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的压力过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大搞农田水利建设④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3.下列做法,不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 ) A.荷兰围海造田B.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限产
C.非洲国家进口粮食弥补口粮不足D.日本为保护本国森林大量进口木材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
据此回答4~6题:4.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
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5.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7.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 ( ) 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
C.198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D.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
8.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生态服务的是( )
①空气和水的净化②旱涝的缓解③土地荒漠化的加剧④臭氧的减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云贵高原
1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11.人类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是( ) A.停止和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12.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二者的统一,其总的目标是( ) A.研究人类如何向良性发展B.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并保护环境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D.使人类同环境协调发展
13.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某关系式图,回答14题:
14.若甲代表人类社会,乙代表自然环境,则箭
头a表示( )
①利用风力发电②排放工业“三废”③
治理荒漠④开山采石引起崩塌、滑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牧童经济”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15~17题:15.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
16.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和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17.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B.是低投入,高产出效益的模式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18.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读右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0.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21.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是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2.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B.多数国家资源比较贫乏,环境承载量小C.接受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D.经济、技术水平有限,环境保护能力不足23.下列主张和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可持续发展重在经济的持续发展B.发达国家应当限制消费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唯一目标就是发展D.在保护全球环境时,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设某城市钢铁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6-13。
回答24~25题。
24.影响该钢铁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B.原料C.能源D.市场
25.该钢厂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后,该厂()A.有利于该地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发展B.能源的耗费量减少
C.企业产品向“高”、“精”、“尖”发展D.钢厂职工所在城市人口总比重有可能上升二、综合题
1.如图6-14“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读后回答:(13分)
(1)图A代表系统、B代表系
统、C代表系统、D代表系统。
(2)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复杂的
系统工程,其实质是、
、与经济、社会
发展的关系。
(3)可持续发展强调性,因而提
出“着眼全球,从区域着手”的口号,其决定因
素是图中字母代表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目的是字母所代表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
和原则。
2.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图中伞表示的是:,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其主要作用是。
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
人为原因是: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3.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0分)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②地
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
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生态工程
是。
(2)⑧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是,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3)④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
是,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D 3.D 4.C 5.B 6.A 7.B 8.A 9.A 10.C 11.D 12. D 13. C14.B 15.C 16.B 17.D 18.A 19.C 20.A 21. D 22.B 23.D 24. B 25.D
二、读图综合题
1. (1)社会经济生态人的管理调控 (2)人口资源环境 (3)全球 D (4)A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2.⑴(南极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⑵臭氧层平流层吸收太阳紫
外线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
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⑶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
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气温升高、干旱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3.(1)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盛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三北”防护林 (2) 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蚀
作用强烈植树种草 (3) 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
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回收利用,制成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