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茶文化-第五章_茶叶审评基础知识[1]
茶文化-第五章_茶叶审评基础知识[1]
(三) 尝滋味
辨别滋味的最佳汤温在 50℃ 左右。太高, 舌头烫麻;太凉,敏感性差。
1.滋味的审评项目
• 滋味的辨别从浓、淡(刺激性的强弱),茶汤 的厚薄(茶汤内含物的多少),爽涩,纯异等 方面去判断。
• 2、方法 • 当茶汤降至50℃左右,将大半匙(约5-8ml) 茶汤放入口中,让茶汤在舌中跳动,以便接 触舌的不同部位,然后,根据感觉对茶汤进 行描述或排序或打分。 • 一般说来,审评滋味时的茶汤是不吞下的。 • 描述基本术语: 从高档茶到低档茶的基本描 述为:浓烈→浓厚→ 浓纯→醇厚→ 醇和→ 纯 正→粗涩→粗淡等。
• 3、 色泽:色泽的审评主要从颜色的种 类、均匀和光泽度去判断。 • (1)色度:颜色的种类; • (2)匀杂:是否花杂,有青条等等; • (3)光泽度:有润,枯,鲜,暗之分。
• 4、 整碎:有完整平伏、匀称与短碎、碎 茶过多之分。 • 5、净度:是否有非茶叶夹杂物, 其老片、 黄叶有否超过标准样。
• 也有的成熟度较高,如羊岩勾青等。乌 龙茶的叶底成熟度高,基本看不到芽, 如铁观音、九龙袍、本山。
匀度:厚薄,老嫩,大小,整碎,色 泽是否一致。 • 色泽:参考汤色
• 有经验的评茶师可以从叶底中看出 茶叶的品种、栽培条件和加工技术的高 低,因此,叶底的审评对于毛茶的审评 非常重要。
不同茶类感官评分(百分制)
板栗香:原料嫩,做工好所具有的香气。
• 毫香:茸毛多茶叶所具有的香气,特别是白茶。 • 甜香:工夫红茶具有,甜枣香。 • 花香:自然环境好,茶叶细嫩,做工好所具有的 香气。如兰花香(舒绿具有),玫瑰香,杏仁香 等等。 • 火香:炒米香,高火香,老火香,锅巴香。 • 陈香:压制茶、黑茶具有,如普洱茶,六堡茶。 • 松烟香:小种红茶,黑毛茶,六堡茶。 • 另有低档茶的粗气,清气,浊气,闷气等。
• 5叶底盘: 精茶采用黑色小木盘 规格为 100×100×20; 毛茶和名茶采用白色搪瓷 漂盘. 此外,还有样茶秤或小天平(0.1g), 时计器或定时钟,网匙,茶匙,汤杯,吐 茶桶,烧水壶等等。
第二节 茶叶审评用水
水的种类很多,有泉水,河水,井水,天落水, 湖泊水等,还有自来水,蒸馏水等。 各种水因溶解的物质不一,对泡出茶汤品质的 影响也不同。 根据 Punnett 和 Fridman 的试验,水中矿物质 对茶叶品质影响, 氧化铁、 铝、 镁、 铅、钙等 矿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对茶汤品质产生影 响。
断。 (1)芽的比例高,显锋苗的茶嫩度好。
(2)含毫量,同一茶树品种所制成的茶叶含毫量越 高品质越好。 (3)光糙度,茶叶越光润品质越好。
• 2、形状:茶叶有长条形,圆、扁、针形,等 等。审评时主要根据茶叶与标准样的属性。 • 长条形:从条索松紧、壮瘦、曲直、轻重、 匀整、扁圆 等方面去审评 • 圆形:从颗粒细圆紧结,圆整,松散(低级, 松散多团块)等方面去审评 • 扁形:从扁平(如龙井、大方、旗枪)、挺 直、光滑度等方面去审评
0.4ppm,茶味更苦
盐类化合物:硫酸盐1—4ppm,茶味有些淡薄,但影响不大;
到6ppm,产生一点涩味。氯化钠16ppm,使茶味略为淡薄。 亚硫酸盐达16ppm时,似有提高茶味的效果,会使滋味醇厚。
• 水质硬度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水质硬度是溶于水中的Ca、Mg的化合物含量。 • 用度数表示,一升水中含有10mg CaO称1度。 生活用水总硬度应<25°(软水为<8 °的 水)。硬度高的水用于泡茶滋味淡薄。 • 水的硬度还会影响水的PH值。茶汤的色泽对 PH很敏感。当PH<5,对红茶汤色影响较小; PH>5,色加深。当PH≥7时,茶黄素自动氧 化损失,茶缺少新鲜感,茶红素自动氧化,茶 汤变深。
