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杠杆》简单机械(第一课时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简单机械(第一课时杠杆平衡条件)


【点悟】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应用,注意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应用。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只比较力或力臂大小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类型之四 杠杆力臂的画法 (2018·山东德州)手机自拍已成为一种时尚。如图所示是使用自拍杆辅助
手机进行自拍时的示意图,将自拍杆看作一个轻质杠杆,O 点是支点。请在图中 画出:
分层作业中的第 3、7、9 题。
3.杠杆的平衡条件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3;当堂测评中的第
2 题;分层作业中的第 3、4、6、8 题。 4.杠杆力臂的画法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4;当堂测评中的第 4 题; 分层作业中的第 5 题。
1.杠杆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归课 类时 探作 究业
类型之一 杠杆的五要素 (2018·四川峨眉山)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杠杆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 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且在杠杆的中间位置 C.力臂可能在杠杆上也可能不在杠杆上 D.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一定与杠杆的阻力相反
【解析】 杠杆的形状不是固定的,例如滑轮、剪刀、筷子等都是杠杆,故 A 说法不正确;支点指杠杆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不变的点,不一定在杠杆的中间位 置,故 B 说法不正确;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才在杠杆上,故 C 说法 正确;当支点位于一侧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当支点位于中间时,动力和 阻力方向相同,故 D 说法不正确。故选 C。
(1)施加在 A 点最小的动力 F1; (2)力 F2 的力臂 l2。
【解析】 当 AO 之间的连线作为力臂时,力臂是最大的,此时的动力最小; 力 F2 是由重力产生的,故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 O 点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 线,即为力臂,如图所示。
【点悟】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动力的力臂最大时,动力 是最小的。作力臂首先要找到支点和力的作用线,再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 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力臂的大小。画力臂关键是要画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 垂线段。
定 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条 件: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力的作用;(2)能 绕某个固定点转动。
2.杠杆的五要素
支 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动 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 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 力 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 力 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注 意: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的其他位置。
2.(对应例 1) (2018·上海徐汇区)关于支点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支点一定在杠杆的某一端 B.支点必须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C.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对应例 2、3) (2018·广西)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在力 F 作 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 B 点从 a 位置转动到 b 位置过程中, 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 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C )
(2)若动力作用在 B 点,以 OB 为动力臂是最长的力臂,此时力最小,则连接 OB 为最长力臂 l1,再过 B 点作 OB 的垂线,即动力 F1 的作用线,以 O 为支点, F1、F2 作用效果相反,F2 使杠杆顺时针转动,则 F1 使杠杆逆时针转动,F1 的方 向向上,如图所示。
【答案】 如图所示。
【方法归纳】 (1)力臂即点到线的距离,找到点(支点),找到线(力的作用线), 由点向线作垂线段即可。画力臂的方法可记为:一找点,二作线,点向线作垂线。
(2)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①确定杠杆中的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位置; ②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得到最长的线段; ③经过动力作用点作出与该线段垂直的直线; ④根据杠杆平衡原理,确定出使杠杆平衡的动力方向。
【点悟】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解题时要结合杠杆的五要素认 真分析每一个选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规律归纳】 杠杆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弯曲的;从力的大小来分类,有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可以在支点的同侧,也 可以在异侧;省力杠杆一定费距离,费力杠杆一定省距离,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 不省距离。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一直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 将测力计绕 B 点从 a 位置转动到 b 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 其力臂 OA 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 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 F 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故选 C。
4.(对应例 3) (2018·湖南湘西州)如图所示,大熊和小熊坐跷跷板。如果它们 脚不着地,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点悟】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要使力臂在杠杆上,有两个条件: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大 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使实验简单化,便 于探究。杠杆平衡的调节、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等问题,是实验的常考问题,一 定要掌握。
类型之三 杠杆的平衡条件 (2018·山东临沂)如图甲所示的杠杆是水平平衡的。如果在支点两侧的物
【解析】 将钩码的悬挂点由 A 向 B 移动,阻力臂增大,阻力、动力臂不变,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 A 错误;将测力 计连接点由 B 向 A 移动,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 B 错误;减少 A 处所悬挂钩码的个数, 阻力臂、动力臂不变,阻力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变小,即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变小,故 C 错误;增加 B 处拉杠杆的细线长度,阻力、阻力臂、动力臂 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也不变,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变化,故 D 正确。故选 D。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1.(对应例 2)(2018·江苏南通)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 验装置,实验中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下列方法中不会使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变化的是( D )
A.将钩码的悬挂点由 A 向 B 移动 B.将测力计连接点由 B 向 A 移动 C.减少 A 处所悬挂钩码的个数 D.增加 B 处拉杠杆的细线长度
3.杠杆力臂的画法
步 骤:(1)找支点 O;(2)画力的作用线;(3)画力臂(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 垂线);(4)标力臂。
归 纳: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记。
4.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 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在杠杆上 直接量出力臂。
公 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F1l1=F2l2。 易 错 点:杠杆是否平衡,不是看力的大小,也不是看力臂的长短,而是 看力与力臂的乘积。
2.(对应例 3)(广东东莞)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若将两边的钩码数 都增加一个,则杠杆( B )
A.左端降低,右端升高 B.右端降低,左端升高 C.保持水平不动 D.无法确定
3.(对应例 1)杠杆的五要素:支点 (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 (使杠杆 转动的力 F1)、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动力臂(从 支点 到动力作用线的距 离 l1)、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A.大熊和小熊的重力相等 B.大熊和小熊到支点的距离相等 C.它们各自的重力与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对应例 4) (2018·四川眉山)如图所示,轻质杠杆 OA 能绕 O 点转动,请在 杠杆中的 A 端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 F 的示意图(要求保留作图痕 迹)。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 C 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可将杠杆两 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平衡条件
学课 习时 指作 南业
本节学习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1.杠杆的五要素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1;当堂测评中的第 3 题; 分层作业中的第 1、2 题。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2;当堂测评中的第 1 题;
(2)实验时让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 重心通过支点,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 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F1l1=F2l2。 (5)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 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 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AlA=FBlB,即 4G×3L=FB×2L,解得 FB=6G,需挂 6 个钩码。 (6)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方向不与杠杆垂直,则该力的力臂短了,就会使得 拉力变大。
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如图乙所示,则杠杆( A )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要保持平衡应将左端的物体向右移动 D.要保持平衡应在右端再加挂一个物体
【解析】 设一个钩码重为 G,杠杆一格长为 L,甲图杠杆平衡是因为:2G×2L =G×4L;乙图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后(为便于研究,设物体的重也为 G),左 边力与力臂的乘积:3G×2L,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2G×4L,因为 3G×2L< 2G×4L,即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故 A 正确, B 错误;若想让杠杆能够平衡,可以将左端的物体向左移动,从而增大左边的力 臂,使左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等于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故 C 错误;若想让杠 杆能够平衡,可以在左端再加挂一个物体,左边的力变大,使左边的力与力臂的 乘积等于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故 D 错误。故选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