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处置室工作制度(范本6篇)完美版

处置室工作制度(范本6篇)完美版

《处置室工作制度》
处置室工作制度(一):
一、严格区分有菌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并有明显标志记,物品用后定位放置,使用后及时更换补充。

二、进入本室医务人员要衣帽整洁,非处置的医护人员禁止入内。

三、治疗室内的无菌器械、容器、敷料包等应定时更换,并按规定时间灭菌。

四、贵重药品、毒麻药品要加锁保存。

毒麻药应建立登记卡,持续必须基数,每日交接班并记录。

五、药柜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药品的领取、供应和保管工作。

根据药品的种类、性质,内、外用药分别放置,并按字母顺序定位放置,标记明显,每日检查,增补,保证随时应用。

六、定期检查药品数量与质量,防止积压和变质,如沉淀、过期,严禁使用,标签不洁涂改,应严禁使用。

七、护士在操作前务必戴口罩、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按配伍禁忌使用药物。

八、严格执行药品交接班制度,急救药品经常检查、补充。

十、室内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二次,每次30分钟,每周用乳酸、戊二醛或过氧乙酸消毒一次。

九、需要冷藏的药品,要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疗效。

十、做好每月底药品的清点工作,加强病房和药房的联系。

十一、室内清洁柜、无菌柜、有菌柜、治疗车等每周彻底用消毒液清拭一次。

无菌持物钳和镊子每周灭菌二次,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棉签应在灭菌有效期内。

镊子罐、镊子、持物钳也可高压灭菌后,放入无菌干燥容器内,每日更换二次。

十二、特殊感染处置物品与一般处置所用物品应区别放置,分别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十三、监督检查的范围及对象:全处各党(总)支部、村(居)委会、各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重点是全处各级干部。

十四、经常持续室内清洁整齐,交接班应彻底打扫卫生,室内卫生用具专用。

废弃物不能倒入生活垃圾内。

处置室工作制度(二):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

对过敏的药物务必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状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kao作规定,kao作时应戴口罩、帽子。

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

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一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持续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

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10、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内处理。

处置室工作制度(三):
处置室工作制度
一、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

对过敏的药物务必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三、密切观察注射后的状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医师。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

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

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五、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六、室内每一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七、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八、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持续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九、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十、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十一、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内处理。

处置室工作制度(四):
处置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

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

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3、准备抢救药品器械,各类物品分类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4、室内每一天要清洁,紫外线消毒30-60分钟,定期采样培养。

5、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处置前后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6、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7、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内处理。

8、使用后的器械需在处置室进行初步清洗并放置于密封胶箱内送医院消毒、灭菌处理。

处置室工作制度(五):
处置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处置室务必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出入时随手带门,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室。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用后及时清理、补齐,严格交接手续。

3.各种药品存放及保管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4.无菌物品灭菌日期清晰,在有效期内使用。

无菌物品开封后注明开封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干缸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每日湿法清洁两次,物体表面用400~700mg ∕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有血迹的物体表面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6.处置室每一天通风,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一小时,每周彻底扫除1次。

7.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由专门人员回收并登记。

处置室工作制度(六):
处置、治疗室工作制度
1.持续室内清洁整齐,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2.严格执行无菌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务必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注射务必一人一针一管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

5.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并事先询问有无过敏史,对病员热情、体贴。

6.凡规定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务必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后30分钟以后方可离开门诊。

7.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二注意。

三查:查药品剂量、标签、有效期;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二注意: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用药后注意观察反应。

8.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特殊感染不得在换药室处理。

9.每做完一项处理,要及时清理,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放入0.2%过氧乙酸中浸泡30分钟后回收统一处理。

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应消毒。

治疗室清洁用具应专用,废弃物不能放入生活垃圾内。

10.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务必及时处理。

联合用药应当注意配伍禁忌。

11.除固定敷料外,一切换药物品均需持续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
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无菌溶液(生理盐水、呋喃西林等)超过三天重新消毒。

无菌钳浸泡于器械消毒液中,浸泡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

12.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

13.器械物品分类放置在固定位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损耗统计,及时请领,严格交接手续,每月清点一次物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