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47、爱动脑筋的帕斯卡(三年级第一学期)徐汇区逸夫小学黄菊慧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2个“帕、振”;积累词语“数学家、思考、消失、实验、振动、探索、发明、创造。

”2、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能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帕斯卡所做实验的过程及现象。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

4、感受帕斯卡的爱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并能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教学难点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爱钻研的故事。

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预习时初读课文、标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请用几句话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指名交流(爱迪生善于观察,能够大胆实践。

小时候,曾对母鸡为什么能孵出小鸡产生了好奇,学着母鸡的样子孵小鸡;牛顿小时候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了解风力,对科学执着探究;达尔文小时候为了向爸爸证明他可以改变花的颜色,将一束白色报春花插在红墨水瓶李,使之变红色。

他具有“敢想、敢说、敢做”的可贵品质……)2、(出示:帕斯卡图片)今天,我们要再来了解一位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帕斯卡(出示:帕斯卡)。

谁能读清楚他的名字?指名读指导将“卡”的第3声读到位。

3、他是个怎样的人?我这有句话,请你自己来读读。

(出示:第1节)1)指名读2)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充满好奇的,爱问什么,然而帕斯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小小年纪的他真是了不起!一起来读好他。

4、你看,他和你们刚才所介绍的科学家们一样,从小……(出示:引生说:爱动脑筋)指导读准“筋”的前鼻音4、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齐读)说明:本单元为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题是介绍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介绍一些从小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通过让学生交流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来引入课文,旨在让学生在回忆已知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本教材中涉及的共有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爱迪生、牛顿、达尔文,但在交流时,并不局限于此,教师要肯定学生课外积累的内容。

评价重点要放在学生是否能用较连贯的句子,将话表达清楚。

第1节出现的关联词“不但……还……”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评价语,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读出递进的关系,而这一知识点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是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即可。

在此环节,要重点正音的两个字,其一是要避免学生用英语的发音来读外国人的的名字,发准“卡”的第3声。

其二是要指导学生读准“筋”的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了解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1、课文中介绍帕斯卡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找到的答案又是什么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分别用直线、浪线划出有关内容。

2、交流:1)指名分节读文2)指名回答(出示: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指导读准“振”的前鼻音、书空“振”3)同桌对读4)男女生对读3、(出示:第2节)引读:说到帕斯卡对这个问题的发现,其实是源于一次偶然。

原来,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

)这种声音响了多少年谁也没注意过,可是……(却引起了帕斯卡的思考。

)他想……(要是敲打发声的话,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这一现象在常人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谁也没有去注意过,然而却唯独吸引了帕斯卡,使其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好奇。

说明:本课是自读课文,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阅读。

在本环节的小组自学中,可以让学生来相互评评同伴是否将生字读准了?课文是否读流畅了?态度是否落落大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以第1节中提到的“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为挈入点,让学生据此来自己找找帕斯卡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找到的问题答案,旨在引导他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三深入学习,体会帕斯卡的爱钻研1、那帕斯卡是如何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呢?请你将第3节多读几遍,要一字不差地把它读清楚。

2、交流:1)指名读2)指名回答(帕斯卡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下面,让我们来一边做实验,一边仔细观察。

待会儿,要请你将实验步骤和现象说清楚。

1)指名上台做实验。

2)指名说实验步骤引导用上连接词,将实验步骤说清楚。

(他先用刀敲打盘子,声音持续了好长时间。

接着,他又用手按住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了。

)4、引读:帕斯卡高兴地发现……(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原来,发声的关键是……(出示:词卡“振动”)5、读到这,帕斯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指名交流(出示:帕斯卡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帕斯卡是个善于观察的人。

)2)你能用上“不但……还……”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指名交流(出示:帕斯卡不但爱动脑筋,还善于观察。

)3)齐读句子6、引读第4节:(出示:第4节)这样……(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

)后来……(不断有发明创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说明:让学生动手做做、亲眼看看这个实验,一来是要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是要通过这个环节来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连接词将事情说清楚。

这也是本阶段学生在说话中的一个语言训练点。

要求先让学生自己练说,再进行交流,力求人人有开口练习的机会。

此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继续练习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写句子。

