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建设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 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 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 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 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8m,坝高185m,工 程总投资为4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 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 建成功。
感谢观 看
对上海的影响 有利有用的少了,没有了(泥沙、水量、优质水体);有害有毒的多了,出现了 (水污染物、盐碱化、海水倒灌)。 陆生生态:库区消落带已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库区消落带对景观造成严重的视角污染,对河岸的稳定性也造成威胁。三峡 库区是水土流失严重区,山高、坡陡、耕地缺乏,退耕还林已实施多年,但在三 峡库区还存在大量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 景观:峡区雄伟奇特的美感降低 例如,对小三峡、夔门等的影响就很大。有人认为,三峡山高1000-2000多米, 水库才抬升100米左右,不会影响峡区景观。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感受高峡雄 伟的最佳位置是在船上,能见的范围是两岸山体。相对高度只有几百米,水库蓄 水以后急流变缓流,雄、奇、伟的感觉就大为逊色。 地质灾害: 全库区发生新老滑坡变形 、坍塌 175米试验以来,全库区发生新老滑坡变形200余起,塌岸百余处,不稳定库 岸30公里,涌浪开始出现。库区22个区县地质灾害隐患点9324处,修建前为5512 处,2003年蓄水后新增3812处。
三峡建设的坏处
三峡工程不纯粹是个技术工程,更多地会牵连到生态环境、政治问题、 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水生到陆生都受 到了不同的影响。从大的自然系统上,包括地质环境(地震、山地灾 害)、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系统、水生系统、海洋;从社会层次,包括 人文、文物、文化(巴楚文化中心);经济方面,包括城镇、农村、家 庭,还包括工业、农业及其他产业;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包括基因、物 种、种群、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景观、自然地带等。总之, 三峡工程的影响是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系统。
三峡实验性蓄水后,短期内地质灾害频度增加,就是上述 三条之一的,提前释放危险滑坡体的一个过程。水电开发与地 质灾害发生的关系往往是辩证的,在开发建设期和水电站建成 的初期,有可能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从长远和根本 上看,水电开发将会最终一定会减轻乃至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
特别是水电开发完成多年以后的地区,很少还有大规模的地质
综合影响
流域性。三峡工程地处长江中上游的交界处,是在干流上将长江 拦腰切断,改变了河流的形态,其影响包括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 到河口,甚至到东海邻近海域。影响到全流域水资源时空格局的变化、 水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流域区域与部门利用和利益格局的变化。 不可逆性。三峡工程造成对大量土地和耕地的淹没,对大批文物 古迹的淹没。库区及周边是巴蜀文化的重要中心,有很多重要的文化 遗迹,如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还有大量古墓群、古镇(如大昌古 镇)。很多文物和文化来不及系统研究就被淹没了。 长期性。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了比较大的扰动以后,要重新恢复到 一个新的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生态系统(库区水环境、生态系统重 构)、坝下侵蚀、河口生态、气候、山地灾害、地震、河流动力学过 程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干扰。今后的演替方向是正是负、是利是弊都需 要长期的观测。
综合分析
科学的水库水电站的建设要从客观上大大的减少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的发生。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点原因:一是,人们把奔腾的江河水用来发电,势必会大大降
低水能对岸坡的冲蚀能力,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 定,最终会从根本上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二是,在工程修建过程中,为了减 少滑坡通常都要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包括混凝土喷涂、打入 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处理。大大减少了滑坡体的数量。三是,水库蓄水 的初期,对前面工程处理之后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滑坡体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体,提 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经过几次蓄水、泄水,这些滑坡体都被释放之后,新的水 库库岸肯定会变得更加稳定安全。
水电经济
三峡水电站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 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旅游经济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拥有坛子岭园区、185园区 及截流纪念园等园区,总占地面积共15.28平方公里。旅游区为游客提供游览、 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将现代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 结合,现已成为国内外友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灾害出现。从全球来看,早已完成了水电开发的欧洲发达国家 很少发生地质灾害。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很少听说丰满、 新安江这些早年开发的水电站周围发生地质灾害的。三峡的未 来,也不会例外。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三峡工程的利弊都是辩证的,利中有弊、弊中也 会有利,只要我们不带偏见的看待问题,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我们当初建设三 峡的各项目标,都已经顺利实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公众也会逐渐对三 峡工程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辩证的、客观地看待 三峡的利弊,就是一种宽容。
三峡建设的益处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 洪效益和航运效益。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长达600公里的水库,采取分 期蓄水,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 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
所致后果
长江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 库区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天然产卵场之一,原有11个产卵 场,以忠县产卵场最大,蓄水后被破坏。白甲鱼、中华倒刺口、岩原鲤在渔 获物种比例减少。三峡库区分布41种鱼类,其中2/5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受 到极大的危害。铜鱼资源因不适应静水生态,资源明显下降。白鳍豚几乎灭 绝,白鲟、中华鲟、达氏鲟、江豚、胭脂鱼等也受到极大的冲击。 库区水污染加重 城镇岸边污染带、港口、河湾、坝前、支流(如香溪河等)、底泥 (汞污染)等污染更突岀。库区分布有重庆长寿化工园区、万州盐化工基地、 涪陵化工基地(天然气)、兴山化工总厂(黄磷、工业磷酸、二聚磷酸钠) 对库区水质构成巨大威胁;调查的23条支流中,半数以上出现水华,这是河 流变成湖泊型水库之后富营养化的表现。三峡库区水质改善与库区产业发展 将长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矛盾。 坝下冲刷,对坝下河岸安全构成威胁 荆江南岸塌岸明显增加,部分河段冲刷量为建库前10倍。三峡工程 的第一个要务就是防洪,但是我认为清水对于坝下江岸(特别是在河曲江段) 冲刷,恰恰跟这样一个功能是相反的。所以这个问题在论证时虽被提及,但 沒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河口:土地减少、海岸冲刷、海水倒灌、渔场受损
性骨干作用,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 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 旅游、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 电站无法比拟的。
防洪效益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 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不确定性。三峡工程是一个固定的巨大建筑物,起码会存在百年以上。它的 设计和建设依据的是以往的气象、水文和地质资料。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将引起 气候(特别是降水)、水文等的时空变化。变化的趋势和结果是否符合原来防洪 的要求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如,诱发地震问题。由于全世界对地震的预 报还没有过关,对地震发生的机理也知之不多,因此对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也存 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近年库区附近已发生多次地震。虽然没 有造成直接人员伤亡,但是地震诱发更严重的山地灾害就是一个很不利的影响。 三峡工程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它的库尾有一个特大城市重庆城区, 库区两岸是人口稠密区,分布着一大批城市、城镇、农村,对库区造成很大的人 口压力、生态压力和污染压力。这在世界水电工程中是独一无二的。三峡库区是 一个山区,又是一个人口稠密区、贫困区。第一,中国版图中心位置上的边缘区 域(渝鄂黔交界边远山区);第二,古代文明发源地的高文盲地区;第三,壮丽 风光中的生态脆弱带;第四,长江黄金水道旁的闭塞区;第五,长江产业发达带 的经济低谷区。在这种背景下,要它承受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水电工程,其矛盾必 定十分尖锐。就以百万移民来说,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不敢冒的风险。现在,三 峡移民面临的困境将是未来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库区的水环境污染,也将是 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