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数学公式结论大全1. ,.2..3.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个.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4切线式:。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6.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7.方程在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或。
8.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则;,,.(2)当a<0时,若,则,若,则,.9.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形如,,不同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3) 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的有解充要条件是。
(4) 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对于参数及函数.若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若有解,则;若有解,则;若有解,则.若函数无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可以仿此推出相应结论10.如果函数和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和都是增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也是增函数; 如果函数和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是增函数;如果函数和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增函数,则复合函数是增函数;如果函数和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一个是减函数而另一个是增函数,则复合函数是减函数.11.常见函数的图像:12.若,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若,则函数为周期为的周期函数.1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2)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3)函数和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14.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则的周期T=a;2,或,则的周期T=2a;(3),则的周期T=3a;(4)且,则的周期T=4a;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16.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且,). 对数恒等式:(,且,).推论(,且,).17.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设,,,且,则1. 2.18.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19.降幂公式2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中,有.21.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特别地,有...22.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2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λ1+λ2.不共线的向量、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三点A、B、C共线的充要条件:(M为任意点) 24.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且,则 ().25. 与的数量积(或内积):·=||||。
26.·的几何意义:数量积·等于的长度||与在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27.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则+=.(2)设=,=,则-=.(3)设A,B,则.(4)设=,则=.(5)设=,=,则·=.28.两向量的夹角公式(=,=).29.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30.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且,则||=λ.()·=0.31.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角所对边长分别为,则1为的外心.2为的重心.3为的垂心.4为的内心.5为的的旁心.32.常用不等式:1(当且仅当a=b时取“=”号).2(当且仅当a=b时取“=”号).345.6(当且仅当a=b时取“=”号)大于取两边,小于去中间。
3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 0时,有.或.34.斜率公式、.35.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 两点式的推广:无任何限制条件!4截距式(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其中A、B不同时为0).直线的法向量:,方向向量:36.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①;②.(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①;②;,,,此时直线37.圆的切线方程及切线长公式(1)已知圆.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当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求切点弦方程,还可以通过连心线为直径的圆与原圆的公共弦确定。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①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②斜率为的圆的切线方程为.(3) 过圆外一点的切线长为38.椭圆的离心率,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39.椭圆,;。
40.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在椭圆的内部.2点在椭圆的外部.41. 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2)过椭圆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42.双曲线的离心率,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长为:.,,。
43.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在双曲线的内部.(2)点在双曲线的外部.44.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4)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总是。
45.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双曲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3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46.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其中θ为x轴的正向绕焦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FC的角) 过焦点弦长.(其中α为倾斜角)47.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 P,其中.48.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焦点的坐标为;3准线方程是.49.以抛物线上的点为圆心,焦半径为半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以抛物线焦点弦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以抛物线的半径为直径径的圆必与过顶点垂直于轴的直线相切。
50.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2过抛物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3抛物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51.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其中.当时,表示椭圆; 当时,表示双曲线. 5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53.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54.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55.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56.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7.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58.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x+y+z.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59.射影公式已知向量=和轴,是上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点在上的射影,作B点在上的射影,则60.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则;.61.夹角公式设=,=,则.推论,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62. 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则。
特别地,对于正四面体每两个面所成的角为,有。
63.异面直线所成角=其中为异面直线所成角,分别表示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64.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平面的法向量).65.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具体图形确定是锐角或是钝角或,为平面,的法向量.66.点到直线距离(点在直线上,为直线的方向向量,=).67.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分别是上任一点,为间的距离).68.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平面的法向量,,是的一条斜线段.69.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的长度为h.在直线a、b 上分别取两点E、F,,,).70.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其表面积.71.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外接球的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 72.柱体、锥体的体积是柱体的底面积、是柱体的高.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7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2) +=.规定.74.组合恒等式1;2;3; 4=;5.6.7.8.9.10. 75.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个元素中取个元素的排列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补集思想着眼位置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①定位紧贴: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种.②浮动紧贴: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个元排在一起的排法有种.注:此类问题常用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h个,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作全排列,k个的一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个大球个小球排成一列,小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当时,无解;当时,有种排法.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个和n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76.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展开式的系数关系:;;。
77.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78.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1) C为常数.(2) .(3) .(4) . (5) ;.(6) ; .79.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性质:在中,的平分线交边BC于D,则。
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也有同样的性质80.有理不等式解集的端点,恰好就是其对应的“零点”就是对应方程的解和使分母为零的值.高考数学临考49个易误点提示笔者确信,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熟化这些解题小结论,防止解题易误点的产生,对提升高考数学成绩将会起到较大的作用.1.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标注了该函数的定义域了吗?2.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3.原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4.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时,你注意到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了吗?5.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取值, 作差, 判正负.)6.你知道函数的单调区间吗?(该函数在或上单调递增;在或上单调递减)这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7.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呀.log符号的快捷方法吗?8.你知道判断对数ba9.“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为“”,你是否注意到必须;当a=0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10.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11.在三角中,你知道1等于什么吗?(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 常数“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12.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13.你还记得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14.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意义?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②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③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15.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16.解指对不等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17.利用重要不等式以及变式等求函数的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a,b(或a ,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18.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怎样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或)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是…….20.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则;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则.21.你是否注意到在应用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时,需要分类讨论.(时,;时,)22.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b为常数)其公差是2a.23.你知道怎样的数列求和时要用“错位相减”法吗?(若,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的前n项的和)24.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了吗?25.你还记得裂项求和吗?(如 .)26.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27.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28.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方法是什么?(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三垂线法:一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29.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30.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31.你知道三垂线定理的关键是什么吗?(一面、四线、三垂直、立柱即面的垂线是关键)一面四直线,立柱是关键,垂直三处见32.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x轴时,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例如:一条直线经过点,且被圆截得的弦长为8,求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