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加上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和经济困难等因素,大学生心理危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自杀和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概述1、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2、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自杀与心理危机问题,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
卫生部报告称,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
2003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自杀是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1、知晓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与特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很多,蔺桂瑞教授将其归纳为八个方面。
第一,学生家庭父母关系不合、离异,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
第二,社会就业竞争激烈。
第三,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
同宿舍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各有各的个性,不能相互容纳,由此发生矛盾冲突,日积月累,却又不敢表达,因为这些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
第四,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
某些学生上高中时,考大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上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心中茫然,有一种失落感。
第五,恋爱与失恋问题。
第六,性行为问题。
一类学生是过于封闭自我,导致性压抑;另一类学生是过于开放,随便发生性关系,之后又非常后悔自责。
第七,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期望值过高。
我们国家过去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就是人才。
现在大学扩招,教育已趋向普及化,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可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却没有转变,非要找一个理想工作不可,求职期望值非常高,与现实不符。
这样就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第八,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有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穿名牌衣服,过生日请同学吃饭。
这都会对那些贫困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我认为,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心理危机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鲜明特点。
第一,发展性。
大学生面对许多成长中必须解决的发展性课题,这些课题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角色的要求,它们既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动力,也是潜在的应激源。
大学生许多心理危机具有发展性的特征,如果能够得到及时干预处理,能帮助他们安全渡过危机,会使他们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第二,易发性。
大学生处在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上,生理方面更多具备了成人的特征,但社会阅历和经验相对不足,处理问题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更是有限,这种反差的存在,使得心理危机在他们身上十分容易得到表现乃至爆发。
近年来,高校自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像马加爵杀人案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都从另一角度佐证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易发性。
2、明确心理危机的主要干预对象心理危机的干预对象主要是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
他们一般表现为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等方面有较大改变,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正常的生活模式。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2)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身体发现严重疾病,遭遇性危机,感情受挫,受辱,受惊吓,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特别大以及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因严重网络成瘾行为而影响其学习及社会功能的学生。
(5)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有严重心理疾病(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①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②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无端致以祝福,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③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3、了解自杀前的表现和预兆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在轻生之前会做出一些奇怪或者让人费解的事,甚至说一些悲观的话。
所以我们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仔细观察,为什么说每一个人,因为有些事情是没有预兆的,而没有预兆才更可怕。
下面我总结了一些自杀者自杀前的一些表现和预兆。
具体表现有:(1) 有强烈的孤寂感,同时又存在互相矛盾的另一种心理,喜欢独居,缺乏归属感。
(2) 很容易流露出挫折和失望心态,失落感强。
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丧失兴趣。
(3) 有自责,自卑,经常为良心的折磨而烦恼。
(4) 人际关系不好,很内向,缺乏与身边的人正常交流的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时维系人正常心理生活的重要基础,而自杀者的正常感情交流是比较差的,再加上内向的性格,和悲观的思想,与外界的交流显得更困难。
具体预兆有:(1) 语言预兆。
指当时人把想死的念头跟周围的人用语言表达和诉说,或者在信件、绘画和乱涂乱画的的只言片字中表现出来。
“长痛不如短痛”、“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的乐趣何在,意义何存”、“活着好累..”、“不想理世间的事”等都是言语预兆。
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说,或者谨慎地暗示。
(2)情绪预兆。
如果他们情绪突然变得不稳定,甚至非常奇怪,感觉变了个人似的,就要对他们仔细观察。
(3)行为预兆。
比如行为明显改变活无故给同学送礼物、送东西等;在床上躺了一整天,不吃不喝;突然收拾东西,向关系亲密的人道谢,没有任何理由地赠送礼物、打电话、写信等;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或过分注意别人(与平常迥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残等。
(4) 身体预兆。
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如脸色异常、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失眠等。
这往往是抑郁情绪所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应引起注意。
4、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和体系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概步骤有:一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制度。
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分批对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宿舍管理员,保卫人员,各班心理联络员,及各研究生会、学生会主要干部,社团负责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培训。
二是公布应急求助信息。
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发放资料、网络专题咨询等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了解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中的人有何表现,如何进行干预;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校医院急救电话、辅导员电话等。
三是建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采取“五级网络”模式,每一级网络都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向上级网络报告。
四是建立并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
通过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关注有严重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的学生。
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及时矫治的措施。
五是建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应急处理机制。
全校性的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由二级网络统一进行综合评估,作出初步判断,提出处理办法;院系性的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由三级网络统一进行综合评估,作出初步判断,提出处理办法,并将评估、判断和处理情况上报二级网络,二级网络在综合各院系情况的基础上,再将情况上报一级网络。
对自伤、自杀(或自杀倾向)者立即送医院救治或进行监护,并报告上级负责人。
由当事人亲近的1~2位人员或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心理救护,稳定和疏导情绪;帮助危机当事人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向危机当事人提供应对机制并与其共同制订缓解危机的行动步骤;注意危机后期的安全保护和心理康复工作,防止意外再次发生。
六是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档案。
三、四、五级网络要将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情况详细记录,将书面材料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处存档,以备必要时调用。
建立和强化大学生心理辅导制度。
提高心理辅导质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营建良好的心理文化环境,让“珍爱生命、美丽心灵”、“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追求成长、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等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使大学生学会用心理保健知识维护自我心理健康。
对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而言,心理危机干预的主力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但教师、管理者、同学、家长、社会工作者也都是危机干预队伍中的重要成员。
从危机干预的体系建构来讲,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或中心(如危机干预或心理咨询中心)常常难以做到有效干预,它需要学校不同部门、机构的相互配合,这些部门和机构包括学生处、校医院、保卫处、院系学生工作委员会、辅导员、学生会等。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危机通常是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情形,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对危机的克服与应对,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可视为危机干预的源头工作。
如何营造心理健康的环境,提高个体对危机的应对技能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第一,正确看待压力、挫折和危机。
人的认知犹如“过滤镜”,它会使许多情境改变颜色。
首先,压力、挫折和危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人的一生困难、挫折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是逢时俱来,这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面对客观存在的这些情境,我们应该承认它,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其次,压力、挫折和危机又是辩证的。
它们对人既是刺激、威胁,然而也是挑战,有人将其称之为“生命之盐”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积极的意义上看,适度的压力、挫折是维系正常心理功能的条件,有助于人们适应环境,提高能力,有助于认识自身的长处与短处。
而危机能激发潜能的发挥乃至发挥之极至。
危机的克服能使人在增长人生经历的同时提高自信心,使人生变得丰富而充实。
第二,争取社会支持。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大学生应该努力争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家庭的亲情和朋友、邻居的友情,以及拓展的网络,包括同伴、同乡、同学、团体的接纳与被接纳。
社会支持的作用一是屏障作用,二是支持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我们应培养社会兴趣,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协调合作。
我们的建议:一是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二是对人不苛求,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三是不嫉妒人,比自己强的人没资格去嫉妒,比自己弱的人不屑于嫉妒;四是主动关怀并帮助他人,从中营造互助互利的氛围,体味人生的价值;五是当面临自身难于应付的困难、挫折时,应主动寻求、善于利用并乐于接受他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包括工具性的和情感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