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视图与投影”是《课标》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每一学段要求均有所不同。
第一学段:“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第一学段在二上时已经学习过。
第二学段就是本册教材的内容。
第三学段到中学之后正式学习。
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 39页的例2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
如43页练习九的第5题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总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建议用三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和两个物体(P38例1、例2、练习八)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教材例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
否则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很难只看到一个面,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还可以提供一些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例2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还可以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做一做”教科书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下面是收集的一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教学流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1、学生齐诵《题西林壁》.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一)观察长方体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1)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请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
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4)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5)小组内进行观察交流。
(6)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3、拓展练习。
(40页第2题)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二)观察组合图形1.观察交流加深认识(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训练思维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做39页“做一做”)1、学生猜测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P41页例3、练习九1--3)教学目的:1.经历观察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材例3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片段:1. 教学例1①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
师: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②同组4名学生,绕着拼搭成的物体走一圈,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
③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
④反馈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归纳结果。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⑤学生概括: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学生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观察、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有步骤的操作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特点。
)2. 完成“做一做”①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②交流反馈提问: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强调两个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引起的观察结果不同。
(通过从左面观察与从右面观察,结果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巧妙地渗透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生进一步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3.探索规律①用4个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教师:用4个正方体你还能摆出其他形状吗?提出要求:先独立操作拼摆,并用正方形卡片摆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
再与同组伙伴交流,相互看看摆得对不对。
最后,对小组中的各个作品进行整体观察,说一说,看到的各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拼摆方法得到的不同结果,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
)②学生按要求操作。
③展示作品,探索规律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通过刚才的对比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对于这个结论你还有补充吗?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
如:1号图形,从三个角度看,得到的平面图各不相同;4号图形,从正面与从左面看,看到的平面图都是。
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
例如3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与4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相同;1号图形、2号图形、3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
(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经验,再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促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巩固练习课本42页练习九第2题。
1.情景导入出示乐乐拍摄的“数学城堡”照片:提问:“数学城堡”是一幢怎样的建筑物?你能根据这张从正面拍摄的照片推测出它的形状吗?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再用正方体摆出“数学城堡”的立体模型。
2.小组合作完成模型拼摆。
3.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反馈交流。
提问:看到这些模型你有什么想法?4.引导探索提问:为什么同一个建筑物,同学们却猜想出了这么多各不相同的效果?这说明了什么?(只看物体的一个面,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形状。
)说明:仅从正面观察,通常只能了解物体的长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