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车站设计

地铁车站设计


售票能力,人工1200人/h, 售票机600人/h。
出站客流总量 超高峰系数,1.2-1.4
M 2K N2 m2
检票机能力,1200人/h
进出站检票机旁还需设置一定宽度的人工开启栅栏门,以便解决检票过程 中的特殊情况和较大行李的进出,也有利于站务人员的进出。 在检票口周围设有围隔的栏板,区分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一般非付费区面 积要比付费区面积大,因为客流一经检票就快速地进入站台候车,在付费 内很少停留。非付费区应几个通道口以利于客流出站后自由地选择出站通 道通向地面的不同方位。在非付费区还必须设置一定的服务设施。
车站宜设在直线段上
车站公用区应划分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
无障碍通行
平剖面设计 平剖面设计
车站规模 站厅层 站台层
车站规模
车站规模
规模指车站外形尺寸大小、层数及站房面积多少。 车站规模分为3个等级,即1级、2级和3级车站。 1级最大,适用于大型商贸、交通枢纽中心,大型 集会广场、大型工业区及重要的政治中心; 2级较大,适用于中型;
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100m,宜设置自动步道
节约投资
按乘客换乘方式分类:
站台直接换乘
(1)同站台的两侧换乘,如香港的太子、旺角站。(2)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直接换 乘。(3)同平面侧式车站,通过天桥或地道换乘。优点:路线短、高度小、没有高 度损失,方便,换乘设施工程量小,比较经济。
乘客使用空间 运营管理用房
技术设备用房 辅助用房
设备管理用房-1
站台层 大端 房间名称 整流变压器室 牵引变电所开关柜室 降压变电所开关柜室 控制室 值班室 蓄电池室 配电室 烟络尽室 静压室 屏蔽门管理室 污水泵房 电梯、电梯机房 辅助楼梯间 中部 清扫室 值班室 小端 配电室 静压室 蓄电池室 废水泵室 位于坡度最低处 备注 高牵引变电站的车站才有
车辆段是地铁列车停放和日常 检修的场所,是技术培训基地 。由各种生产、生活、辅助建 筑及各专业的设备和设施组成
图3.1
地铁线路及车站设置图
现代地铁车站发展趋势
车站组成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 方向发展
修建地铁车站是为了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随着物质文化水平 提高,人们对交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车站向多功能方 向发展。如:斯德哥尔摩地铁车站;巴黎某地铁车站等。
站厅层设计
•客流通道口
通道口的总宽度必须大于站台至站厅楼梯(包括自动楼梯)总宽度,以利于 灾变时的紧急疏散。根据地铁设计规范,通道口最小宽度不得小于2.4m。
•售票
超高峰系数,1.2-1.4
客流总量
•进出站检票口及付费区和非付费隔离栏的设置
检票口检票机台数:
M1K 人工售票亭、自动售票机(台)数: N1 m1
岛、侧混合式站台: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 适应列车路途折返的要求。如:西班牙马德里车站。
按车站间换乘形式分
基本要求:
缩短换乘距离,路线明确、简捷、方便
减少换乘高差,避免高度损失 换乘客流宜与进、出站客流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换乘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留有扩改建余地 规划时应考虑选择换乘方式,合理确定换乘通道及预留口位置
列车停站时间短
停站时间为20~30s。
与城市规划、市政部门关系密切
地铁路网、车站设置、土地使用都纳入城市规划布局。地铁用地范围内的拆迁、 管线改移等都应经过规划等部门的认可和同意,且相互密切配合,解决矛盾。
典型地下车站
空间封闭、狭长、结构类同
站内噪声大
站内温度大
发生火灾后扑救困难
机械通风、人工照明 施工比较复杂 节约城市用地 有良好的防护功能
乘客空间:乘客空间约占总面积的50%,主要包括:站厅、 站台、出入口、通道、售票处、检票口、问讯、公用电话、 小卖部、楼梯及自动扶梯等。
运营管理用房:保证车站正常运营和营业秩序的办公用房。 主要包括:站长室、行车值班室、业务室、广播室、会议 室、公安保卫、清扫员室等。 技术设备用房:保证列车正常运行、车站内具有良好环境 条件及在事故灾害情况下能及时排除灾情不可缺少的设备 用房,主要包括:环控室、变电所、综合控制室、防灾中 心、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自动售检室、泵房、冷冻 站、机房、配电等设备的用房和值班室。 辅助用房:保证车站内部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生活所设置的 用房。直接供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厕所、更 衣室、休息室、茶水间、盥洗间、储藏室等。
车站设备向高科技方向发展,设 施日趋完善
自动售检票系统、电力临近系统、环控、自动灭火系统现代化设施,对车站 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地铁车站向现代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
车站分类
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分
按运营性质分 按车站结构横断面形式分 按车站站台型式分
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分
地面车站 地下车站
车站设计
设计原则
平剖面设计 消防、安全与疏散
车站综合开发和空间利用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合理组织人流路线,划分功能分区
(1)乘客与站内人员路线分开;(2)进、出站客流要尽量避免交叉和相互干扰; (3)乘客购票、问讯及使用公用设施时,均不应妨碍客流通行;(4)换乘客流与 进、出站客流路线分开;(5)当地铁与城市建筑物合建时,地铁客流应自成体系。
第三章车站建筑设计
3.1 概

