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
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 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
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 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 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 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 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 那么小小的芥草
也可以给它当作船; 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 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 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 狂风就在它的
身下, 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 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 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 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 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 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
郊野去, 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 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 这就是短寿。
楚国南边有叫冥
灵的大龟, 它把五百年当作春, 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 它把八千年
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
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
有一个很深的大海, 那就是‘天池’。
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 穿过云气, 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
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
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 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 盘旋于蓬蒿丛中, 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
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 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 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 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
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
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 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 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 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不过如此而已呀! 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
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
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
的样子。
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 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 因此说, 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 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归去来兮辞
序: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 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 ,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 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 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 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不久, 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 80多天。
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
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 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实在是误
入迷途还不算太远, 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 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
庭院小路虽将荒芜, 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 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
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 看看院子里的树木, 觉得很愉快。
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 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
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 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
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 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 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 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 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
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
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 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 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
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 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 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 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爱惜美好的时光, 独自外出。
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
登上东边的高冈, 放声呼啸。
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
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乐安天命, 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劝学》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 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 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 (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 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 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 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
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 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
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 自然会心智澄明, 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不积累细小的流水, 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 (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健的筋骨, 却能向上吃到泥土, 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