二、设备条件(用具)
• 1. 干平台 高900mm, 宽600-700mm, 长短 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 黑色
• 2. 湿平台 高800mm,宽450-600mm, 长 短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白 色一般北窗下放干平台,距1.0—1.2m, 后放湿平台,前后平行,工作起来方便
• • • •
评茶用水总的要求
• 最低应符合GB5749-85要求
水质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无肉眼可 见物; 无味无臭; 浑浊度<3°; 水质硬度<15°。
茶叶冲泡的三要素
• 泡茶的水温: 审评所有茶叶都用沸水(100℃)起泡。 • 泡茶的时间: 法定 2-10分钟,大多数为5分钟; • 茶水比例: 红茶与绿茶等 1 ︰50(茶 :水);乌 龙茶 1 ︰22
第五章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 茶叶审评用水 • 茶叶审评步骤 • 花茶加工与审评
基本概念
1.茶叶感官品质(Tea sensory quality ):
是指茶鲜叶加工成成品茶后所表现出来的 色、香、味、形品质 。
2.茶叶感官审评(Sensory quality evaluation ): 是指依靠人的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 感觉器官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估的方法。
各段茶的品质特征
• • • • 因子 外形 香 气 上段茶: 松、粗、长 低 中段茶: 紧结、重实 高 下段茶: 碎 平和 汤 色 浅 亮 深欠亮 滋 味 叶底 淡 老 醇 匀嫩 浓 碎杂
三)干看外形
审评外形主要从嫩度、形状、色泽、整碎、净度 等几个方面去辨别。
1、 嫩度:茶叶的嫩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
第三节 评茶的程序
一) 扦(称)样:扦大样, 扦小样 二)把盘或称摇样盘 三)干看外形 四)湿看内质:看汤色、闻香味、尝滋味、评叶底
第三节 评茶的程序
一)扦(称)样
1、 扦大样
扦样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评判茶叶质量的关键, 扦样一定要有代表性,能代表所评茶叶质量的总体水 平。 扦样时根据件数有比例的抽检(毛茶不少于1/3;精 茶:1-5件抽一件;6-50件抽2件;>50件,每增加50件 或不足 50件抽一件; 500件以上每增加 100或不足 100增 扦一件;1000件以上每增500或不足500增扦一件)。每 件上、中、下边各扦一把,如发现品质有差异,需倒 出拌匀后再扦。扦好的样根据对角取样法取 500g 右作
热嗅:开汤后 5分钟就进行闻嗅,这时不正常 的香气易嗅出。主要辨纯异。 温嗅:隔一段时间,茶叶温热。这时香气较 好,主要辨香气的质量、高低与香 型。 冷嗅:滋味审评之后叶底审评之前,茶叶凉 后再进行闻嗅,辨香气之持久性。
专业审评人员在辨别茶叶香气
• 描述方法:采用术语描述,如香气从高到低可 以如下描述。 • 高鲜持久→高→ 尚高→纯正→ 平和→ 低 →粗 • 注意事项: • 1)杯盖子微开 • 2)要敏捷,时间应短,每次3秒左右。 • 香气审评是茶叶审评中难度较大的因子,除平 时要反复训练外,灵敏度高的嗅觉是得出正确 结果最基本的条件。
