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师用书

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师用书

考点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甲生(1)不居住用柴薪搭成的巢,是来避风寒;不居住土穴,是来避潮湿2分考生忽视句中的虚词“其”(他们)“为”(建造),没有翻译,扣2分。

(短板一:忽视虚词的翻译)(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过分了2分考生没有结合语境错译了多义实词“过”(过错),从而导致句子的意思改变,故扣1分。

(短板二:多义实词翻译脱离语境)(3)是就可以。

虽然,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1分考生在翻译时,没有注意到“是”(代词,这、这样)“虽然”(虽然这样)这两个词的古今差异,扣2分。

(短板三:忽视古今异义的翻译)乙生(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来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来避潮湿3分考生没有注意语句中“……者,……也”(表示判断)这一句式,没有正确地按判断句翻译,扣1分。

(短板四:忽视句式的翻译)(2)您却还想做诸侯,不是很难吗?您说的话错了2分考生错译了“致”(使……归顺,使……到来),忽视“致”在语境中的活用现象,扣1分。

(短板五:活用词语翻译不够活)(3)这样做就可以。

虽然这样,您自己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2分考生没有注意语句中“独……乎”(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的句式特点,没有正确地翻译出来。

(同短板四)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关键点:(1)“其”,代词,他们。

“为”,搭建,建造;“以”,连词,为了。

(2)“乃”,副词,却;“致”,使动用法,使……到来,这里应翻译为“使……归附”;“过”,错误。

(3)“是”,这样;“虽然”,虽然这样;“独”,难道。

【答案】(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3)这样做是可以的。

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如何落实文言翻译中的“采分点”1.翻译虚词需谨慎(针对“短板一”)虚词虽然没有实在意义,但是具有一定的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忽视这一作用。

文言虚词的翻译,一般有三种情况,具体如下:(1)虚词要删除或省略。

一般指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

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中的“也”表示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2)虚词要根据语境翻译。

如“沛公安在”中的“安”为疑问代词,译为“哪里”。

(3)虚词要变成实词。

一般指在具体的语境中起到了实词作用的虚词。

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为动词,译为“到,去,往”。

例5中的“其”和“为”,在翻译时应分别翻译成“他们”和“建造”(动词)。

2.多义词语看语境(针对“短板二”)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很普遍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析。

如例5中的“过”字,属于多义实词,有“超出、胜过”之义,如“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有“经过、度过”之义,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有“过分、过于”之义,如“以其境过清”;有“过失、过错”之义,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等。

在翻译时,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

由语境来看,例5中的“过”应为“过错、错误”之义,翻译为“您说的话错了”。

3.古今异义词取古义(针对“短板三”)随着语言的发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不同,翻译的时候就要按照古义进行翻译。

在文言文阅读中,如果不去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很容易当成现代汉语的意思翻译,从而导致失分。

其实,古今异义词在考试中设为采分点的频率相当高。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翻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分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如(2015天津卷第13题第二问)“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中的“机关”,古义为“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机件”,今义为“政府职能部门”。

整句译为“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4.文言的句序要变通(针对“短板四”)文言文中的语句,有时会出现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变通或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序。

应有通读语句的意识,梳理出语句中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

如“……者,……也”表示判断,“何陋之有”是借助“之”强调宾语,是宾语前置句。

如(2016年全国乙卷第7题第一问)“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中的“是不虔君命也”为判断句,翻译时注意加上判断动词“是”,“而必使亲临”是省略句,应补出省略的成分“之”。

整句译为“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5.活用的词语要活译(针对“短板五”)有些词语在翻译时讲不通,就需要考虑词语的活用现象。

如(2016年天津卷第13题第二问)“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中的“坐”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坐,让……坐”。

“礼”为名词作动词,译为“礼待”。

整句译为“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

6.通假的词语看本字对于通假字,要用本字代替。

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7题第二问)“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中的“矢”通“屎”。

整句译为“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专项练]翻译虚词需谨慎1.(2016·北京卷第12题)翻译下面的句子。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句中的“而”是虚词,没有实在意义。

根据语境来看,应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答案】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多义词语看语境2.(2016·江苏卷第8题)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就”是一词多义,结合语境来看,此处译为“完成、成”。

【答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的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古今异义词取古义3.(2015·四川卷第10题)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句中的“学者”是古今异义词,联系《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可知其意义,应为“学习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答案】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文言的句序要变通4.(2016·北京卷第12题)翻译下面的句子。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句是省略句,结合语境应补出省略成分,即“衡山之君”。

【答案】(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没有武器来应对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活用的词语要活译5.(2016·全国甲卷第7题)翻译下面的句子。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句中的“囊”是词类活用,即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用口袋装”。

【答案】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通假的词语看本字6.(2016·全国乙卷第7题)翻译下面的句子。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锡”是通假字,通“赐”,译为“赐予”。

【答案】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翻译加强练7.(2016·山东卷改编)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常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