3.2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3.3 轻轨车站建筑设计
3.1 概

建筑组成
车站分类
建筑组成
车站、区间和车辆段
车站是地铁重要部分,与乘客 密切相关,集中设置地铁运营 大部分和管理系统,对保证地 铁安全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区间是连接车站通道,关系到 列车的安全运行。区间设计的 合理性、经济性对地铁总投资 影响很大,对乘客乘坐列车时 的舒适感和列车运行速度有较 大影响。
一般车站
车站位置受客观条件限制比较多
经过城市最繁华、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往往这些地区的城市管网密布,径路 趋向错综复杂,且城市其它设施较多。因此规划地铁线路、车站时与上述设 施经常有冲突,不得不移动线路及车站位置,造成站位不完全合理的情况。
客流量大,客流连续,方向性强
车站站位都位于客流量大的地方,进、出客流是连续性的,客流大多为上、 下班,购物客流和其它外出客流。
换乘站:位于两条及两条 以上线路交叉点上的车站。 具有中间站的功能外,更 主要的是它还可从一条线 上的车站通过换乘设施转 换到另一条线路上的车站。
枢纽站:由此站 分出另一条线路 的车站。该站可 接、送两条线路 上的乘客。
终点站:设在线路两端 的车站。设有列车全部 折返的折返线和设备, 也可供列车临时停留检 修。
站厅层 大端
设备管理用房-2
房间名称 通风机房 冷冻机房 环控机房 环控电控室 交接班室 女更衣室 男更衣室 收款室 车票分类编码室 警务室 配电室 男厕 女厕 茶水室 清扫室
备注
库房
通信设备 信号设备 站控室 站长室 付值班室 通信仪表 辅助楼梯 直升电梯 小端 通风机房 环控机房 环控电控室 消防泵房 配电
一字形换乘
图3.7车站间换乘形式
按 车 站 换 乘 方 式 分 类
L形换乘
T形换乘
十字形换乘
工字形换乘
图3.7
车站间换乘形式
3.2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地铁车站的特点 地铁车站的组成 车站设计 车站出入口及出入口通道 车站通风道 残疾人设施 车站人防设计
地铁车站的特点
一般车站
典型地下车站 地面车站 高架车站
楼梯宽度安全疏散时间验算:
M N t 1 6(min) n1n n3m
观测上客量,人 /h 站台候车上客总量
楼梯总宽度 自动梯输送能力 自动梯台数 8100人( /h/ 楼梯上行通过能力 单台 1分钟遇灾时反映时间 向)3700人/h/m
站台层
站台层
站台是供乘客上、下车及候车的场所。站台层公共区主 要确定:站台有效长度和宽度。
图3.4
不运营性质的车站
按车站结构横断面形式分 矩形断面:是最常选用
的形式,一般用浅埋车 站。车站可设计成单层、 双层或多层;跨度可选 用单跨、双跨、三跨及 多跨的形式。
拱形断面:用于深埋车站, 有单拱和多跨连拱等形式。
圆形断面:用于深埋或盾 构法施工的车站。
其它类型断面:马 蹄形、椭圆形等。
站厅层的位置
车站一端 车站两侧
常用于终点站,且车站一端靠近城市主 常用于侧式车站,客流量不大多采用。 要道路的地面车站。
车站两端的上层或下层
车站上层
常用于地下岛式车站及侧式车站站台的上层, 常用于地下岛式车站及侧式车站,客流 高架车站站台的下层,客流量较大多采用。 量很大的车站。
图3.8
车站站厅布置示意图
图3.5
车站结构横断面
按车站站台型式分
岛式站台 平行相对式侧式站台 平行错开式侧式站台
上下重叠式侧式站台
上下错开式侧站台
岛、侧混合式站台
图3.6
车站站台型式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两线中间。常用的一种形式。特点: 站台面积利用率高,灵活调整客流、乘客使用方便。通 常用于较大客流量的车站。 侧式站台:站台位于线路两侧布置。侧式站台根据环境条件 可以布置成:平行相对式、平行错开式、上下重叠式及上下 错开式。面积利用率、调整客流、站台之间联系等方面不如 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多用于客流量不大的车站及高架车站。
站厅换乘
由某层车站站台经楼梯、自动扶梯到达另一车站站厅的付费区内,再经楼梯、自 动扶梯到达站台换乘。多用于相交的两个车站。换乘路线较长,提升高度较大, 在高度损失,需设自动扶梯。
通道换乘
两车站不直接相交,相互之间可采用单独设置的换乘通道进行换乘。换乘路线长, 换乘霎时间长,不太方便。增加通道,造价较高。
•站厅与站台联系的上下楼梯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