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同步练习题1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同步练习题1

训练一《诗经》三首课前预习无师自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也罔.极()言笑晏晏.()答案:qiān,拖延qiānɡ,愿、请dān,沉溺cú,往jiān,溅湿、浸湿shuǎnɡ,差错wǎnɡ,无yàn,欢乐的样子2.请分别写出句中的通假字。

犹可说也隰则有泮爱而不见说怿女美于嗟鸠兮自牧归荑答案:“说”通“脱”“泮”通“畔”“见”通“现”“说”通“悦”“于”通“吁”“归”通“馈”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至于..顿丘(2)泣涕.涟涟(3)以我贿.迁(4)体.无咎言答案:(1)古义:到了。

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

(2)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古义:财物。

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4)古义:卜筮的卦象。

今义:身体。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几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共_______篇。

从采诗和作品的性质上看,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从艺术手法上看,它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人们把以上六者合称为《诗经》的___________。

《诗经》大多数是___________言诗。

(2)《诗经》中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作品《氓》反映的是___________,《无衣》反映的是___________,《静女》反映的是___________。

它们的写实精神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_优秀传统。

答案:(1)305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四(2)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情形古代男女青年的恋爱生活现实主义课堂巩固一点即通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ɡ)氓之蚩.蚩(chī)尔卜尔筮.(shì)B.体无咎.言(jiù)淇水汤.汤(shānɡ)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C.无食桑葚.(shèn)静女其姝.(zhū)与子偕.作(xié)与子同泽.(zé)D.自我徂.尔(cú)静女其娈.(lán)彤管有炜.(wěi)自牧归荑.(tí)答案:B解析:A.“将”应读“qiānɡ”;C.“姝”应读“shū”;D.“娈”应读“l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泣涕涟涟载笑载言送子涉淇靡室劳矣B.无与士眈其黄而陨渐车帷裳躬自悼矣C.与子同袍俟我城隅搔首踟蹰洵美且异D.匪夷所思总角之宴说怿之首美人之贻答案:B解析:B.“眈”应为“耽”。

3.下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刻画出一个热忱多情、温柔可爱、为爱陶醉的少女形象。

B.“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哀怨、痛苦、失落、无奈和消沉表现得淋漓尽致。

D.朗读要读出节奏,同时还要读出语气语调。

比如:岂曰/无衣?(反问语气)与子/同袍。

(肯定语气)(稍停)王于兴师,(快连)修我/戈矛,(稍停)与子/同仇!(感叹语气)答案:B解析:悔恨多于哀伤,决不留恋,表现了女主人公清醒刚烈的性格。

4.下列关于“兴”这一表现手法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的柔嫩兴自己年轻时的美貌。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落兴自己容颜衰老。

C.兴的手法,表达强烈、鲜明、直白。

D.兴的手法可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答案:C解析:曲折委婉,不突兀。

5.按要求写出相关诗句。

(1)《卫风·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勇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克服困难、团结互助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士爱国情感和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邶风·静女》中表现姑娘与小伙子约会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课后检测触类旁通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与子同裳.(shánɡ)铠.甲(kǎi)B.及尔偕.老(xié)踟蹰..(chíchú)靡.有朝矣(mǐ)号.哭(háo)C.淇水汤汤.(shānɡ)愆.期(qiān)载.笑载言(zǎi)矛戟.(jǐ)D.自我徂.尔(cú)邶.风(bèi)自牧归.荑(ɡuī)体无咎.言(jiù)答案:B解析:A.“见”应读“xiàn”;C.“载”应读“zài”;D.“归”应读“kuì”。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释义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民)于.嗟女兮(yú,通“吁”)岂曰无衣.(yī,衣服)B.夙.兴夜寐(sù,早)自我徂.尔(cú,往)自牧归.荑(ɡuī,归还)C.搔首踟蹰..(chíchú,徘徊)美人之贻.(wèi,赠送) 洵.美且异(xún,实在) D.俟.我于城隅(sì,等待) 说怿.女美(yì,喜欢) 乘‧彼垝垣(chénɡ,乘坐)答案:A解析:A.氓,ménɡ;于,xū;衣,上衣。

B.归,kuì,通“馈”,赠送。

C.贻,yí。

D.乘,登上。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答案:A解析:B.“泮”通“畔”;C.“泽”通“”;D.“爱”通“”。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也和别的女子打得火热。

B.提及廉洁奉公,张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

C.灯光照耀下的T 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D.老师天不亮就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啊!答案:C解析:C.“搔首踟蹰”指心绪乱或有所想念时抓挠头、徘徊犹豫的样子。

与句意不符。

5.关于“赋”的艺术手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赋”就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

B.“赋”就是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这种铺陈叙述的方法,还直接引导了赋体文学的出现。

C.《诗经》中“赋”的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北朝民歌《木兰诗》、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用这种手法描写人物事件的名篇。

D.“赋”的艺术手法即利用华丽的语句来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受它的引导而出现的赋体文学也继承了这一特征。

答案:D二、本课阅读阅读《卫风·氓》第三至六章,完成6—8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B解析:A.①助词,②说。

B.无,没有。

C.①代词,你家;②代词,你。

D.①不专一,②多。

7.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也不是第二次做错事。

B.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他们)都讥笑我啊!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波浪滚滚,溅起的水花浸湿了车上的布幔。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竟会违背自己的诺言。

答案:A解析:A.应为“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8.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和后面的“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形成语意的转折。

B.这句和后面的“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形成语意的对比。

C.这句话的意思是劝告斑鸠不要贪吃桑葚。

传说斑鸠吃多了桑葚会昏醉,这里用来指男子为了取信女子而假情假意,后患无穷。

答案:D解析:这句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再抓住比兴特点来作分析。

9.对《秦风·无衣》一诗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A.全诗三章,全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催人奋进。

B.“同袍”“同泽”“同裳”,征战中的“三同”揭示出将士们互相团结、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

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人国家观念不强烈,为君就是为国。

D.“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要上前线了,才搞备战,说明秦人平素军事观念淡薄。

答案:D解析:D.评价有误,这几句应是表现将士们共同对敌、必胜强敌的气概。

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10.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的都是词序倒置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突出了“莫”字。

C.“逝将去女”,应理解为“将去女而逝”,“女”是“汝”的通假字。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哭泣呢”,其中“之”为助词。

答案:B解析: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突出的是“我”不是“莫”。

11.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乞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