 兖 豫 幽 州 州 州 州 州 河 州 州 州 州
古代历法
读史基础




古代先民为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所观察到 的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了一套阴阳结合的历法。 日:昼夜变化,太阳的起落为依据。 月:盈阙往复,月亮的变化为依据。大概为29.53日。 年:《说文》年,谷熟也。庄稼成熟的周期,也即地球绕 日一周的时间,称太阳年。大概为365.2425日。 十二月大月三十天,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354日,少于 太阳年11.25日,故三年一置闰,来协调阴阳二历,最后 大抵固定在十九年七闰月。《尧典》所谓“以闰月定四时” 是也。
古代天文与历法
读史基础
古人对于天文的认识


古人为了观象授时,首先要认识星象,星官的概念是逐步产生的,按 《索隐》:“案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 列位,故曰天官”。 星官是天区划分的产物,或许对于最初的游牧民族来说判断方向要比 判断季节更重要,最初仅注意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星象,因而最早 的星官应该就是把星象分成的东南西北四个大区,这就是所谓的四象, 四维,四陆或四兽了,在殷商时就应该有四兽的划分。 用北极星判断方向是人类最早观测星象的结果,因此古代就把北极附 近的星空定位为中官,《史记•天官书》就把星象分为五大区,就是 东南西北四官(四兽)加中官,
读史基础
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农业生产积累的经验,将一年当中的二十四个特 殊日子定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相隔半月左右。实际上 这表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 二十四个不同位置, 和阳历相关,和阴历无关,不存在相对应关系。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 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读史基础
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 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 (牵牛)、女(须女)、 虚、危、室(营室)、壁 (东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 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东 井)、鬼(舆鬼)、柳、 星(七星)、张、翼、轸。


角:龙角。黄道在这两星间穿过,因此日月和行星常会在这两颗星附近经过, 古籍称角二星为天关或天门。 亢:就是龙的咽喉。《尔雅.释鸟》上云:“亢,鸟咙”,注称:“亢即咽, 俗作吭。” 氐:《说文》: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屬皆从氐。《史记.天 官书》:氐为天根《尔雅.释天》:天根,氐也。《索隐》:“孙炎以为角、 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也。 房:胸腑。《史记 天官书》:房为府,天驷也。府通腑。《尔雅.释天》: 天驷,房也。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谓之大辰。郭注云:龙为天马,故 房四星谓之天驷。龙星明者以为时候,故曰大辰。大火,心也,在中最明, 故时候主焉。 心:龙心。心星,古代称之为火,大火,或商星。 尾:龙尾,《左传》: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注称:“龙尾者,尾 星也。日月之会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见。” 箕:簸箕,其形像簸箕。《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指的便 是它。 奎:《说文》:两髀之间,《广雅》:“胯,奎也。奎宿十六星,左右两半 正如两髀的形状。
读史基础

觜:《说文》:“鸱奋头上角觜也“,注称:“凡羽族之咮锐,故鸟咮曰 觜。”觜宿三小星位于参宿两肩上方,形状可与角状的鸟嘴相联系,故名。 斗:也称南斗。与北斗七星一样,南斗六星在天空中的形状也很像斗,故名, 但南斗的范围和亮度较之北斗则有所不及了。 牛:古称牵牛; 女:古称婺女或须女。一说牛宿和女宿的名字是从牛郎和织女二星转移而来。 虚:《说文》:“丘谓之虚。”古代的城邑,往往是丘居的,在城邑毁灭后, 丘就改称为墟。虚位于北官的中央,《尔雅 释天》:“玄枵,虚也。”注称: “虚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耗,耗亦虚意。”因此虚有大丘,故地及虚 耗的意思。《尚书 尧典》中记载的四仲中星里就有虚宿,“宵中星虚,以殷 仲秋。” 危:是屋栋之上的意思。《索隐》中引《礼记》称:“中屋履危,盖升屋以 避兵也。”《史记.天官书》:“危为盖屋。”《晋书.天文志》:“危三星, 主天府市架屋。” 室和壁是相连的两宿,古有营室,东壁之称。营室原为四星,成四方形,有 东壁,西壁各两星,正如宫室之象。《周官.梓人》:“龟蛇四游,以象营室 也。”,《史记.天官书》:太岁在甲寅,镇星在东壁,故在营室。其后东 壁从营室中分出,成为了室,壁两宿。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称这两宿为西萦与 东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