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关于挑刺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B、用针夹透过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C、1分钟后吸去抗原溶液D、同时试验多种抗原,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E、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比皮内试验法敏感度高2、使肥大细胞脱颗粒A、膜辅助蛋白B、促衰变因子C、同源限制因子D、C3b、C4bE、C3a、C5a3、接触性皮炎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4、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补体激活E、中性粒细胞浸润5、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何种超敏反应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血管炎型超敏反应6、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溶血性贫血C、皮肤荨麻疹D、类Athus反应E、接触性皮炎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A、Ⅰ、Ⅳ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免疫缺陷病8、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阶段的作用是A、清除杀伤变应原B、合成组胺C、吸附IgED、释放IL-4E、以上都不是9、溶细胞型超敏反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速发型超敏反应10、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血清病C、SLED、过敏性鼻炎E、溃疡性结肠炎11、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诊断试验是A、皮肤试验B、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C、嗜碱性粒细胞计数D、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E、以上都对12、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组织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是A、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B、CIC与组织结合的能力C、补体的激活D、局部血管的动力学E、Ag在体内长期存在13、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14、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是A、EB病毒B、柯萨奇病毒C、军团菌D、A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支原体15、结核菌素试验属于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16、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中最重要细胞是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17、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此类炎症反应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18、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B、寻找变应原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D、诊断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19、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有助于诊断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20、检测淋巴因子与诊断哪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Ⅰ型、Ⅱ型超敏反应二、B1、A.自身变性的IgGB.IgEC.ABO血型抗体D.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E.DNA-抗DNA复合物<1> 、与格雷夫斯病(Graves病)有关A、B、C、D、E、<2> 、与过敏性休克相关的是A、B、C、D、E、<3> 、主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挑刺试验(prick test):也称点刺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Ⅰ型超敏反应。

试验时将抗原和对照液滴于受试者前臂内侧皮肤上,然后在该处用针尖透过抗原液滴,与皮肤呈45°进针点刺,以不出血为度,1分钟后拭去抗原液,15分钟后观察结果。

如同时试验多种抗原,勿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污染,以免出现假阳性。

挑刺试验较皮内试验安全,假阳性较少,但敏感性较皮内试验低。

Ⅰ型超敏反应挑刺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晕为主。

【答疑编号100419055】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能够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和水肿,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浸润。

【答疑编号100419052】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等。

【答疑编号100419059】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Ⅲ型超敏反应是指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答疑编号100419051】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Ⅱ型超敏反应:新生儿溶血症母子间血型不合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主要原因。

如母亲为Rh阴性血型,胎儿为Rh阳性血型,在首次分娩时,胎儿血进入母体内,母亲被胎儿的Rh阳性红细胞所致敏,产生以IgG类为主的抗Rh抗体。

当体内产生Rh抗体的母亲再次妊娠时,母体内的Rh抗体便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其红细胞膜上的RhD抗原结合,使红细胞被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发生新生儿溶血。

【答疑编号100419054】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接触性皮炎属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一种,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

此反应无抗体参与。

【答疑编号100419046】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体内持续出现DNA-抗DNA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关节或其他部位血管基底膜,引起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多脏器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

【答疑编号100419057】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特异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针对特异变应原的IgE抗体。

此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答疑编号100419056】9、【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Ⅱ型超敏反应又称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答疑编号100419043】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包括: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等。

【答疑编号100419041】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嗜碱性粒细胞计数试验可作为Ⅰ型变态反应的筛选试验,阳性率能够达到60%~70%,而且可作为疗效考查的辅助指标。

【答疑编号100419058】1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和水肿,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浸润。

【答疑编号100419044】1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挑刺试验(prick test):也称点刺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Ⅰ型超敏反应。

试验时将抗原和对照液滴于受试者前臂内侧皮肤上,然后在该处用针尖透过抗原液滴,与皮肤呈45°进针点刺,以不出血为度,1分钟后拭去抗原液,15分钟后观察结果。

如同时试验多种抗原,勿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污染,以免出现假阳性。

挑刺试验较皮内试验安全,假阳性较少,但敏感性较皮内试验低。

Ⅰ型超敏反应挑刺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晕为主。

【答疑编号100419050】1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一般多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内,体内产生抗链球菌抗体,该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引起免疫复合物肾炎。

其他微生物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肝炎病毒、疟原虫等感染也可引起类似的肾小球肾炎。

【答疑编号100419053】1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多发生于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原虫等。

当胞内感染有结核分枝杆菌时,巨噬细胞在CD9+Th1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IFN-γ作用下被活化,可将结核分枝杆菌杀死。

如果结核分枝杆菌抵抗活化巨噬细胞的杀伤效应,则可发展为慢性炎症,形成肉芽肿。

肉芽肿中心是由巨噬细胞融合而成,在缺氧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可形成干酪样坏死。

结核菌素试验是典型的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局部表现。

【答疑编号100419042】1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①T细胞致敏: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Ⅱ类或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h细胞和Tc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T细胞,即炎性T细胞(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

②致敏T细胞产生效应:当致敏Tc细胞再次遇到相应抗原刺激后,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引起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致敏Tc细胞则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答疑编号100419045】17、【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某些过敏体质的人经皮肤接触某些化学制剂如染料、油漆、氯/氟苯、化妆品等,某些药物如磺胺、青霉素等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本病属Ⅳ型超敏反应。

【答疑编号100419048】1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各种类型的皮肤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变应原,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均可用皮肤试验来帮助诊断。

【答疑编号100419047】1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血清病为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一种,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剂量抗毒素(马血清)1~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等症状。

主要是体内马血清尚未清除就产生了相应抗体,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

【答疑编号100419060】2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

【答疑编号100419049】二、B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为Graves病,患者体内可产生抗甲状腺上皮细胞表面甲状腺刺激素(TSH)受体的自身抗体。

该种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TSH受体结合,可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而不使甲状腺细胞破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