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谁是公务机市场的客户群

谁是公务机市场的客户群

谁是公务机市场的客户群
中国公务机市场被湾流、达索猎鹰、庞巴迪、豪客比奇等一干制造商寄予了“2015年1000架”的狂热期待。

众多咨询机构和公务机业内的行业翘楚,包括制造商、金融商、运营商等都得出了一致结论:中国公务机市场将出现井喷的局面。

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分别在北京、上海举行,这两个城市也见证了公务机在两地机场繁忙起降的景况:根据统计,奥运会期间,北京机场接待公务机2000架次。

世博会期间,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公务机起降量超过2000架次。

其中虹桥机场的公务机基地保障了包括阿联酋王子兼外交部长一行、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篮球明星科比等。

在刚刚结束的“2012亚洲公务航空展”上,成龙的座驾莱格赛650、与赵本山的“本山号”同一型号的挑战者850出现在展会上。

推动公务机需求膨胀的到底是哪些客户呢?笔者结合目前中国公务机市场的主要需求状况,对公务机的客户群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1.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主要将公务机用于外事访问、应急处理。

主要分为类如下两类:一类:VVIP(国家级最重要客人)和国家指定保密客人
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执政党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国家指定保密要客、“两会”代表乘坐的航班。

二类:VIP(国家级一般重要客人)
省部级(含副职)党政负责人、在职军级少将(含)以上军队领导;国家武警、公安、消防部队主要领导;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首席执行领导;外国政府部长(含副职)、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领导、外国大使和公使级外交使节;由省部级(含)以上单位或我国驻外使领馆提出要求按VIP接待的客人;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社会活动家、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人士;重要省市领导出面迎送的特殊要客。

这类客人乘坐公务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外事访问属于国家机密的重要部分,由民航大航班执行此类任务不太合适。

出访领导身份尊贵,神圣地位不可侵犯,安全性要求极高,所以,这类客人的飞行任务需要有备份机队;第二,按照国家规定,只有特殊级别的领导有资格乘坐专机,所以次重要级别的领导比较合适的出行方式就是公务机。

这样既保证了飞行的安全,又不失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威严和庄重;第三,与被出访国家有关。

如目的地国家的气候和地形比较特殊;目的地机场的跑道硬度、长度等不能满足大飞机降落的条件,又如需要连续访问多个国家,执行多项外交任务,对飞行的灵活性和及时性要求非常高;再如,有些大飞机的机型在某些国家不适航;第三,遇有突发事故,国家领导需要立即到达现场。

2. 世界500强在华企业
这些企业的高管可谓是商务精英,用时间就是金钱来形容他们非常贴切。

公务机对于他们而言,是流动办公室,是时间机器,是商务谈判桌,甚至是俱乐部。

1996年,通用电气(GE)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就开始为寻找合适的公务机发愁。

按薪酬计算,韦尔奇每天工作时间价值26万美元,与节省一小时的旅途时间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相比,每小时1万美元的公务飞行消费,显得微不足道。

特别是有些500强企业需要多名成员组团队赴目的地考察或谈判时,包一架公务机的成本和大航班的头等舱价格相当,而大航班显然不具备公务机灵活、高效、私密等特征。

还有跨国企业的高管,在假期期间有带家庭跨国旅游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公务机就是他们在空中温馨的家。

3. 国有企业和大的民营企业
由于之前公务机在中国的定位是私人飞机,私人飞机被被认为是奢侈品,因此国有企业鉴于社会舆论的考虑,在公务机的需求和使用上一直表现得非常低调。

实际上,国有企业是公务机的一个重要的需求方。

尤其是中国有很多规模大、资产庞大、业务延伸链长、服务范围广的国有企业。

他们的业务疆域突破了国门,遍布世界各地。

当其业务范围扩展到各国大航班的航线未能覆盖到的区域,尤其是地理、政治环境不尽乐观但资源丰富有重大开发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公务机就是一个合适的甚至绝佳的选择。

大的民营企业老板属于高净值资产人士,主要在能源(如山西煤老板)、地产等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有87.5万个千万富豪和5.5万个亿万富豪。

同时,中国已有1900位十亿富豪和140位百亿富豪。

这些富豪中大约有六分之一计划购买私人公务机。

而2012年3月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表明,亿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有购买公务机意向的比例达到13%。

此类客户群的特点是模仿效应强,容易因为攀比炫耀撑场面而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只买新的,不买旧的。

2012年3月底在上海虹桥公务
机基地举行的亚洲公务机展上,就出现了山西老板组团去采购的现象。

还有的富豪会模仿与自己财富量相当的其他富豪,认为身价相当,公务机的价格和层次也应相当。

随着公务机作为代步工具的功能日益显现,炫耀功能会退居其次,此类客户的消费观念会渐趋成熟,其需求也会回归理性。

另外,一些民营企业老板经过几十年的财富积累,开始寻找财富之外的价值,如探险、飞行等挑战和爱好。

所以我们看到,有些老板已经开始学习飞机驾照,准备有一天能够驾驶自己的公务机像驾驶私家车一样,自由翱翔在天空。

4. 演艺明星
如前所述,在刚刚结束的“2012亚洲公务航空展”上,成龙的座驾莱格赛650、与赵本山的“本山号”同一型号的挑战者850出现在展会上。

这些大牌明星常常档期很紧,在机场的公开通道又受到众多粉丝追星的困扰,加之其团队人员数目庞大,赴各地演出和各种活动的机会很多,公务机的使用次数也较多。

以上就是公务机的四类主要客户群。

笔者认为,在了解上述四类主要客户群的基础上,业界应该本着鼓励发展,正确引导,合理规范的原则,促使公务机市场巨大的价值发挥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