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最新模拟试题中,古代诗歌阅读在作品的选择上,仍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诗,很受出题人的青睐。
题型依旧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分值为9分。
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还涉及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
客观题选择项主要是从诗句的内容、结构、意象与意境、作者情感与主旨、艺术手法与效果等方面全面考查,集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于一题。
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无论是选择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原诗的过程,答题答对了,诗也就基本上读懂了。
因此,它是帮助理解全诗的极好的“拐杖”,我们要学会利用客观题的选项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
诗歌鉴赏牢记五“关注”:(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
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一、(2020·广西来宾市高三5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下小饮司马光美景赏心相值难,良宵四座尽儒冠。
月华过冷衣襟润,酒力易消樽俎寒。
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余欢。
坊楼五鼓欲催曙,桂影长先高兴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和朋友月下饮酒的场景,描写生动细腻,语言诙谐幽默。
B.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诗人心中充满了愉悦。
C.诗人观察细腻,运用了视觉、触觉和听觉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D.尾联照应上文,通过景物描写,写出时间的推移,突出宾主宴饮的陶醉。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2020·陕西省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三三模)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
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
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筋①,此地独从容。
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稿,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匕筋,羹匙和筷子。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两句描写了大雨将至的景象,山间的“云气”“回风”拉开了降雨的序幕。
B.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雨势,电闪雷鸣,如天河之水奔流而下。
C.词的下片写诗人登上隐静山观雨,看到雨势汹汹,开始担心人间百姓的安危。
D.整首词紧扣观雨,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申暗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意境开阔,寓意深远。
4.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诗人观雨的心理变化。
三、(2020·河南省六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商妇吟①林景熙②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
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
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
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
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
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
(注)①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
②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
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
在杨琏真伽发掘宋陵时,他化妆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箩中,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之”二字道尽南宋恭帝去后的黯淡前程,诗中又用“孤帆”、“渺”加以渲染,使“思君之意”一开始就来得格外强烈。
B.“长忆”两句写送人,不说君去,单言我归;从不忍说“良人”离去的情态和送行人掩泣而归的形象中反映了思念者的痴情。
C.“良人”一去十年,音信渺邈,然而这位思妇还以“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自誓,表现作者的“思君之意”,透入纸背。
D.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借代和顶针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对表达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6.结合全诗内容,对最后两句“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进行赏析。
四、(2020·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韩将军还边李益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①重,未许让恩私。
[注]①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一反送别的伤感,既写出皇帝委以重任,也暗含羡慕与激励之意。
B.首联点明时间,照应标题,以简练之笔展现出羽林将士意气风发之姿。
C.颔联暗用典故,借李广率少量骑兵智退匈奴的典故来刻画韩将军形象。
D.“旌旗上垄迟”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还边军队人数之多和行军迟缓。
8.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韩将军具备“将者”的哪几个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2020·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从戎曲谢眺选旅辞轘辕①,弭节②赴河源。
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
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
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
[注]①选旅:简选师旅。
輟辕:关口名。
②弭节:驾驭车子。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景情事融合,再现军队赴边的过程,景真情真,以情动人,质朴刚健。
B.“日起”二句描写白日行军场面,早晨霜寒,太阳辉映剑戈,急风吹卷连旗。
C.诗人精心组合红尘、黄沙、清笳、边马等意象,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前气氛。
D.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独白式叙事,曲折表达了诗人情感,有感荡人心的力量。
10.这首诗写“从戎”,有人读出了从军赴边的豪情,有人读出了被征服役的苦痛。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六、(2020·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可见诗人之困。
B.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
一“苦”一喜”,对比鲜明。
C.庄周化蝶,真实与虚幻难分,诗中运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迷茫怅惘之感。
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
1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请赏析戴诗和辛词中“蛙声”运用之精妙。
七、(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柳永长川波潋滟。
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
驱驱①携书剑。
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②心情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
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
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注]①驱驱,奔走辛苦的样子。
②行役:受差遣而旅行,此处指柳永赴泗州(在今江苏境内)任泗州判官。
1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词人舟行淮河的情景,河面波光粼鄰,短暂的雨后,水边平地的烟雾也随之消散。
B.上片描写雨后的芳草犹如用染料着过颜色一样,青翠欲滴,充满生机,画面色彩非常鲜明。
C.下片“又是”可见词人旅途劳顿,有多次投宿旅店的经历,暗含对羁旅行役生活的厌倦。
D.结尾描绘船家投宿前的欢乐,“渔灯一点”既是投宿目标,又暗示词人仕途将变得光明。
14.“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这两句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写景手法有何不同?简要分析本词这样写有何作用。
八、(2020·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元.白朴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冬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15.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曲的前两句连用6个意象,渲染了秋日薄暮冥冥的那种萧条景象。
B.《冬》曲的前两句以对仗句式,描绘冬日黄昏城门上空新月半挂的情景。
C.“一点飞鸿影下”而画风突变,“白草红叶黄花”或者是一种向往之景。
D.“淡烟衰草孤村”,以白描手法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秀丽宁静风光的喜爱16.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请任举白朴一曲为例,简析其如何体现情景之间“妙合无垠”的境界。
九、(2020·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粼粼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写湖光秋色,对仗工整,绘就了一幅绚烂的秋日湖光图。
B.词人未正面描绘舟行所遇的狂风恶浪的险境,而是侧重写奇妙遐想。
C.下片写明日天气更好,还可在水晶宫里欣赏乐章,露宿也内心惬意。
D.词作构思颇具匠心,情景交融,意境幽雅,足见词人对山水的喜爱。
18.请对本词上片后两句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十、(2020·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
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