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为已经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心理危机是指人们面临超出他们资源和应付能力的事件或境遇,个人无法应对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解体状态。

心理危机容易导致个人认知、情感或行为方面的功能严重失调。

危机干预是指有关机构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解除迫在眉睫的心理危机,使其急性症状得到迅速缓解或消失,心理功能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增强其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重新适应生活。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第四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

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第五条全校师生员工要特别关注认知、情感、行为和生理方面有较大改变的学生。

(一)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学生,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和班干部应予以特别关注:
1.在心理健康普查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具有自sha倾向的学生。

2.人格、行为或生活方式突然发生改变者。

3.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 、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 、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4.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因失恋者、单相思而情绪失控的学生。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以及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身体出现严重疾病,如患上传染性肺结核、肿瘤等,医疗费用很高但又难以治愈的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的学生。

8.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
2
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9.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10.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sha或他sha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
1.谈论过自sha并考虑过自sha办法, 直接或间接地有过自sha的暗示和威胁,并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出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诉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4.出现幻觉、妄想等异常心理,并伴随有精神障碍(抑郁症、癔症、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的临床表现者;
5.最近遭遇家庭变故、意外伤害或性侵犯等重大的生活事件者;
6.在心理健康普查与访谈后,仍确定为有严重心理问题者。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学生处。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工作;
(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保障等;
(三)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职责,一旦发现重大危机事件立即启动相应的工作机制,开展工作;
(四)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第七条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专家组,负责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干预。

第八条各学院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负有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辅导员应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第九条建立学生自我服务体系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作用。

(二)班委会和团组织应积极协助学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
4
作。

团学干部有责任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了解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向辅导员汇报。

第四章工作制度
第十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建立并完善以下几项制度:
(一)教育制度。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

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

组织引导班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培训制度。

学生处应有计划地对心理咨询教师、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学生干部、寝室长及心理协会骨干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同时分期分批选派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参加省内外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三)报告制度。

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心理咨询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应定期向上级组织或学生处报告心理危机事件。

各学院每个月应认真填写《XXX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排查月报表》(附件1),每月5号前报送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办公室。

(四)评估制度。

大学生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缓考等需经过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专家组评估,或到专业医院接受鉴定,专家组依据鉴定结论为学生处、各
学院提供处理意见。

(五)备案制度。

学生自sha事故发生后(含已遂和未遂),学生所在学院在事故处理后应将该生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提供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填写《XXX学院学生危机事故汇报表》(附件2)。

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学院亦应将其详细材料报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保密制度。

为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凡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都应做好保密工作,不得随意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

(七)保障制度。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支由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专家组和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队伍;完善现有工作条件,设立预约接待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团体辅导室和宣泄室,并逐步在每个学院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学校每年设置专项经费保障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章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预警是实施危机干预的首要环节,是指全体师生员工敏锐觉察学生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分辨并发现危机对象,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专家组根据预警指标评估预警信息,明确干预对象,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做出早期预测,防患于未然。

第十一条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预警网络,保证预警信息的畅通。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