在第一节通过朗读已有所感知的基础上,在本环节,教师再通过设计运用这一关联词说话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来初步掌握这一关联词正确的使用方法。

四说话练习, 拓展延伸1、学完了课文,现在,你能用连贯的话来讲述这个发生在帕斯卡小时候的这件事吗?请你试着不看书,根据提示来说说。

(出示:帕斯卡小时候在厨房玩时,听到,想到。

于是,他,他高兴地发现。

)1)自己练习2)指名交流(出示:帕斯卡小时候在厨房玩时,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想到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

于是,他先敲打盘子,再用手按盘子边,他高兴地发现原来发生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2、帕斯卡的这个发现真是了不起,你能听写这句对声学振动原理的描述吗?请你再来仔细看清字形,特别是“振”、“敲”这两个字。

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说明:本课内容较为浅显,比较适合作为让学生来复述的材料。

不过,如果是完全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复述,学生会过分依赖书本,貌似复述,实为背诵。

所以,在这里设计一个填空,给学生复述以扶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

此外,听记句子前,要再次引导学生关注句中易错字的字形。

这既是对科学常识的一个了解,也是对课文字词的一个巩固。

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爱动脑筋的帕斯卡》记叙了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在厨房玩时,由厨师摆弄盘子时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响声引发思索,经过实践、观察,十一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振动原理,并开始科学探索的故事。

本文按概括、具体、概括的方式来记叙。

第1节概括地介绍了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就爱钻研的特点。

第2、3节具体介绍了帕斯卡十一岁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的这件事情,让读者能从这件事中真切感受到帕斯卡从小就爱“爱问为什么,并喜欢去钻研,找出问题答案”的科学素养。

第4节又概括介绍了帕斯卡长大后的成就。

二、学情分析本班39位同学,能独立借助生字表、字典来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但对于有些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会出现发音不到位或混淆的情况。

加字、漏字的情况亦有发生。

故在课堂上反馈预习情况时,更要注重强调字字过目这一要求。

对于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生字,在课上进行重点正音,强化练读。

在字形方面,要重点引导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

其次,小组学习已养成良好的习惯,每组能在组长的带领下,读通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分析易写错字的字形,具有较好的自学氛围。

在说话方面存在两极分化,有一部分学生敢于开口,说话能力较强。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表达时语言的组织能力弱,表达不流畅。

课堂中,对后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请能力强的学生先来说,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帕、振”;积累词语“数学家、思考、消失、实验、振动、探索、发明、创造。

”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帕、振”2个生字。

教学中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在字音和字形上有所侧重。

如:“帕”重在指导它与形近字“怕”的区分,说说它的记字方法;“振”则应指导学生读准它的前鼻音。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帕斯卡所做实验的过程及现象。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

本课生字量小,内容浅显,可以将“流畅朗读课文”这一目标以分组自学的方式达成。

此外,在练习说话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运用关联词将实验的步骤说清楚。

为了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在这一教学环节之前,有条件的可以安排让学生动手做做这个实验。

这篇文章短小、易懂,为学生复述课文提供了可能。

但教师切不能完全放手,任由学生自己准备,而应对于初次接触复述的三年级学生采用“扶一扶”的方法,借助填空等方式,帮助他们用连贯的话,将故事说清楚。

目标三: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能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听记是要重点指导三年级学生掌握的一个学习能力。

选择这个内容进行听记,原因在于这句句子简明扼要地写出了声学原理,让学生听写既可以让对本课生字加以巩固,又能让学生积累句子,使他们能简要地向别人介绍声学原理。

目标四:感受帕斯卡的爱钻研精神。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逐层递进。

读准字音,流畅地熟读课文为后面说清楚帕斯卡所做实验的过程记及现象,以及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做了铺垫;而对声学振动原理这一句子的听写也是对本课字词的一个巩固。

四、关于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学生只有在多读中才能感知、理解课文,从而达到自我消化与吸收。

然而,贯穿课堂教学的读又不是简单地机械性重复,这样,学生必然会读得索然无味。

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环节和目标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恰当、多样的方式,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练习说话。

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说清楚帕斯卡实验的步骤及现象,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帕斯卡遇到问题爱钻研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