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馆内容布展建议
2010年3月温总理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五个方面就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
安徽紧邻长江三角洲,襟江带淮,承东启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哺育华夏儿女的一方沃土,是演绎中华文明的重要舞台。
黄山、九华山见证着中华历史的风云变幻,长江、淮河奔涌着文化律动的潮起潮落。
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这块热土上的安徽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
许多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许多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起源于这里,许多影响久远的名流大家诞生和活跃在这里。
上起先秦,下迄当代,安徽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名垂千古、彪炳千秋的风流人物。
他们活跃在民族进步的宏大舞台上,有的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立一代伟业;有的潜心求真,独领风骚,成一代巨擘;有的探幽发微,奖掖后学,创一代流派,在各自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奠基性,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安徽人文荟萃。
纵观历史,出生于安徽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
著名的有管子、老子、庄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吴敬梓、梅尧臣、戴震、朱熹、方苞、程大位、程长庚、邓石如、黄宾虹、陈独秀、陈延年、胡适、陶行知、冯玉祥、张治中、王稼祥、邓稼先、严凤英等。
安徽名人馆的建设是政府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责任的体现。
一座独特的安徽名人馆,就像一本打开的安徽人文教科书,对于当前弘扬历史文化,增加城市内涵,激励后世传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展现徽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名人馆的内容建设将遵循下列原则
(1)以人为本
文博馆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从“以物为中心”发展到基于“以人为本”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文博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提高公众的素养为主要教育目的;二是展示内容着重表现人与历史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展示方式要适应公众的需求。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将有助于克服展示内容的“展品中心论”的倾向。
(2)紧贴时代
作为21世纪现代都市新建的文博场馆,新名人馆展示形式应该密切关注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并运用艺术手法和声、光、电、多媒体等最新高科技手段,展现名人风采和主要事迹。
(3)特色鲜明
安徽名人馆要充分突出徽味,在传承安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生动展现安徽的时代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综上,根据传统的中国历史时期的划分,结合安徽名人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分布特点,我们将安徽名人馆划分为五个主题展区,分别为:《远古的钟声》,《千古英雄》,《时代风云》,《徽风皖韵》以及《科教兴邦》。
一,《远古的钟声》:远古到秦朝建立以前
这里将展现:“上古四圣”—皋陶,思想学术界的泰斗—老子,庄子等的传奇故事
二,《千古英雄》:秦朝到鸦片战争以前
展示秦朝到鸦片战争之前的政治舞台上涌现的人物,有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后梁太祖—朱温等,各路英雄在各自的历史舞台上独领风骚。
三,《时代风云》: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示了洋务派首领—李鸿章,新文化运动领导人—胡适,中共主要创始人—陈独秀等。
四,《徽风皖韵》:
安徽自古以来就多出文人墨客,文艺界的这些“徽派”人物在各自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黄梅艺术大师—严凤英等。
五,《科教兴邦》: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革新往往会推动时代向前发展。
在这个展区我们将感受到科技学术等领域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名人们的精彩事迹。
如医学家—华佗,“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等。
在展陈形势和展览手段方面,安徽名人馆要突破传统的布局展览模式,要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手段,艺术化的景观布置方式,让观者能够取得更深层次的感受。
展览手段要需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
“静”: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文字、图片、模型、雕塑、实物等手段,来展示名人的历史事迹和人物形象。
“动”:是从动态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声音,影像及多媒体等新型的展陈方式来形象的还原历史事件,展示名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