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技能1
的批判意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正确理解北
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学习京派语言。 3.训练用关键词概括文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的能力。
案例分析:
《胡同文化》的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特点。 2.了解胡同及其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 行文思路。 能力目标:初步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 种怀旧与超脱的情感。
我们该如何备课 《舜水风范 长留东瀛》 王水照 “朱老先生不仅是抗清复明的爱
国志士,一位常识渊博的儒者,还 是一位注重民主,熟稔各项杂艺的 技术家 。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案例分析:
下面这例《故乡》(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的 设计有什么特点,存在怎样的问题试指出并加以修改。
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 法;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 写;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 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
【实践演练】
分析以下教学目标的特点,评价其优劣。
《赵州桥》教学目标 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口头说明赵州桥的使用价值 与观赏价值。 ◆画出运用比喻描写声音的句子,简述这样描写的作用, 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 ◆体会赵州桥这一建筑艺术中蕴含的劳动人民的无穷智 慧。
【实践演练】
学内容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确定教学目标的 类型,内容和相应的学习水平 。
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内在逻辑关系,在教材中 的地位和作用,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并把握目 标间的隶属关系。
我们该如何备课
《舜水风范 长留东瀛》 王水照
“他(朱舜水)以六十多岁高龄 被德川光国礼聘为国师,当时学者 请益如流,不仅沾丐一蕃,而且泽 被全谥为‘文恭先生’。”
案例分析: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劝学》 教学设计
【实践演练】
《我心归去》
把握教学方案的类型: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设计 2.单元(课题)教学授课计划的设计 3.课时计划的设计
把握教学方案的类型: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设计
(1)教材分析; (2)学生情况分析; (3)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 (4)主要教学措施; (5)教学进度安排表。
教学目的:
能认识比喻手法
[情境]给出一组短语,其中一些是比喻而另一 些不是,通过[行动]挑选出那些符合定义的短语, 丢弃不符合的短语,将[对象]比喻进行[LVC]分类。
教学目的:
能认识比喻手法 [情境]给出一个包含了动词分词和客体的短语 (如“抵制腐败”),[行动]选择一个符合定义 的例子(如“建立反腐败的壁垒”),将[对象] 比喻[LVC]分类。
(生存还是死亡) 3.能认识比喻手法
教学目的:
识别《哈姆雷特》中的主要角色 [情境]给予有关《哈姆雷特》的角色的口头提 问(如“谁是克劳蒂斯”),通过界定他们与情 节的关系,将[对象]各角色[LVC]分类。
教学目的:
理解哈姆雷特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生 存还是死亡)
[情境]提供指导语要求用简单的话解释哈姆雷 特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的含义,[行为]以书面 形式[LVC]生成[对象]对独白的解释。
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实践演练】
分析以下教学目标的特点,评价其优劣。
《赵州桥》教学目标 1
◆懂得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 ◆体会本文运用比喻写声音的写法。 ◆了解事物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
【实践演练】
分析以下教学目标的特点,评价其优劣。
《赵州桥》教学目标 2
◆说明赵州桥的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画出运用比喻描写声音的句子,分析这样描 写的作用。 ◆指出事物的形状、位置和形态对其质量的影 响。
案例分析: 《背影》的教学目标设计: 1.体会日常生活中可贵的亲情,培养爱生活,
爱家庭,爱亲人的感情。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
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 3.学习有感情的诵读,在诵读中体会父子之间
的深情。
案例分析: 《胡同文化》的教学目标设计: 1.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
2.《岳阳楼记》一文教学突发事件 假如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应该注意 哪些问题? 请结合课改的理念,评价案例中这位老师的做法。 结合以上案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 多元反应。
语文课程教学技能
教学准备
教学实施
教学检测研究
语资信 文源息 教开技 学发术 设利整 计用合 技技技 能能能
把握教学方案的类型:
2.单元(课题)教学授课计划的设计
(1)课题名称; (2)本单元(课题)的教学目标; (3)重点与难点; (4)课型及教学方法; (5)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把握教学方案的类型:
3.课时计划的设计
(1)课题名称(课文,作文或单元题目) (2)年级和班级 (3)教学目标 (4)教学设想 (5)课时安排 (6)课时计划 (7)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处理课后作业) (8)教学后记(施教后对教学情况的分析)
明确教学方案的编写要求:
1.体现科学性 2.注重差异性 3.关注变化性 4.发挥创造性
案例分析:
1.《童趣》教学设计 2.《中国现代诗三首》教学设计
【实践演练】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我的五样》
1.为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设计教学目标,并拟定 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方案。
2.《口技》一文教学突发事件
假如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应该注意 哪些问题?
请结合课改的理念,评价案例中宁鸿彬老师的做法。 结合以上案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 多元反应。
1.为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二段内容 设计教学目标,并提出不少于3个阅读教学的问题。
语课阅写口语学 综
文堂读作语文习 合
课教指教交知方 学
堂学导学际识式 习
教管技技教教指 指
学理能能学学导 导
技技
技技技 技
能能
能能能 能
教语 学文 效教 果学 检研 测究 技技 能能
▲▲▲▲ ▲
第一章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技能
■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语文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语文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依据:
教学的起点要求是什么 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从起点到终点的差距是什么 要使学生由起点达到终点,教师需要教什么, 学生需要学什么
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态度分析 学习起点能力分析 背景知识分析
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 找出新课标与具体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揭示教学内容中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挖掘教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 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确定并恰当表述教学目标: 认知观的描述方法 行为观的描述方法 内外结合的描述方法
教学目的: 1.识别《哈姆雷特》中的主要角色 2.理解哈姆雷特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 预期的行为结果,是预期学生在认知、技能、 情意行为等方面应产生变化的具体而明确的规 定。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个语文课程 教学设计的起点。
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依据: 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课程目标为指南 以课程材料(如教科书中的课文)为基础 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了解过程内涵:
1.引起注意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2.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达成共识; 3.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 4.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5.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6.促进保持和迁移。
明确教师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 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 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 评价的内在化。
【案例分析】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设计
【实践演练】
《记念刘和珍君》 《我有一个梦想》
更新过程观念:
1.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 2.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分享理解,教学相长的过程 3.师生显现自我主体,追寻个性,体验生命魅力的 共生过程 4.师生体验课程,对课程进行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把握设计策略:
1.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 2.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4.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5.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6.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
把握设计策略:
7.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8.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9.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10.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11.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或错误。
1.任选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对其教学 目标进行分析。
2.任选一篇课文,设计教学目标。
分析与处理语文教材:
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2.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3.认真分析重点和难点 4.精心组织和处理教材 5.科学安排能力训练和情感陶冶
选择和组织课程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