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准确表述:中国古代在经验 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 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 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明朝以前世界和中国重要发明与科学成就对比图
其他国家 占42%
中国占 58%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 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 总数的58%以上。
西方
科学成就 重大事件 哥白尼日心说是近 代天文学的起点 伽利略发现摆动的 等时性原理;自由落 体定律
中国
科学成就 重大事件
16世纪
文艺复 兴 李时珍 宗教改革 《本草纲目》 运动
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萌芽
17世纪
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实 资产阶级 验物理学的基础 革命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开创理论物 理学
合作探究六: 关于破解李约瑟难题除了教材的三个基观 点之外,你还有何见解?
合作探究七:
通过探讨李约瑟难题,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 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必须源自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②经济的发展既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也
会推动科技的持续创新与进步,应该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③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和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历 史学科时代性、世界性的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古代科技成就与近现代科研成 果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晚明科技一度 辉煌的原因及对李约瑟难题的解释强化学生解读材料和阐 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 论结合、问题探究法等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和对话交流, 提高探究创新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经济、政治、文化 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教兴国.
二
四、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4、重点、难点
依据学生的现有认识水平和知识体系, 根据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 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科技成就与近现代科研成果的
区别;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李约瑟难题的阐释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推进新课 3、活动探究 4、课堂小结
历史说课
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设计思想
学情分析及对策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推进新课及探究
课题延伸及小结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新的课改精神为指导, 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宗旨,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656—1742)
1705年,哈雷根据牛顿最新的运动定律,预言了这颗在 1531、1607和1682年被看到的彗星能在1758年回归,彗星真 的回归了。
祖冲之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 天文学家。 宋本《九章算术》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2、什么是传统科学:传统科学基本属 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系 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魏源和《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书影
严复所译之书的书影 严复为《天演论》写的序言 (1896年)
1991年,邓小平为“863”计划实施5周年挥毫题词: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1、什么是近代科学:近代科学是在收集 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 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合作探究二:什么是传统科学?
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 之药的记载。汉武帝也妄想“长生久视”,向民间广求丹 药,招纳方士,并亲自炼丹。这就是火药的起源。
哈雷彗星
古书《竹书纪年》上就有“周昭王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的记 载。最可靠的记录,开始见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史论分析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历史 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由 于本课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授 课时应注意深入浅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 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本课内容。
根据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3、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四: 结合材料及明朝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一度 辉煌的原因。
材料一:《天工开物》涉及了约30种工农业技术,基本上 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双季稻大面积种植,产量极高,高 产作业的引进和推广。民众衣食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二:《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 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 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三:明朝的确是个强盛的王朝……经济十分发达,万 历年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80%,当时江南等地已经出现资 本主义商品经济,而且明朝重农抑商的思想比较少……愿和 国外交流,引进了当时海上强国葡萄牙的大炮……
二、学生情况及对策
高二文科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 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 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 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 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 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如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解读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和数学计算 创立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 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太 阳运转。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 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制作的望远镜
牛顿
牛顿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 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牛顿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发 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问题:结合材料及明朝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 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 (1)明朝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2)白银流通,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资本活跃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综合国力强盛。 (4) 对外开放,与国外交往频繁。
合作探究五:
对“李约瑟难题”的各种解释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材料,思考分析问题。 材料一: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 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 稼之人”,“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始 尽”。 材料二:清王朝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 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者,“轻 则痛行笞责,重则坐以他事,连船拆毁,客商狼籍,号哭水 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材料三:清朝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 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出海的水手、客 商,须“各带腰牌,刻明姓名、年貌、籍贯”,预先规定往返 日期,逾期不归,永远不许返回。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中外重大科技发明比较
世界重大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公元1-400年 45 公元401-1000 45 公元1001-1500 67 公元1501-1840 472 中国
件 28 32 38 19 % 62 71 57 4
世界其他国家
件 17 13 29 453 % 38 29 43 96
年代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光启 《农政全书》
西学东渐 李自成起义 清兵入关
18世纪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文字狱 闭关锁国
合作探究三:
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合作探究三:
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自然科 学和各种学术的兴起清除了思想障碍。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创新。 3、文艺复兴期间科学实验方法的诞生。 4、科学家们探求自然的不懈努力。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于1900年生于伦敦,他率先提出战后国际教学 合作及建立国际科学机构的设想,最终形成今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并出版30多卷册的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人 们称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
合作探究一:什么是近代科学?
哥白尼(1473—1543),文艺复 兴时期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太阳中 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者。 .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释:
解释一: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 技术发展
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及康熙帝的题诗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释: 解释二: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被科举毒害的范进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释:
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论语》被世人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释三 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