香气的类型
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间,为茶叶较嫩且新鲜,制 工好的一种香气 清香:香气青纯柔和,香虽不高,令人有愉快感,是 自然环境较好,品质中等茶所具有的香气。与此相类的 有清正,清纯;清鲜略高一点。 果香型:似水果香型,如蜜桃香(白毫乌龙),雪梨 香,佛手香,桔子香(宜红),桂圆香,苹果香等。
嫩香:芽叶细嫩,做工好的茶叶所具有的香气,与此 同有鲜嫩。
四) 湿看内质
顺序:将准确称取的 3.0-5.0g 茶样放入已准备好的
审评杯中,冲入沸水加盖并准确计时,至冲泡时间后,
及时将茶汤沥出,然后按次序看汤色 → 嗅香气→ 尝
滋味 → 评叶底
(一) 看汤色
汤色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光线的强弱,茶具的厚薄、 大小,对色泽都有影响。因此,在审评时应经常交换品具的 位臵,以消除外界因素对汤色的影响。 1. 审评方法 审评汤色时主要看茶汤的色泽种类、深浅、明亮度和清 浊度并用术语进行描。 1)看色度:属哪一类型及深浅 2 )亮暗度:(明暗度)。亮度好,品质好。绿茶看碗底, 反光;红茶看碗底及金圈,金圈发黄,且亮而厚时好茶。 3 )清浊度:清澈透明,无沉淀物,反光好;茸毛与冷后混 应与其他引起浑浊的物质分开。
(四) 评叶底
叶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因子,可用 视觉和触觉来评定。 毛茶的内质主要看叶底。
审评叶底主要是评叶底的老嫩、厚薄、 色泽与均匀度。
• 嫩度:通过色泽和软硬以及芽的多少,叶脉 的情况可判断嫩度。名优茶的叶底嫩度很好, 有的用单芽制成,如开化龙顶极品茶;
• 有的用一芽一、二叶初展,如江山绿牡 丹、蒙顶甘露;
2、扦小样
• 从500g茶叶中取出200g左右放入审评盘,混合 均匀,取有代表性的茶叶3.0-5.0g,用于审评内 质。 • 用于审评内质的小样只有3.0g-5.0g,如此小的 样本有时要代表几担甚至几十担,几百担的货 物。可见扦样必须得认真、仔细,不得马虎。
二)把盘或称摇样盘
评茶员根据平面运动和上下运动摇手中的茶 样盘,将茶样按上、中、下段茶分开,有利于准 确审评茶叶的外形。一般来讲,评长炒青、眉茶、 红精茶用样盘;珠茶、红毛茶、烘青用样匾。 将送评的审评样经认真把盘,根据大小、重 轻、粗细、松紧分成上、中、下段,从上到下, 按外形审评项目将上、中、下段茶进行审评。
3. 审评盘 白色, 有两种 正方形:230×230×30mm; 长方形:250×160×30mm 毛茶审评有的评茶员用直径为一米的样扁进 行。
• 4. 审评杯碗: 白瓷烧制的专用杯碗, 厚薄、大小、 颜色、深浅力求均匀一致。 • 国际上采用的标准审评杯:高65mm,内径 62mm,外径66mm,杯柄有锯齿型缺口,杯盖内径 为61mm,外径72mm,盖上有一小孔,容量为 150ml. • 国际上采用的标准碗为:外径95mm,内径 86mm,高52mm。 • 我国毛茶审评杯的标准容量为250ml—— 200ml; 乌龙茶为 110ml (钟形)
茶别 名优茶 小种红茶 眉茶、珠茶 花茶 烘青茶胚 乌龙茶 普洱茶 白茶 黄茶 紧压茶 外形 30 30 35 30 40 15 20 20 30 30 汤色 10 10 10 5 10 10 10 10 10 10 香气 25 25 20 40 20 35 30 30 20 20 滋味 25 25 20 20 20 30 30 30 30 25 叶底 10 10 15 5 10 10 10 10 1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