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二三年级《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人教版一二三年级《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那我们怎Βιβλιοθήκη 解释这个现象呢?(知识点:弱起小节)
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
像这种不完整的小节,我们叫他不完全小节,那么完整的小节(完全小节)
对,每小节有四拍的是“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节”;
一般乐曲的不完全小节和结尾的不完全小节组成了一个完全小节,来保证歌曲的完整性
第二十九课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能够听辨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并在老师的指引下画出旋律线,分出乐句。
2.体会弱起小节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能准准确的演唱弱起部分。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能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重、难点: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体会家的温馨与温暖。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学生回答问题,学唱曲谱
2、解决歌曲的弱起节奏
(1)出示乐谱,观察节奏的特点
大家学到这里,有没有对乐谱有疑问的,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个不太合逻辑的地方。师生互动对话:
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四四拍子)
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呢?(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这不就对了,问题就出在这儿,那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不是,首尾两小节不是)
学生自由回答
(2)听辨第三、四乐句(方法同上)
(3)听辨第五、六乐句
学生回答:完全不一样
同样方法,发现不一样后,重点练习第五乐句。第六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相同。
通过旋律线,大家会发现,整首歌曲一共可分为六个乐句,大家我们重点学那几句?
(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学习只要重点掌握1、3、5句就等于掌握了全曲,通过乐句的分析,掌握学习的窍门,还可以轻松地掌握换气点)
学生视唱体会,教师示范,学生再视唱。
弱起小节要唱得弱一些,我们来试着唱唱第一句。弱起带给你什么感受?
弱起拍之后,就是下一小节的强拍,由于前面弱拍的作用,使这个强拍就更加突出,就好像波浪一样推动着音乐的前进,这就是弱起拍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十九课可爱的家
教学反思:
教师在C大调上逐句弹奏歌曲曲谱,学生听辨。(要求学生只是单纯的听,不要看书)
(1)听辨第一、二乐句
学生回答:只是最后一个音不一样,前面都一样……
老师:请同学们与老师合作,一起来唱这两句乐谱,老师唱前面的音,请同学们帮忙唱最后一个音。(师生合作唱第一、二乐句,学生只唱最后一个音)
如果将这两个乐句用两条线来表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画?
2、这首音乐中的一家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个词语表述。
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
二、学唱《可爱的家》:
(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不过不着急,先不要翻开书,老师弹奏歌曲的曲谱,你来听辩。)
1、通过听辨,分析乐句的不同,学唱歌曲曲谱。
(2)根据4/4拍的强弱规律,体会弱拍起句的特点。
通过观察法,了解弱起的形成。---课件
大家都知道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呢(强、弱、次强、弱);而第一小节是弱,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有三拍,是强、弱、弱。
请你把前两小节的曲谱划拍视唱,注意视唱不完全小节的时候,要把前面的拍空出来,按照强弱规律来唱。
教学过程:
共性教案
个性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今年一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有一首听赏歌曲,听来呢,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而且每一次去播放的时候,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不自觉的陶醉在这首音乐中,而且歌词呢,很自然的熟记于心。今天,老师也把它带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会唱的同学你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
----(开始播放《让爱住我家》的音乐)